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心理健康的新阐释:社会幸福感视角
1
作者 俞国良 韦庆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1,共10页
社会心理健康作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实现健康中国与幸福中国的重要立足点。本文从社会幸福感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社会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基础(心理健康服务)、关键(社会心理服务)、保障(社会心理建设)以及目标定位。通过分析中国社... 社会心理健康作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实现健康中国与幸福中国的重要立足点。本文从社会幸福感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社会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基础(心理健康服务)、关键(社会心理服务)、保障(社会心理建设)以及目标定位。通过分析中国社会发展与变迁背景下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心理建设的内容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它们在支撑社会心理健康状态中的“铁三角”作用。通过完善心理健康服务、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和社会心理建设,可以有效提高社会心理健康水平,实现社会幸福感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服务 社会心理服务 社会心理建设 社会幸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社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希望与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99
2
作者 姚若松 郭梦诗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51-1158,共8页
基于积极心理学,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59名老年人进行调查,探讨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社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并检验希望与孤独感的中介效应模型及其模型适用性,借此构建四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探索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 基于积极心理学,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59名老年人进行调查,探讨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社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并检验希望与孤独感的中介效应模型及其模型适用性,借此构建四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探索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希望、孤独感与社会幸福感之间两两相关显著,社会支持、希望和孤独感是影响老年人社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2)社会支持通过希望对社会幸福感影响的中介效应显著;(3)社会支持通过孤独感对社会幸福感影响的中介效应显著;(4)在同时检验希望和孤独感在社会支持影响社会幸福感的多重中介效应时,二者在社会支持和社会幸福感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证实了社会支持影响社会幸福感及希望和孤独感部分中介作用的心理机制,为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社会幸福 希望 孤独感 中介作用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社会幸福感的影响—希望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姚若松 郭梦诗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4-170,共7页
基于积极心理学,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社会支持对社会幸福感的影响,并基于希望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借此构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探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希望与社会幸福感... 基于积极心理学,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社会支持对社会幸福感的影响,并基于希望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借此构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探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希望与社会幸福感之间两两相关显著;社会支持和希望及其各维度,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幸福感;社会支持通过希望影响大学生社会幸福感水平。研究结果证实了希望在社会支持影响社会幸福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的心理机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社会幸福 希望 中介作用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会管理、社会支持与社会幸福感——基于41个城市2284位居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志霞 于洋航 《西北人口》 CSSCI 2019年第3期44-56,共13页
社会幸福感从社会领域层面探讨个体幸福感知,凸显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本文通过对中国17个省直辖市41个大中小城市2284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别采用OLS回归和Logistic回归,探讨城市社会管理和社会支持对社会幸福感的影响作用。... 社会幸福感从社会领域层面探讨个体幸福感知,凸显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本文通过对中国17个省直辖市41个大中小城市2284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别采用OLS回归和Logistic回归,探讨城市社会管理和社会支持对社会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分析结果发现,城市社会管理和社会支持对社会幸福感及其具体维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社会管理中城市交通、社会公正和生活便利以及社会支持中的亲密对象支持、倾诉对象支持和帮助对象支持均对社会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会管理 社会支持 社会幸福 二元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下影响社会幸福感形成的四个维度:理论与经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淑凤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7期86-90,共5页
