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学方法与社会学元理论——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23
1
作者 郑杭生 杨敏 《河北学刊》 2003年第6期82-92,共11页
社会学的独特论题是现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既是元事实也是基本的经验事实,它构成了社会学知识的二重性质———理论与方法的结合的基础。因此,社会学方法必然卷入元理论和元预设。由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所具有的元理论... 社会学的独特论题是现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既是元事实也是基本的经验事实,它构成了社会学知识的二重性质———理论与方法的结合的基础。因此,社会学方法必然卷入元理论和元预设。由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所具有的元理论意义,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预定性假设贯穿在社会学知识的整个过程。本文的论述意在说明,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既是社会学知识的一系列起点,即理论与方法结合的起点;也是各种分裂的传统、"方法论斗争"、社会学知识形态分野的起点以及知识整合的努力的起点;当然,它也应当是社会学重建的起点。因此,对社会学元理论层面问题及其与社会学理路和方法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系列探索,能够明确社会学实现重建所面对的真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知识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举理论和元理论 社会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的“社会事实”与个体的“社会行动”——关于迪尔凯姆与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逻辑基点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中起 风笑天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6-50,共5页
迪尔凯姆主张从社会结构方面来解释社会现象 ,坚持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的原则 ;韦伯始终认为个人才是社会行动的真正主体 ,只有通过把握人的行动动机才能“理解”社会现象的“主观意义”。两位大师由各自的逻辑基点出发... 迪尔凯姆主张从社会结构方面来解释社会现象 ,坚持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的原则 ;韦伯始终认为个人才是社会行动的真正主体 ,只有通过把握人的行动动机才能“理解”社会现象的“主观意义”。两位大师由各自的逻辑基点出发构建了各自的社会学理论体系 ,形成了社会学研究传统中整体主义的、实证的传统和个体主义的、人文的传统的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方法 社会事实 社会行动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司法中社会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彩虹 晋海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108,112,共11页
传统司法方法注重从逻辑结构和形式规则角度严格适用法律,但在解决新型的环境污染侵权案件时遇到了困难,致使审判效果不理想。在尊重传统的规范研究和逻辑推理方法的前提下,环境司法活动有必要在合理的限度内借鉴和运用社会学的一些方... 传统司法方法注重从逻辑结构和形式规则角度严格适用法律,但在解决新型的环境污染侵权案件时遇到了困难,致使审判效果不理想。在尊重传统的规范研究和逻辑推理方法的前提下,环境司法活动有必要在合理的限度内借鉴和运用社会学的一些方法评判证据、解释法律,以使环境法律更贴近社会现实。具体而言,宏观上,借鉴迪尔凯姆“用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的方法论,微观上,认定事实时,将环境案件放在当前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背景中,通过必要的实地调查来查明真相;解释法律时,在具体情境中将经验和理性相结合做出价值判断,在法律的目的与原则之内力求达成最优的社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司法 社会学方法 社会事实 价值判断 社会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理论对社会学方法论二元对立的消解 被引量:9
4
作者 梁德阔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91,共5页
社会资本理论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和解释范式,消解了社会学方法论中的整体和个体、行动和结构、微观和宏观之间的二元对立。它强调关系的首要地位,反对整体论或个体论在本体论意义上的先在性,从而超越了整体论和个体论的二元困境;它既承认... 社会资本理论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和解释范式,消解了社会学方法论中的整体和个体、行动和结构、微观和宏观之间的二元对立。它强调关系的首要地位,反对整体论或个体论在本体论意义上的先在性,从而超越了整体论和个体论的二元困境;它既承认社会结构的制约性又承认个人行动的能动性,强调结构和行动之间的辩证关系,克服了两者之间的对立状态。社会资本理论把社会资本区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分析层次,强调它们之间的连续性,避免了宏观理论和微观分析的二元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社会学方法 二元对立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方法新规则——试论布迪厄对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的继承与超越 被引量:7
5
作者 朱伟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3-108,123,共7页
