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社会审美观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
李和畅
|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2
|
格调共情:“李健现象”折射出的电视音乐传播与社会审美趋向 |
孙文峥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1
|
|
3
|
从社会审美心理的变迁看“红色经典”电视剧的改编策略 |
秦俊香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4
|
美育的灵魂:文艺审美还是社会审美 |
程勇真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5
|
当代社会审美与经济的联姻:一个研究述评 |
姚振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6
|
发挥基层文化馆的社会审美教育职能 |
陈添英
|
《安徽农学通报》
|
2007 |
0 |
|
7
|
论社会思潮与审美文化 |
潘智彪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8
|
社会文化变革与大众审美情趣 |
阳晓儒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1
|
|
9
|
论审美的社会功能 |
潘智彪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4
|
|
10
|
论人的审美社会化 |
潘智彪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1
|
互联网时代影视广告审美与社会心理之关系 |
唐英
冯博博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12
|
文化转型期的审美社会心理 |
刘学兰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1
|
|
13
|
论审美的社会传播 |
潘智彪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 |
6
|
|
14
|
基于审美分析的口腔美容修复分类诊疗方案(二):中式审美的内涵与分析方案 |
于海洋
赵俊颐
孙蔓琳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15
|
对文学的审美社会功能的再认识 |
胡邈
|
《河南农业》
|
2007 |
0 |
|
16
|
当代青年女性“容貌焦虑”的社会机制分析 |
李升
李敏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1
|
|
17
|
宋代青白瓷茶具与社会文化风尚 |
程幸
王亚红
程进
|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8
|
论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包装中的审美意义 |
刘冬梅
|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4
|
|
19
|
世俗生活的审美图景——对90年代中国审美风尚变革的基本认识 |
王德胜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7
|
|
20
|
六朝道教与江南山水审美关系初探 |
吴海庆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