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功能到生态:社工站建设背景下的社会工作实践 被引量:4
1
作者 范雅娜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7,共11页
在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社工站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建立起来,依靠制度推动和资源供给建立起来的乡镇社工站仍面临着进场之后如何发展的难题。既有功能思维的社会工作实践可能存在过于关注... 在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社工站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建立起来,依靠制度推动和资源供给建立起来的乡镇社工站仍面临着进场之后如何发展的难题。既有功能思维的社会工作实践可能存在过于关注专业功能的问题,难以有效促进乡镇社工站的发展。生态思维的社会工作实践强调主体之间的关联性,社会工作者与环境相互适应,跨专业实践以及共生发展,从而有助于改善功能思维的社会工作实践可能存在的不足。立足乡镇社工站的社会工作实践生态来开展社会工作实践,需要明确社会工作的实践定位,积极开展对话实践并保持持续性的实践反思,进而达到适应和改善社会工作实践生态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社工站 功能思维 生态思维 社会工作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的重量:论行动研究与社会工作实践 被引量:67
2
作者 古学斌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78,共12页
文章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面对的困境作为背景,梳理社会工作专业的本质,阐释社会工作专业作为道德和政治实践的面向。在介绍社会工作研究发展历史的基础,指出其知识生产与其他社会科学差异之处,以及实证主义研究的问题。最后讨论行动研究... 文章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面对的困境作为背景,梳理社会工作专业的本质,阐释社会工作专业作为道德和政治实践的面向。在介绍社会工作研究发展历史的基础,指出其知识生产与其他社会科学差异之处,以及实证主义研究的问题。最后讨论行动研究与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从而认为行动研究是最具有社会工作性格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价值观 道德实践 政治实践 行动研究 社会工作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建设的路径研究——基于上海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中社会工作实践的反思 被引量:14
3
作者 费梅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8-16,共9页
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强调本土化、处境化以及回应地区及服务对象之特色和需求。衡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的重要指标,在于其能否不断回应社会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不断探索本土化、处境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促进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强调本土化、处境化以及回应地区及服务对象之特色和需求。衡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的重要指标,在于其能否不断回应社会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不断探索本土化、处境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提升的途径和机制在于是否构建起了社会工作服务的制度环境、是否形成了能力建设的组织管理机制、是否激发了社会工作者提升其专业能力的动机和热情,是否促进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本文以上海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中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发展为背景,通过对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发展轨迹的归纳分析,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了影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建设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专业能力 社会工作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大学生社会工作实践观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8-113,共6页
社会工作实践观是指导社会工作者如何开展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助人实践的基本规范,其核心内容包括积极的社会观、正确的专业观、利他取向的人际观。它对于大学生更好适应目前及未来社会生活具有普遍性的积极意义,因而应成为大学生思政... 社会工作实践观是指导社会工作者如何开展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助人实践的基本规范,其核心内容包括积极的社会观、正确的专业观、利他取向的人际观。它对于大学生更好适应目前及未来社会生活具有普遍性的积极意义,因而应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鉴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性特征,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以及形成的宝贵经验,大学生社会工作实践观教育应坚持“实践育人”的范式,即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的融合;充分发挥实践教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加强实践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其实践教学模式包括价值感知与生活适应、价值养成与能力培养、价值内化与社会融入等三个实践教学阶段,六个实践教学模块和六门实践教学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互构实践”:西方社会工作实践理念转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依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64,74,共14页
西方社会工作实践理念经历了从“权威为本”向“证据为本”再向“互构实践”的转型过程,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从“割裂性”转变为“更深层次的融合”,逐步迈向“互构性”动态结构,这为解决我国社会工作在知识体系和理论建... 西方社会工作实践理念经历了从“权威为本”向“证据为本”再向“互构实践”的转型过程,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从“割裂性”转变为“更深层次的融合”,逐步迈向“互构性”动态结构,这为解决我国社会工作在知识体系和理论建构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些启示。基于此,本文首先梳理了西方社会工作实践理念的历史脉络,总结分析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建构与实践之间的历史互动关系以及“互构实践”发展趋向;其次,解析了“互构实践”的三层意涵,探讨了“互构实践”的核心理念及其相互关系,发现“知识”与“实践”的“互构性”关系建构促成了更深一步的方法综合与行动反思;最后,结合国内研究与西方经验,总结了树立促进“知识”与“实践”之间深度融合的意识、拓展基于“主体性”与“社会性”的本土反思性知识结构、发挥“专业知识共同体”在长时段、持续性实践过程中的角色功能等启示,以期为中国社会工作知识体系整合与理论建构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构实践 社会工作实践理念 社会工作实践研究 社会工作知识体系与理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与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6
作者 邹晓抒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I0020-I0021,共2页
现代社会主义体系建设事业大力发展下,社会治理工作难度随着新时期到来而有所增加,以至于社会治理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社会治理工作实行根本特征是共享、共建性,其实际功能与作用是为创新社会治理观念、体系及机制等提供重要推进力,为国... 现代社会主义体系建设事业大力发展下,社会治理工作难度随着新时期到来而有所增加,以至于社会治理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社会治理工作实行根本特征是共享、共建性,其实际功能与作用是为创新社会治理观念、体系及机制等提供重要推进力,为国家创建法治社会奠定坚实保障与基石。社会治理工作本身发展就具备极强契合性,可将协同创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迫切要求清楚展示于世人眼前,并明确反映其在舆论环境构建中所应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与作用 推进力 环境构建 社会工作实践 创新社会治理 大学生 法治社会 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民族社会工作实践 推进基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评《社会工作嵌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研究》