本文从布迪厄对涂尔干客观主义社会学的批判性继承出发,对其社会学方法规则进行了理论性探索。涂尔干指出,社会学要想成为一门真正的社会科学就必须与各种浅见和成见划清界线并将独立于行动者意识与意志的社会事实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本文从布迪厄对涂尔干客观主义社会学的批判性继承出发,对其社会学方法规则进行了理论性探索。涂尔干指出,社会学要想成为一门真正的社会科学就必须与各种浅见和成见划清界线并将独立于行动者意识与意志的社会事实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另一方面,布迪厄则主张应该将受涂尔干排斥的“行为者的浅见和成见”同样视为社会事实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他确立了自己的社会学方法规则:社会事实除了如涂尔干所主张的那样是一个独立于行动者意识与意志、具有强制力的外部事物之外,还应该包括行动者所持有的关于社会世界的基本表象。布迪厄的超越方法论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对立的社会学方法论如今已成为社会学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方法论范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方法 布迪厄 涂尔干 方法论整体主义 方法论个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与教育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钱民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4,共6页
涂尔干是社会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也是教育社会学的主要奠基者。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是实证主义的,也是唯理性—科学主义的。他指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应是社会事实,这种社会事实是整体的而不是个别的;是普遍的而不是特殊的;是群体行为... 涂尔干是社会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也是教育社会学的主要奠基者。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是实证主义的,也是唯理性—科学主义的。他指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应是社会事实,这种社会事实是整体的而不是个别的;是普遍的而不是特殊的;是群体行为而非个体行为。涂尔干对教育的研究贯穿于他的方法论中,并集中体现在教育与社会学、教育思想史与道德教育的论述中。对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与他对教育的研究进行梳理,尝试重现他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真实思想和运用在研究上的方法论,有利于对涂尔干的教育社会学思想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尔干 社会学方法 教育功能 教育思想史 道德教育 生平 学术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几点述评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毅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4-107,共4页
被誉为“社会分析的科学和艺术的至今无人能及的大师”的韦伯,1903年开始社会学研究,在此之前主要研究经济学和法学。在其全部思想体系中,最能反映本质特征并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他对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的论述,他也正是以对方法论... 被誉为“社会分析的科学和艺术的至今无人能及的大师”的韦伯,1903年开始社会学研究,在此之前主要研究经济学和法学。在其全部思想体系中,最能反映本质特征并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他对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的论述,他也正是以对方法论的深刻探究和对其它领域的经验研究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方法 韦伯 价值中立 反实证主义 理想类型 实证主义社会学 主观意义 社会行动 价值判断 李凯尔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子的“解蔽”思想及其社会学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君柏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61,共3页
文章阐述了荀子关于“解蔽”的思想,认为这一思想的前提就是在天人关系上的一种理性态度,在此基础上认为认识中的偏蔽是一种普遍现象,要尽量除去偏蔽,就要从认识的心理过程上着手,即“治心”与“知道”,而这一思想在社会学方法上的意义... 文章阐述了荀子关于“解蔽”的思想,认为这一思想的前提就是在天人关系上的一种理性态度,在此基础上认为认识中的偏蔽是一种普遍现象,要尽量除去偏蔽,就要从认识的心理过程上着手,即“治心”与“知道”,而这一思想在社会学方法上的意义在于:一是从更全面的立场来研究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二是充分强调理解方法的意义,三是有助于更好地处理好学科的分与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解蔽 社会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社会学方法对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学毅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社会学方法 幼儿园 德育工作 功能主义取向 德育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字、图像——《奄上坊》社会学方法与民间艺术研究
10
作者 李宪锋 张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4-136,共3页
社会学方法与民间艺术研究的发展在近现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奄上坊》的研究过程与方法是结合了社会学与美术学对民间艺术的交叉性研究过程的结果,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口述、文字记录与图像结合的方式,资料翔实、证据充分。在对... 社会学方法与民间艺术研究的发展在近现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奄上坊》的研究过程与方法是结合了社会学与美术学对民间艺术的交叉性研究过程的结果,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口述、文字记录与图像结合的方式,资料翔实、证据充分。在对民间艺术的研究中,调研与记录、分析、结论等也是重要的手段。学科的交叉性在史论、理论和案例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单独学科的深入难以达到多角度、多思维、更广泛的论据,交叉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对研究民间艺术来说会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奄上坊》 社会学方法 民间艺术 文字 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涂尔干社会学方法从实证主义方法向辩证法的转变——兼论其大学研究的特殊理论意义
