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论视角下的社会实体观
1
作者 史晓浩 王毅杰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55-58,共4页
主观与客观、结构与行动一直是社会理论讨论的焦点。遵循舒茨现象学社会学之路,伯格与勒克曼从社会实体的概念出发,解析社会实体客观建构与主观建构的辩证过程,展现了主观与客观、结构与行动间彼此建构的关系,开辟了一条面向常人日常生... 主观与客观、结构与行动一直是社会理论讨论的焦点。遵循舒茨现象学社会学之路,伯格与勒克曼从社会实体的概念出发,解析社会实体客观建构与主观建构的辩证过程,展现了主观与客观、结构与行动间彼此建构的关系,开辟了一条面向常人日常生活的知识社会学之路。它凸显了知识在社会建构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知识是社会实体客观性外在化及其内在化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实体 建构 日常生活 知识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事实、实体化与社会规范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坤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8-153,共6页
社会规范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这意味着,既可以从社会规范的角度来理解个体行为,也可以从个体行为的角度来理解社会规范。这两种思路容易在一个问题发生分歧,即,是将社会规范仅仅理解为一种行为常规性,还是将它理解为一种对个... 社会规范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这意味着,既可以从社会规范的角度来理解个体行为,也可以从个体行为的角度来理解社会规范。这两种思路容易在一个问题发生分歧,即,是将社会规范仅仅理解为一种行为常规性,还是将它理解为一种对个体行为的外在约束?文章试图从实体与事实的区分这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并试图通过考察社会实体的本体论地位与创造结构,来探究社会规范的产生机制,或者说,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行为常规是如何被实体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事实 社会实体 实体 社会规范 创制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及其演化——兼论当前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争论 被引量:4
3
作者 闫引堂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43,共5页
课程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体现为课程的客观性与社会性之间的矛盾,课程社会学诞生以来围绕课程社会学这一核心问题出现了许多理论,但所有的理论都各执一端。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课程的社会性被简化为利益、立场的反映,课程的客观性被否定... 课程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体现为课程的客观性与社会性之间的矛盾,课程社会学诞生以来围绕课程社会学这一核心问题出现了许多理论,但所有的理论都各执一端。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课程的社会性被简化为利益、立场的反映,课程的客观性被否定,这对课程实践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伯恩斯坦、杨和迈耶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课程的社会性和客观性展开研究,表明课程的社会性和客观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一结论对反思我国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争论具有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社会 话语类型 社会实体主义 制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须保卫社会”与国家种族主义 解读福柯《必须保卫社会》 被引量:2
4
作者 关锋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6-227,共22页
《必须保卫社会》(Il Faut Defendre La Societe/Society Must Be Defended)是福柯1976年1-3月在法兰西学院讲座的同名讲演录。正如该书的"授课情况简介"所说,它"在福柯的思想和研究中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这恐怕不仅因为它"成... 《必须保卫社会》(Il Faut Defendre La Societe/Society Must Be Defended)是福柯1976年1-3月在法兰西学院讲座的同名讲演录。正如该书的"授课情况简介"所说,它"在福柯的思想和研究中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这恐怕不仅因为它"成为权力的政治问题和种族的历史问题"这两大显要问题的"相交点、汇合处和联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须保卫社会 法兰西学院 政治问题 情况简介 社会实体 刑事古典学派 讲演录 社会危险 相交点 社会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社会考试成才机制建设的探讨与实践
5
作者 张俊雅 孙旭光 《河南农业》 2010年第5X期13-13,共1页
我国的社会考试自20世纪90年代起,逐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学科的社会考试局面,发展势头极其强劲。社会考试使参考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能够高效率地提高,在促进人才成长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此,笔者想探讨一下社会考试如... 我国的社会考试自20世纪90年代起,逐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学科的社会考试局面,发展势头极其强劲。社会考试使参考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能够高效率地提高,在促进人才成长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此,笔者想探讨一下社会考试如何才能不断促进社会人才的快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工作 人才成长 社会实体 企事业单位 社会人才 人才使用 企业编制 人才流动 工资档案 反馈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企业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6
作者 宫希魁 《求是学刊》 1988年第6期27-32,共6页
关键词 经济功能 社会功能 经济实体 社会行为 经济行为 社会环境 对立统一 社会实体 劳务 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四种因素
7
作者 徐晓望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8年第10期25-27,共3页
什么因素决定了社会发展进程?为什么有些国家的社会发展得快?有些国家社会发展得慢?为什么有些社会先快后慢?有些社会先慢后快?而有些社会是快慢循环?还有些社会的发展节奏是异乎寻常的,或跳跃前进,或是逆序倒退,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 什么因素决定了社会发展进程?为什么有些国家的社会发展得快?有些国家社会发展得慢?为什么有些社会先快后慢?有些社会先慢后快?而有些社会是快慢循环?还有些社会的发展节奏是异乎寻常的,或跳跃前进,或是逆序倒退,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社会 社会实体 社会结构 发展节奏 落后者 私有经济 先进者 社会矛盾 田制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中国企业裂变式发展研究》
8
作者 王迎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社会演化进程中,诸多社会实体都有裂变与融合交互的经历。时代造就着企业,也改变着企业的演变方式。企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裂变过程中要素的组合与变异、选择与留存,以及多种形态的分裂和连接方式;大企业如何通过裂变式发展实现技... 社会演化进程中,诸多社会实体都有裂变与融合交互的经历。时代造就着企业,也改变着企业的演变方式。企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裂变过程中要素的组合与变异、选择与留存,以及多种形态的分裂和连接方式;大企业如何通过裂变式发展实现技术升级、资源获取和生态拓展,裂变后的竞合关系等都值得深入研究。李志刚教授及其团队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裂变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尝试提出中国企业裂变式发展新模式,并撰写《中国企业裂变式发展研究——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创新创业实践洞察》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裂变 社会实体 技术升级 资源获取 竞合关系 创新创业实践 演变方式 演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行动单位视域中的小亲族——以鲁西南S村为表述对象的个案呈现与理论阐释 被引量:21