7
作者 库少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社会共同参与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必不可少的一环。引入社会工作力量参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是推进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益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社会共同参与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必不可少的一环。引入社会工作力量参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是推进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益实践探索。卢时秀所著的《社会工作嵌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21年版)一书以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为研究视角,从现实与学理基础上阐释了社会工作嵌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契合性,同时,基于上海、深圳两地的实践探索,揭示了嵌入性实践中的困境,并从模式选择与机制完善两个维度提出了社会工作嵌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社会工作嵌入 社会工作实践 嵌入性发展 学理基础 模式选择 高质量发展 有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社会工作实践——对云南鲁甸S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吕付华 高万红 周鹏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0-127,共8页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当前学界重点研究问题之一。有别于既有抽象思辨理论研究,通过对S中心的个案解剖,回溯与描述社会工作从参与脱贫攻坚到推进乡村振兴,进而把二者有机结合的实践过程,挖掘和解释其中蕴涵的自然发生、政策...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当前学界重点研究问题之一。有别于既有抽象思辨理论研究,通过对S中心的个案解剖,回溯与描述社会工作从参与脱贫攻坚到推进乡村振兴,进而把二者有机结合的实践过程,挖掘和解释其中蕴涵的自然发生、政策引领、问题驱动、实践先行的内在逻辑,分析和探讨社会工作在当前面临的现实挑战以及在未来实践时可能抓住的潜在机遇。研究证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不仅能被社会工作有效衔接,而且未来社会工作还能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尤其是乡风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社会工作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数为用,以专为体:数字社会中数字社会工作的实践机理 被引量:3
9
作者 汪鸿波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3,共11页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社会工作实践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带来新的问题领域和开拓新的空间场域。社会工作的数字化转型不断改变着传统实践并逐渐建构出数字社会工作实践样态。数字社会工作实践需在掌握数字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协助人们理顺...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社会工作实践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带来新的问题领域和开拓新的空间场域。社会工作的数字化转型不断改变着传统实践并逐渐建构出数字社会工作实践样态。数字社会工作实践需在掌握数字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协助人们理顺数字生活及提高应对数字问题的能力。本文从数字亲密的维度论证了数字社会工作实践在儿童社会工作领域何以可行。在此基础上,从一般层面阐释了数字社会工作实践需构造虚实融合的新实践空间,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塑造实践新样态并以数智化发展为实践拓展的三重维度,彰显数字社会工作在数字时代回应社会问题和人们需求的专业价值。本质上看,数字社会工作还是需要遵循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质的基础上以数字技术为媒介开展服务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实践 数字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务社会工作课内实践中标准化案主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10
作者 何姗姗 张思涵 简杜莹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9-810,共12页
标准化案主法的引入为缓解社会工作传统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衔接不足提供了新的解决策略。分析了已有的经验证据,并针对医务社工课程,从理念内涵、教学目标、实施程序、辅助条件及教学评价体系五个维度出发构建并验证了以标准化案主... 标准化案主法的引入为缓解社会工作传统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衔接不足提供了新的解决策略。分析了已有的经验证据,并针对医务社工课程,从理念内涵、教学目标、实施程序、辅助条件及教学评价体系五个维度出发构建并验证了以标准化案主为核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课内教学实验表明,该模式能创设医院情境为学生带来接近临床实际情况的沉浸式体验,为学生提供了三种视角下多样的学习体验,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提升其临床实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社会工作课内实践 标准化案主 教学模式 体验式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介入,完善养老服务
11
作者 薛喜日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1期62-64,共3页
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社会养老压力增加,农村养老服务问题日益凸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改善农村养老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社会工作如何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有效介入农村养老服务,促进农村老年人福祉提升成为社会关... 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社会养老压力增加,农村养老服务问题日益凸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改善农村养老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社会工作如何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有效介入农村养老服务,促进农村老年人福祉提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首先着眼于当前农村养老服务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其次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养老服务的必要性,最后重点探究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养老服务的具体路径。本研究不仅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国农村养老服务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介入 农村养老服务 社会工作实践 养老压力 老龄化阶段 乡村振兴 农村老年人 问题与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整合服务:西方社会工作介入儿童保护的实践经验及其反思 被引量:5
12
作者 童雪红 方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90,共13页