11
作者 展立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5,共5页
涂尔干为社会学奠定了两项方法论原则: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考察的“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分别研究社会事实之原因和功能的“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然而,在他的大学研究过程中,社会学方法论的性质明显地从实证主义方法向辩证法转变。在... 涂尔干为社会学奠定了两项方法论原则: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考察的“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分别研究社会事实之原因和功能的“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然而,在他的大学研究过程中,社会学方法论的性质明显地从实证主义方法向辩证法转变。在他看来,大学是典型的社会学研究对象;鉴于大学的本质是人类批判反思能力发展的场所,而不仅仅是科学发展的场所,所以,社会学研究需要超越科学实证的方法,继承和发展西方传统的“辩证理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方法 大学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社会学方法论中的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小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5-59,共5页
自从社会学创立以来,社会学方法论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但至今仍然学派林立,尚未形成统一的范式,其中最主要的流派便是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都强调要把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从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自从社会学创立以来,社会学方法论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但至今仍然学派林立,尚未形成统一的范式,其中最主要的流派便是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都强调要把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从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在关于社会现象的本质、社会认识的特点和方法这些基乖问题上,彼此的看法却截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方法 人文主义 实证主义 西方 形而上学 社会现象 社会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观众研究应该使用社会学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贾建明 《中国博物馆》 1987年第1期47-49,54,共4页
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相关学科的结合从而形成新的边缘学科,研究方法的借用促成学科的迅速发展,势如潮涌,锐不可挡。在被人视为文明的窗口、知识的宝库的博物馆中,当着社会教育被确立为博物馆的主要职能之一时,博物馆的观众研... 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相关学科的结合从而形成新的边缘学科,研究方法的借用促成学科的迅速发展,势如潮涌,锐不可挡。在被人视为文明的窗口、知识的宝库的博物馆中,当着社会教育被确立为博物馆的主要职能之一时,博物馆的观众研究便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当着人们致力于博物馆观众研究而又不满足于当前单一的方法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学 社会学方法 应用社会学 博物馆研究 相关学科 理论与实践 学术研究性 研究方法 陈列展览 学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社会学方法论的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项葵 《社会》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17-20,共4页
一、对社会学“价值中立”方法论思想的思考关于社会学认识的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方法论之争的一大焦点。其中一个具体的方面就是,我们在认识社会现象及其本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个“价值中立”的观念。我以为,能否回答... 一、对社会学“价值中立”方法论思想的思考关于社会学认识的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方法论之争的一大焦点。其中一个具体的方面就是,我们在认识社会现象及其本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个“价值中立”的观念。我以为,能否回答这个问题以及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不仅取决于我们究竟站在哪个立场,现象学派的还是实证主义的,更主要的在于我们是如何看待这种立场本身的分歧的。应该说,“价值中立”是一个十分诱人的概念,在马克斯·韦伯的理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中立 研究对象 关系问题 社会因素 研究者 社会学方法 普遍性 社会认识 社会学研究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验的理解 从社会学方法论视角重探狄尔泰的“理解”概念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志谦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3-180,共28页
本文从社会学方法论的角度出发,考察了狄尔泰的“理解”概念对于主体间问题的处理。在狄尔泰看来,日常生活中一切可见的事物都承载并传达着某种精神性的意义,他称为“客观精神”。无论是自我还是他人,本身都不是孤立与封闭的,而是由“... 本文从社会学方法论的角度出发,考察了狄尔泰的“理解”概念对于主体间问题的处理。在狄尔泰看来,日常生活中一切可见的事物都承载并传达着某种精神性的意义,他称为“客观精神”。无论是自我还是他人,本身都不是孤立与封闭的,而是由“外部世界”这些具有共同性的精神性内容参与构成的关联体。基于此,狄尔泰认为,他人理解不仅仅是对他人动机的揣测,还是对客观精神系统的构建。它与自身理解有密切的联系:二者同样是基于“体验—表达—理解”的关联体,并借由生命表现而实现的对于体验的理解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进一步与韦伯的理解概念进行比较,以阐明狄尔泰的路径所蕴含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 理解 生命关联体 精神科学 社会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悖论研究
