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专业课教学实用性的思考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吉福林
刘伟光
-
机构
辽宁商业专科学校
-
出处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80-82,共3页
-
文摘
高等学校专业课教学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完成就业前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好地担负起专业范围内的实际工作。因此,它必须具有实用性。那么什么是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呢?我们认为就是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应用价值。它应具备以下特征:1.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专业课教学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要求。这不仅因为它从总体上规范了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而且它还直接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根据专业课教学所担负的任务,它的教学目标的确定,须以社会需要为转移,并有明确的针对性。这样,才能保证每一门专业课都能紧紧围绕某一社会实践领域展开教学,培养学生具体的分析问题。
-
关键词
教学实用性
专业知识
社会实际问题
专业范围
就业前
课堂教学
社会需要
社会实际需要
理论说教
教材质量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深化高师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 2
-
-
作者
柴寿彭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8-50,共3页
-
文摘
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明确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政治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经济体制的变革必将给社会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必然对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朱开轩同志认为,高等教育在90年代的发展方针是:“规模有较大发展,结构更加合理,质量上一个台阶。效益明显提高。”这个方针规定了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都需要进行一个大的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是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长期以来与计划经济体制相一致,为计划经济体制服务。从招生规模到专业、课程设置,从投资模式到毕业分配都按严格的计划管理。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自成体系、专业目标不明确、脱离国民经济实际发展水平、脱离社会实际需要的现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不适应的地方愈来愈明显地暴露出来。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这种不适应更加突出。下面就高师院校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办学体制改革.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
-
关键词
高师教育
合格师资
师范院校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实际需要
计划经济体制
毕业分配
专业目标
高度计划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应用化学教材建设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
- 3
-
-
作者
盛克俭
-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1992年第1期48-48,共1页
-
文摘
国家教委首届高等学校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应用化学教材建设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于1991年8月在甘肃省嘉峪关召开。国家教委及有关单位共2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1.讨论由华东化工学院负责,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参加起草的《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四年制)
-
关键词
化学教材
应用化学专业
教学指导
化工学院
工作会议
应用意识
应用性课程
基础课教学
社会实际需要
工业化学
-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中国科技大学高技术学院成立
- 4
-
-
-
出处
《研究生教育研究》
1990年第1期14-14,共1页
-
文摘
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进一步发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工结合”,科学与技术并重的特点,加强高技术学科建设和人材培养,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国科技大学技术学院。
-
关键词
人材培养
日容
优势力量
新技术革命
技术学科
品德高尚
生产劳动
社会实际需要
牧室
热爱祖国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初三化学中渗透专业基础知识教学的做法
- 5
-
-
作者
李文亭
-
机构
山东省烟台市教研室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4-15,共2页
-
文摘
李鹏副总理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草案)》的说明中指出:“在初中适当增设一些职业技术教育课程,适合我国,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几年来我们从实际出发,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专业基础知识,为初中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作了一些工作。
-
关键词
技术教育课程
基础知识教学
化学科学
农村经济
初步基础
从实际出发
社会实际需要
玻璃仪器
单项训练
职业知识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