9
作者 申端锋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125,共5页
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已经成为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经典表述,成为描述"乡土本色"的关键词。但是,随着中国乡村社会的转型,差序格局所表述的对象已经发生了改变,由此,对差序格局进行再解释,也就成为中... 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已经成为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经典表述,成为描述"乡土本色"的关键词。但是,随着中国乡村社会的转型,差序格局所表述的对象已经发生了改变,由此,对差序格局进行再解释,也就成为中国社会学界的一大关注点。学界所希望的理想结果在于,通过对差序格局的再解释,重新认识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并在此过程中,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普世意义的概念。在这一努力过程中,差序格局的理性化、关系等视角,在对差序格局的重新理解上,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毋庸置疑,这些理解,未能在理解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与力图使差序格局概念的"普世化"之间,形成一个有效的研究路径,远没有达到把握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目的,差序格局的内涵还可以进一步挖掘,从而使之成为具有足够强的解释力的普世性的概念。这三篇论文在领会差序格局概念的内涵基础上,结合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深度理解,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这个研究路径出发,对差序格局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理解。以行动单位的视角来理解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区域差异,不仅继承了差序格局所内含的中西社会结构比较的视野,而且,更进一步,从"乡土中国"时代的中西比较进入了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区域差异比较;行动单位的视角,不仅打破了对差序格局概念下的乡土中国的想像,而且,还在村庄研究的论域中,结合了村庄结构与村庄关系的分析;而对于鲁西南小亲族主导型村庄的个案素描,则是对行动单位这一分析框架的具体展示,并揭示出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复杂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行动单位 阐释 个案 西南 视域 中国农村 区域性差异 社会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型政府视域下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建设:成就与问题 被引量:6
10
作者 曹秀玲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58,共7页
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过程中,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实体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国民体质监测等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历史的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还存在着财政投入不足、城乡服务失衡、供给主体单一等问题,... 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过程中,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实体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国民体质监测等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历史的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还存在着财政投入不足、城乡服务失衡、供给主体单一等问题,唯有采取了加快观念转变、挣脱体制羁绊、狠抓制度建设等对策,才能逐步清除体育公共服务的制约因素并实质性保障广大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体育公共服务 体育场地设施 社会实体组织 社会体育指导员 国民体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待琢之玉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卫华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大学生素质教育 高校图书馆 大学图书馆 科学文化事业 人文素质教育 社会教育 社会实体 人类文明 第二课堂 服务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中的系统思想初探
12
作者 阎献晨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9-60,共2页
(一) 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中包含的系统思想是系统辩证论中的整体优化思想,即整体联系的统一性和整体的有机性。首先,在经典作家看来,商品经济这个系统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所谓统一的整体... (一) 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中包含的系统思想是系统辩证论中的整体优化思想,即整体联系的统一性和整体的有机性。首先,在经典作家看来,商品经济这个系统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所谓统一的整体即“整体联系的统一性”。它表示:社会商品经济这个系统是由系统——结构——要素组成的一个范畴链,其中,系统的真正含义,就是经过交换(结构)这一中介环节并由生产、分配、消费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在这里,整体性就成为商品经济系统最基本的特性。所谓“整体的有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介环节 整体联系 辩证论 整体优化 人类劳动 有机性 差异协同 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实体 动态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意义
13
作者 郭贵春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3-26,19,共5页
倘若我们不是以形式主义或结构主义的语义分析观点,而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语义分析原则为方法,来分析马克思主义一词时,就会清晰地看出,马克思主义决不是一个虚无的、空洞的抽象概念,它的指称是由一系列多层次的、具有不同性质的实体及... 倘若我们不是以形式主义或结构主义的语义分析观点,而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语义分析原则为方法,来分析马克思主义一词时,就会清晰地看出,马克思主义决不是一个虚无的、空洞的抽象概念,它的指称是由一系列多层次的、具有不同性质的实体及其相互关联所辩证地给出的。因此,这些实体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内在的语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具体实践 语义分析 语义结构 社会实体 理论实体 共产主义运动 实体形成 社会主义道路 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两个问题
14
作者 孟明义 《江苏高教》 1986年第6期2-7,共6页