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众多,就和谐社会建设而言,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是社会成员所能体验到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程度。主观生活质量研究认为,所谓好的社会,应该能够向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提供最大程度的幸福,即当其它条件同样的情况下,... 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众多,就和谐社会建设而言,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是社会成员所能体验到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程度。主观生活质量研究认为,所谓好的社会,应该能够向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提供最大程度的幸福,即当其它条件同样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建立一个具有较高幸福感(SWB)的社会。本文通过对社会幸福感形成的四个维度即需求满足维度、相对标准维度、目标维度和文化维度的介绍,探讨社会幸福感形成的过程,以及和谐社会下影响主观幸福感形成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幸福 SWB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意义感对高职大学生社会幸福感的影响:希望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江雅琴 刘莎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究生命意义感对高职大学生社会幸福感的影响,并检验希望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利用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成人希望素质量表和社会幸福感量表对3 165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1)高职生的生命意义感可以正... 目的:探究生命意义感对高职大学生社会幸福感的影响,并检验希望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利用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成人希望素质量表和社会幸福感量表对3 165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1)高职生的生命意义感可以正向预测社会幸福感,社会幸福感得分从高到低的意义类型依次是高体验高寻求、高体验低寻求、低体验高寻求、低体验低寻求;(2)意义寻求通过希望对社会幸福感影响的中介效应显著,意义体验通过希望对社会幸福感影响的中介效应显著;(3)意义寻求通过希望对社会幸福感的中介效应大于意义体验通过希望对社会幸福感的中介效应。结论:揭示了生命意义感与高职生社会幸福感的关系,对寻找提升高职生社会幸福感的路径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义感 意义寻求 意义拥有 社会幸福 希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恩与社会幸福感的双向关系:来自长期追踪法和日记法的证据 被引量:16
7
作者 叶颖 张琳婷 +1 位作者 赵晶晶 孔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87-1098,共12页
感恩是一种重要的积极情绪,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已有研究表明,感恩与社会幸福感存在关联,但缺乏因果性证据。为此,本研究采用长期追踪法和日记法探讨感恩和社会幸福感的因果机制。研究1对482名被试进行间隔7个月的两拨次... 感恩是一种重要的积极情绪,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已有研究表明,感恩与社会幸福感存在关联,但缺乏因果性证据。为此,本研究采用长期追踪法和日记法探讨感恩和社会幸福感的因果机制。研究1对482名被试进行间隔7个月的两拨次追踪调查,来探讨特质感恩和社会幸福感之间的相互预测关系。交叉滞后分析发现,前测的特质感恩能够预测后测的社会幸福感,前测的社会幸福感也能预测后测的特质感恩。为了减小回忆偏差,研究2对248名被试进行连续21天的日记法调查。结果发现,前一天的状态感恩能预测后一天的社会幸福感,前一天的社会幸福感也能预测后一天的状态感恩。本研究揭示了感恩和社会幸福感之间的因果机制,并提出感恩和社会幸福感的螺旋上升双向影响模型,这对培育个体感恩和提升个体社会幸福感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恩 社会幸福 长期追踪法 日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幸福感在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与生命意义感关系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晓州 罗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99-105,共7页
采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社会幸福感量表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394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r=0.32,P<0.01),与社会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50,P<0.01),大学新生社会幸福感与... 采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社会幸福感量表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394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r=0.32,P<0.01),与社会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50,P<0.01),大学新生社会幸福感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r=0.47,P<0.01);在中介模型中,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对生命意义感的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157,社会幸福感的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288。结论:社会幸福感在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与生命意义感关系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基本心理需要 社会幸福 生命意义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管理下社会支持对农村大学生社会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晓芸 亓迪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7期156-160,198,共6页
农村大学生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其身心健康状况一直备受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封闭管理措施会对农村大学生的社会幸福感产生影响。通过回归模型、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封闭管理期间农村大学生社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对封闭管理... 农村大学生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其身心健康状况一直备受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封闭管理措施会对农村大学生的社会幸福感产生影响。通过回归模型、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封闭管理期间农村大学生社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对封闭管理状况下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在模型中所发挥的具体影响效应进行探究。结果发现,社会支持可以负向预测孤独感;社会支持可以显著正向影响社会幸福感;孤独感会对社会幸福感产生消极影响;孤独感在社会支持与社会幸福感的模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管理 农村大学生 社会幸福 中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服“休闲一幸福悖论”实现休闲的社会幸福价值