保护儿童免受虐待和忽视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儿童伤害事件频频发生,儿童保护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但是专业服务依旧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本文从社会工作视角着手,采用比较的方法,梳理西方儿童保护社会工作发... 保护儿童免受虐待和忽视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儿童伤害事件频频发生,儿童保护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但是专业服务依旧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本文从社会工作视角着手,采用比较的方法,梳理西方儿童保护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分析各国不同实践经验,并从本土文化、证据为本、服务多元以及整合视角四个方面,反思我国社会工作介入儿童保护实践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保护 社会工作实践 整合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惯习”视角下我国社会工作者的实践策略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洪佩 费梅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21-30,共10页
根据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行动者会根据其在场域中所处的位置依靠自身的惯习而作出相应的策略选择;在此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对我国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实践场域与专业惯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社会工作者不同的专业实践策略。研究表明... 根据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行动者会根据其在场域中所处的位置依靠自身的惯习而作出相应的策略选择;在此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对我国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实践场域与专业惯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社会工作者不同的专业实践策略。研究表明,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当前阶段,社会工作者在场域中的位置和所拥有的资本某种程度上而言是既定的,其实践策略的差异性主要在于专业惯习之间的区别。具体而言,根据社会工作者在特定的专业实践场域中主体性意识的强弱和理论知识积累的多寡,其专业实践策略可以分为自主反思的实践策略、迂回顺从的实践策略、被动妥协的实践策略以及经验主导的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场域 专业惯习 专业实践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社会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战略选择 被引量:22
14
作者 郭伟和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44,共3页
在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作为一种专业慈善力量的社会工作,自身应该有怎样的定位与认识、理论何以有效指导实践及如何培养专业型的社会工作者,日益成为学术圈和社会各界关注的议题。2010年仲夏,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在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作为一种专业慈善力量的社会工作,自身应该有怎样的定位与认识、理论何以有效指导实践及如何培养专业型的社会工作者,日益成为学术圈和社会各界关注的议题。2010年仲夏,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华女子学院等高校的社会工作学人、实践者,齐聚广州市首届中国转型社会工作非正式论坛,就转型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论题展开激烈交锋。本刊特延请部分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维度阐述对转型社会工作的理解。期望本组笔谈中这些差异性或相似性的观点能够引起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界、实务界,包括NGO界对转型背景下社会工作的本质、使命、策略、角色定位等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的论争,以便正本清源并促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 社会工作实践 转型过程 社会背景 转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元素的解析与嵌入:对社会工作理论的适应性和本土化思考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帆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8-22,共5页
主要源自美国和英国的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嵌入了理论形成的社会情景、文化结构、制度环境和历史背景等社会现实要素,在多大程度上对中国情境与现实需求有解释价值和实践参考意义?本研究基于本土化的修正路径与构建路径,通过文献研究,对... 主要源自美国和英国的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嵌入了理论形成的社会情景、文化结构、制度环境和历史背景等社会现实要素,在多大程度上对中国情境与现实需求有解释价值和实践参考意义?本研究基于本土化的修正路径与构建路径,通过文献研究,对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社会工作理论适应性思考的三个关键性步骤:一是深入解析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产生的现实情境,二是准确嵌入中国的现实情境,三是基于中国的现实情境和社会工作实践构建本土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理论 本土化 适应性 嵌入 解析 社会工作实践 中国情境 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社会工作学的教育与实践模式 被引量:25
16
作者 钟桂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3-32,共10页
本文旨在介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学者如何运用儒家理论、道德观与技术作为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价值观及技术的基础。笔者根据多年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的经验,提出一套高级通用社会工作模式,供当今及未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之参... 本文旨在介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学者如何运用儒家理论、道德观与技术作为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价值观及技术的基础。笔者根据多年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的经验,提出一套高级通用社会工作模式,供当今及未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之参考。本模式的设计运用古今中国文化的内涵,考察当今环境及需要,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开发人类潜能,使人类社会逐渐达到小康以及大同境界。儒家社会工作学的教育与实践模式是根据儒学“易道”原理及伦理道德作为改变人的行为及其所在环境的准则,如何应用儒家变易、简易、不易的道理,为个人、家庭、团体、社区及社会的规划与变革提供指导,乃是本模式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中国本土化 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家庭结构与功能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眉华 Douglas K.Chung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6-30,共5页
本研究聚焦于中美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异同以及文化力量的影响,利用美国社会工作学生访华计划设计了本研究课题,在中美双方老师的共同督导下,9名美国社会工作学生和18名中国社会工作学生参与了本课题研究,采用了面对面的深度访谈和观察的... 本研究聚焦于中美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异同以及文化力量的影响,利用美国社会工作学生访华计划设计了本研究课题,在中美双方老师的共同督导下,9名美国社会工作学生和18名中国社会工作学生参与了本课题研究,采用了面对面的深度访谈和观察的方法。比较了中美家庭在家庭结构、家庭决策、家庭沟通及家庭观念等方面的异同,并探讨了其中的文化影响力和对社会工作介入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结构 家庭功能 社会工作实践 文化力量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