一、高等学校必须有充分的自主权高等教育要实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关键的问题是,高等学校必须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以便有可能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及时采取对策,扩大招生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专门人才。高等学校必须... 一、高等学校必须有充分的自主权高等教育要实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关键的问题是,高等学校必须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以便有可能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及时采取对策,扩大招生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专门人才。高等学校必须有充分的自主权,主要是由两个基本因素决定的:一是高等学校是相对独立的实体;二是新技术革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专门人才 相对独立 社会主义建设 高等教育投资 指导性计划 指令性计划 劳动力 培养的 社会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事件、大影响:公平感知觉与规则驾驶行为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靖宇 谢晓非 葛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0-678,共9页
从公平感知觉这个新的角度探讨驾驶员规则驾驶行为。运用情境问卷和量表测量的方法明确区分事件公平感和社会实体公平感,分别探讨它们对于驾驶员规则驾驶行为的效应。研究发现,驾驶员对单一情境的事件公平感知觉以及对整体交通环境的社... 从公平感知觉这个新的角度探讨驾驶员规则驾驶行为。运用情境问卷和量表测量的方法明确区分事件公平感和社会实体公平感,分别探讨它们对于驾驶员规则驾驶行为的效应。研究发现,驾驶员对单一情境的事件公平感知觉以及对整体交通环境的社会实体公平感知觉都与规则驾驶行为存在显著关系,知觉到的公平感越高,规则驾驶行为得分越高;同时,个体的事件公平感知觉通过社会实体公平感知觉的中介作用对规则驾驶行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感知觉 驾驶员规则驾驶行为 事件公平感 社会实体公平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记录信息的统计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荣华 王传玉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9-21,共3页
Using foreign methods and experiences of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administrative registration data for reference,the paper forwards the basic way for statistical office of China to utilize administrative registration ... Using foreign methods and experiences of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administrative registration data for reference,the paper forwards the basic way for statistical office of China to utilize administrative registration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记录 信息资源 名录库 开发与利用 信息 统计 政府行政部门 社会实体 记录内容 身份证号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宽容:衡量民主成熟度的标尺 被引量:1
17
作者 仇颖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40-42,共3页
工业化和市场化导致了现代社会结构转型、功能分化、社会分层、交往扩大、复杂多元,形成了日益多元异质化特征的社会结构,这要求各种社会实体之间建立契约化的平等关系,以便平等、自由地追求自身利益,表达政治诉求。
关键词 政治宽容 成熟度 社会结构转型 民主 平等关系 功能分化 社会分层 社会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和文化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文化经济学理论探索之一 被引量:5
18
作者 沈建新 程恩富 《企业经济》 1986年第4期60-62,共3页
不久前,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同志倡议建立“文化经济学”这样一种文化与经济相交叉的新学科。我们认为,无论从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来看,还是从制订文化发展战略需要来看,都确实有必要创立社会主义文化经济学。这里仅就文化经济学... 不久前,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同志倡议建立“文化经济学”这样一种文化与经济相交叉的新学科。我们认为,无论从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来看,还是从制订文化发展战略需要来看,都确实有必要创立社会主义文化经济学。这里仅就文化经济学所必须涉及到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和探索,以求教于理论界的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经济学 人类文化 社会空间 经济活动 经济因素 经济的 社会实体 文化与经济 深层结构 经济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几年宗教研究上的若干突破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光训 汪维藩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界思想大为活跃,在宗教研究方面也是如此,许多新的思想和新的观点被提了出来,讨论异常热烈。在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宗教研究上对旧思想、旧观点等旧框框的突破,更是方兴未艾。就意识形态的宗...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界思想大为活跃,在宗教研究方面也是如此,许多新的思想和新的观点被提了出来,讨论异常热烈。在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宗教研究上对旧思想、旧观点等旧框框的突破,更是方兴未艾。就意识形态的宗教来说,它是离经济基础最远的,但就社会实体的宗教来说,它又离我们的现实生活,离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如此之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研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社会科学界 改革开放 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 社会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宗教的本质界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鸿儒 辛世俊 《思想战线》 1988年第3期16-21,共6页
本文认为,对宗教的本质,应该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界定。传统的对宗教的界定,往往偏重于意识形态,实际上只是对宗教观念的界定。作者对宗教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宏观考察后指出,宗教是一个包括了宗教徒、宗教观念、宗教制度、宗教行... 本文认为,对宗教的本质,应该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界定。传统的对宗教的界定,往往偏重于意识形态,实际上只是对宗教观念的界定。作者对宗教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宏观考察后指出,宗教是一个包括了宗教徒、宗教观念、宗教制度、宗教行为这四个要素的社会实体,对宗教的界定应该以此为根据,即宗教是感到不能支配自己命运的人崇拜异己力量的社会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设施和行为。科学的认识宗教的本质,在理论上,便于我们把握宗教的全貌,扩大其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在实践上,对于我们正确执行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促进安定团结,调动各民族信教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以及处理好一些国际间的关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观念 宗教徒 宗教制度 宗教行为 社会实体 宗教活动 宗教政策 异己力量 信教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