16
作者 石全玉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0,共3页
自社会学产生以来,至今已形成具有基本的哲学与价值倾向的两大社会学方法论体系,即实证方法论和人文方法论,而人文方法论的集大成者当属韦伯,韦伯从理性理解的角度创立了宏大的社会学方法论,但其方法论充满了悖论。本文结合韦伯思想渊... 自社会学产生以来,至今已形成具有基本的哲学与价值倾向的两大社会学方法论体系,即实证方法论和人文方法论,而人文方法论的集大成者当属韦伯,韦伯从理性理解的角度创立了宏大的社会学方法论,但其方法论充满了悖论。本文结合韦伯思想渊源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从三个方面详细阐析和评价了韦伯方法论的两难处境,以及正是这种矛盾性才给社会学方法论带来了强大而持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方法 理想类型 价值中立 价值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会学方法深化鲁迅研究的思索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德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3-11,共9页
以文艺社会学方法深化鲁迅研究仍是最有效的方法,80 年鲁迅研究史有力证明社会学研究框架具有无穷威力。不过时至今日应以最先进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观念、新范畴、新思维、新方式来充实补正文艺社会学方法,既要以文艺社会学... 以文艺社会学方法深化鲁迅研究仍是最有效的方法,80 年鲁迅研究史有力证明社会学研究框架具有无穷威力。不过时至今日应以最先进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观念、新范畴、新思维、新方式来充实补正文艺社会学方法,既要以文艺社会学与现代心理学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研究模式,又要从知识结构、感悟能力、理论思维、创新机制上优化研究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文艺社会学 社会学方法 鲁迅精神 研究模式 鲁迅作品 马克思主义 心理学方法 其人其文 研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社会学方法论的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响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91-93,共3页
两种社会学方法论的比较叶响裙在社会学研究中,方法论是一个基本问题。研究者利用各种不同方法,搜集所需的资料。那么,如何分析资料的性质,如何考察在研究中应用这些资料的方法,这些就属于方法论问题。方法论所涉及的内容是对研究... 两种社会学方法论的比较叶响裙在社会学研究中,方法论是一个基本问题。研究者利用各种不同方法,搜集所需的资料。那么,如何分析资料的性质,如何考察在研究中应用这些资料的方法,这些就属于方法论问题。方法论所涉及的内容是对研究方法的研究,它探讨科学研究过程中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方法 迪尔凯姆 社会事实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行动 资本主义精神 社会现象 社会学研究 行动者 韦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方法对于茶叶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运用
19
作者 胡蒙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6-47,共2页
目前,茶叶企业发展迅速,茶叶生产与经营管理在茶叶企业管理中也日渐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关注与重视。社会学方法作为考察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茶业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对其茶叶的... 目前,茶叶企业发展迅速,茶叶生产与经营管理在茶叶企业管理中也日渐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关注与重视。社会学方法作为考察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茶业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对其茶叶的生产与销售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并达到企业发展与效益双赢的局面。本文就社会学方法中的定性与定量研究法对我国茶叶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运用进行科学性探讨,基于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从而探索出符合我国现代茶叶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科学方法,旨在为我国茶叶企业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方法 茶叶企业管理 定量与定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社会学方法在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意义
20
作者 郜积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9-60,共2页
当代社会学方法在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意义郜积意我在此所说的社会学方法是指当代酉方兴起的文学社会学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即把社会学方法应用于文学研究领域,其目的是建立起较为可信的论证基础并进而达到对文学及其相关的社会与人的理解... 当代社会学方法在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意义郜积意我在此所说的社会学方法是指当代酉方兴起的文学社会学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即把社会学方法应用于文学研究领域,其目的是建立起较为可信的论证基础并进而达到对文学及其相关的社会与人的理解。这种方法强调文献调查与社会调查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品格 传统文化 研究 态度 方法 当代社会学方法 古典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