10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8-248,共1页
吴文新撰文《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休闲的幸福价值》指出,“休闲一幸福悖论”一般是指,休闲本来是为了追求幸福,但实际休闲时却没有幸福感,极端时会走向幸福的反面。我们可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设法消解“休闲一幸福悖论”。
关键词 学术界 文摘 社会幸福价值 休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递幸福:劳动教育关照幸福的必要路径及实现逻辑
11
作者 童宏亮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9-17,共9页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共同追求,劳动教育理应关照学生的幸福。劳动教育关照幸福主要沿袭“创造幸福”与“成为幸福”这两条路径,这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然而,劳动教育关照幸福的既有路径忽视了“传递幸福”...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共同追求,劳动教育理应关照学生的幸福。劳动教育关照幸福主要沿袭“创造幸福”与“成为幸福”这两条路径,这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然而,劳动教育关照幸福的既有路径忽视了“传递幸福”,这可能会对劳动教育的实施以及学生的发展等方面带来诸多消极影响。传递幸福理应成为劳动教育关照幸福的必要路径,这既是幸福进阶的应有之义,又是劳动教育的内在要求。劳动教育传递幸福的实现至少要有两种逻辑:一是劳动教育能把个人幸福接力给他人,这就要求教育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共同体”意识,积极引导他们在共同体中自觉、主动地传递个人的劳动幸福;二是劳动教育能把个人幸福接力给社会,重点在于塑造学生积极的劳动幸福观,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关系,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传递幸福 个人幸福 社会幸福 劳动素养 幸福进阶 幸福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斯特林悖论与幸福感研究的社会学转向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中一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0-84,共5页
经济增长与幸福感之间不协调的现象称为"伊斯特林悖论"。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经济学难以摆脱用经济手段来破解"伊斯特林悖论"的模式。社会学对幸福感的研究在"伊斯特林悖论"提出之前就已经开始,特别是社... 经济增长与幸福感之间不协调的现象称为"伊斯特林悖论"。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经济学难以摆脱用经济手段来破解"伊斯特林悖论"的模式。社会学对幸福感的研究在"伊斯特林悖论"提出之前就已经开始,特别是社会幸福感概念的提出,对幸福感研究来说是一个重大突破。幸福感的社会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人们的幸福感随着时间推移、条件改观、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社会学将幸福感视为一个社会的产物,侧重于从社会层面研究幸福感的生产机制。社会学视角使幸福感研究从"以经济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向,为化解"伊斯特林悖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特林悖论 社会幸福 经济学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幸福社会:追求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邢占军 黄立清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5-29,共5页
经过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阶段性特征。伴随着国民财富的快速积累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我国民众物质福利得到普遍提升,民众的各种更高层次需求越来越有条件得到满足。幸福社会追求的是民众生活质量的全面提... 经过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阶段性特征。伴随着国民财富的快速积累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我国民众物质福利得到普遍提升,民众的各种更高层次需求越来越有条件得到满足。幸福社会追求的是民众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当下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为幸福社会建设探索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社会 生活质量 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积极社会情绪:一个提升社会公众幸福感的新策略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颖 李龙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4期63-66,共4页
提升幸福感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话题,但学界研究较多集中在消减消极社会情绪层面。文章针对这一研究现状,在梳理总结社会公众幸福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依托积极心理学"拓展—建构"理论,面向当前消极社会情绪日渐积累的社会现实... 提升幸福感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话题,但学界研究较多集中在消减消极社会情绪层面。文章针对这一研究现状,在梳理总结社会公众幸福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依托积极心理学"拓展—建构"理论,面向当前消极社会情绪日渐积累的社会现实,提出培育积极社会情绪以提升社会公众幸福感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众幸福 积极社会情绪 “拓展-建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学校价值教育核心内容体系及其教育策略——以社会和谐—人生幸福为中心 被引量:3
15
作者 余清臣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20,共8页
