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面向不确定性:社会工作理论的新挑战 |
李珊珊
何雪松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2
|
论社会工作理论的知识论基础 |
陈涛
王小兰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6
|
|
3
|
论社会工作理论研究范式及其发展趋势 |
文军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5
|
|
4
|
从社会诊断迈向社会干预: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的反思 |
熊跃根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0
|
|
5
|
阐释与激活:社会工作理论的实践逻辑演进与本土化探究 |
姚进忠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21
|
|
6
|
社会工作者的“反思性专业性”与核心职业能力——对“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的解读和思考 |
张威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5
|
|
7
|
论社会工作理论在医务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
张青
任小平
|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8
|
中国内地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研究 |
唐咏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9
|
社会工作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支撑 |
付翃飞
|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10
|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文军
陈倩雯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11
|
理情还是情理:社会工作理论的 “中国框架”及其哲学依据 |
童敏
周燚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12
|
现实元素的解析与嵌入:对社会工作理论的适应性和本土化思考 |
吴帆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6
|
|
13
|
社会工作理论的文化转向及其文化自觉 |
童敏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5
|
|
14
|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工作理论新趋向 |
沈黎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7
|
|
15
|
上海市召开社区服务与社会工作理论研讨会 |
陶志良
|
《社会》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6
|
理论社会工作学:生成基础与实践逻辑 |
方香廷
廉婷婷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7
|
社会工作的社会理论:路径与议题 |
何雪松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3
|
|
18
|
超越心理学与社会学:社会工作的在地性审视及其理论重构 |
童敏
周晓彤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9
|
|
19
|
深度社会工作的百年审视与本土理论体系建构 |
童敏
许嘉祥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20
|
扩展关系为本社会工作的理论视野:中国关系研究的贡献 |
黄锐
孙斐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