价值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整体建设学生的价值世界,全面提升学生的价值品质。现代社会的深刻转型冲击着传统的核心价值,致使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失去了稳定的核心内容体系,因此系统研究现代学校价值教育核心内容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基于价值的... 价值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整体建设学生的价值世界,全面提升学生的价值品质。现代社会的深刻转型冲击着传统的核心价值,致使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失去了稳定的核心内容体系,因此系统研究现代学校价值教育核心内容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基于价值的基本内涵,现代学校价值教育核心内容体系的价值主体应该是兼具"社会性"与"个体性"的人,因此现代学校价值教育核心内容体系应该以社会和谐—人生幸福为中心来建设,最终形成包括终极理想层、生活精神层、公共生活层、个人生活层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体系。基于这个内容体系,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加强:要进行系统的价值教育、要抓住核心价值层次和核心价值条目、要注意协调各个价值品质层次之间的关系、要准确定位具体价值的内涵、要适度加强价值理性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教育内容 学生核心价值品质 社会和谐-人生幸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可能幸福”概念——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为视角
16
作者 杨竞业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21,共7页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视角对"可能幸福"概念作出阐释,指出"可能幸福"具有一个由外在结构、中介结构和内在结构所构成的总体结构,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社会全面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可能幸福"实现...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视角对"可能幸福"概念作出阐释,指出"可能幸福"具有一个由外在结构、中介结构和内在结构所构成的总体结构,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社会全面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可能幸福"实现于人的自由创造与全面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幸福 幸福社会 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 社会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劳动幸福观的当代价值阐释
17
作者 韦宇婷 柴素芳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19-24,共6页
劳动幸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是新时代书写历史伟业、推动时代进步和促进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在历史观维度上,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观中“尊劳重劳”的传统文化底色,体现了“越劳动越幸福”的时代特... 劳动幸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是新时代书写历史伟业、推动时代进步和促进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在历史观维度上,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观中“尊劳重劳”的传统文化底色,体现了“越劳动越幸福”的时代特色,彰显了中华民族以劳动开创伟大历史复兴进程的未来亮色。在时代观维度上,劳动幸福生成“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的时代意识,凝聚“美好生活由劳动创造”的时代精神力量,树立“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大时代观。在人生观维度上,劳动幸福从奋斗创造个人幸福、实现社会幸福、为全人类谋幸福出发,回答了青年如何确立自我正确的人生成长观、人生责任观和人生使命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劳动幸福 个人幸福 社会幸福 自我人生成长观 人生责任观 人生使命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小康社会到幸福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逻辑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石建勋 刘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83,共8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新的、更高级的社会建设目标是什么?这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发展逻辑视角提出新的社会建设目标和社会发展内涵。将建设“幸福社会”作为新时代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新目标,并从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新的、更高级的社会建设目标是什么?这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发展逻辑视角提出新的社会建设目标和社会发展内涵。将建设“幸福社会”作为新时代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新目标,并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未来发展逻辑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建设“幸福社会”的必要性、可能性与现实性,这不仅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需要,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幸福社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幸福感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19
作者 万崇华 禹玉兰 +1 位作者 王亚静 谭健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4,共4页
1幸福感的概念及意义 幸福感(well-being)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以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 1幸福感的概念及意义 幸福感(well-being)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以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它实质上是由外在的良性刺激诱发的一种具有动力性和依赖性的积极情绪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 心理幸福 社会幸福 生活与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理绩效评估的公众主观指标体系探讨 被引量:36
20
作者 张欢 胡静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0-126,共7页
社会治理离不开公众参与,因此社会治理绩效评估应格外重视和强调以公众为中心的主观指标。从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和内容来看,社会治理绩效评估的主观指标应包括三个维度:社会治理的公平感、社会服务的满意度和社会幸福感,分别对应公众对... 社会治理离不开公众参与,因此社会治理绩效评估应格外重视和强调以公众为中心的主观指标。从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和内容来看,社会治理绩效评估的主观指标应包括三个维度:社会治理的公平感、社会服务的满意度和社会幸福感,分别对应公众对社会治理公平公正性认可、对社会服务的满意程度认可和对社会总体生活环境和社会功能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绩效评估 公平感 满意度 社会幸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