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消费异化”到消费者主体性:西方消费研究理论的变迁及其社会学反思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敦福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5-203,共9页
“消费异化”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来龙去脉在本文得以重新理清和反思。这些概念是马克思对他所观察到的资本主义社会做形式主义分析和批判的理论工具,它们在不同理论家笔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其适用性也在随情境而变化。对这些概念的操作... “消费异化”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来龙去脉在本文得以重新理清和反思。这些概念是马克思对他所观察到的资本主义社会做形式主义分析和批判的理论工具,它们在不同理论家笔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其适用性也在随情境而变化。对这些概念的操作化、经验化处理,降低了这些概念的含混之处,随之相伴而生的是消费主体研究的兴起。“消费异化”的理路明显忽视消费主体和主体性、消费的社会与文化差异、物与商品的社会生命和社会意义;相反,德鲁兹和加塔利展现出欲望的生产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解放性,拉康把晚期资本主义理解为一种愉悦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异化 消费主体性 西方理论 社会学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会学为业:中国社会学重建之初的学术职业建构
2
作者 张龙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6,共11页
在中国社会学刚获重建的历史背景下,新一批社会学者是如何“入行”并成为“内行”的?本文以口述史料和文献资料为基础,从职业社会学的视角呈现了中国社会学重建之初的学术职业建构过程。研究发现:一方面,新一批社会学者在职业化程度较... 在中国社会学刚获重建的历史背景下,新一批社会学者是如何“入行”并成为“内行”的?本文以口述史料和文献资料为基础,从职业社会学的视角呈现了中国社会学重建之初的学术职业建构过程。研究发现:一方面,新一批社会学者在职业化程度较低的制度条件下取得职业身份,社会学的培训项目、专业学位或教学与研究职位构成了他们进入社会学这一行的制度性标准,入行门槛带有较大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新一批社会学者在长期、系统的正式教育方面存在一定局限,但强调社会阅历、自学能力和在教研实践中持续提升的职业社会化过程则部分弥补了这一不足,甚至可能形成他们在职业上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重建 社会学 学术职业 职业社会学 社会学社会学 反思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识“社会学想象力”:跨越时空的历史解读与反思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律 夏玉珍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0-116,共7页
社会学想象力作为社会学的入门概念在当下可谓极为普及,但这其中却有抽象解读的一面。如从知识社会学角度看,它极具时空延展性,在古典社会学家那里即已通过方法论的内涵得以萌发,而在现代社会学时期,米尔斯更是通过承继革新的再塑方式... 社会学想象力作为社会学的入门概念在当下可谓极为普及,但这其中却有抽象解读的一面。如从知识社会学角度看,它极具时空延展性,在古典社会学家那里即已通过方法论的内涵得以萌发,而在现代社会学时期,米尔斯更是通过承继革新的再塑方式将这一概念以批判性的反题形式提出。正因此,社会学想象力的建构便带有现代性话语局限,认清这一点也将为身处社会变迁拐角点的我们反思并拓展社会学想象力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米尔斯 社会学想象力 现代性话语 社会学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指导实践”论的终结——基于反思社会学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重审 被引量:33
4
作者 程天君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0,共5页
“理论指导实践”是一个虚假的命题。基于此命题,教育研究中一直盛行着大量以“上帝句式”发布的实践指令:即“要如何如何”。这类实践指令酿就了一种“学究谬误”:即把研究者为解释实践所建构的理论模型倒置为实践的真正根由。学究谬... “理论指导实践”是一个虚假的命题。基于此命题,教育研究中一直盛行着大量以“上帝句式”发布的实践指令:即“要如何如何”。这类实践指令酿就了一种“学究谬误”:即把研究者为解释实践所建构的理论模型倒置为实践的真正根由。学究谬误的产生,导源于人之自我欺骗的合理化本能以及二元对立的结构主义思维。较之于实践,理论总是灰色的,它不能指导、审判抑或决定实践,而只能对其进行既不充分又无结果的“抒情的解述”,使之暴露疑点。学究谬误的矫治,需要教育研究者谨慎标定理论的调门,并牢记研究中的自我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指导实践”论 学究谬误 实践逻辑 反思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社会学与社会学的反思 被引量:10
5
作者 文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4-98,共5页
反思社会学是社会学认识论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它并非现有社会学中众多的专业性分支之一 ,而是任何严格的社会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其根本目的在于对社会研究者本身及其学术场域保持一种批判性的审视态度。而其核心是企图从社会实... 反思社会学是社会学认识论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它并非现有社会学中众多的专业性分支之一 ,而是任何严格的社会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其根本目的在于对社会研究者本身及其学术场域保持一种批判性的审视态度。而其核心是企图从社会实践的主客统一性出发 ,在对语言交流和文化现实的反思性批判中 ,通过实践理论来予以建立。这一理论思想和研究方法对于认识我们今天的社会学研究现状 ,科学地建构研究对象 ,增强学术的自主性与理论的自觉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社会学 理论自觉 日常性知识 科学惯习 学术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研究者在质化研究中的“关系”——一种反思社会学的思考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志勇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6,共6页
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 ,其中之一便是研究者在研究中所处位置和建立的关系不同。质化研究者必须置身于研究情景中去接近、体验、理解 ,从而解释他人的行动及其建构的意义。马克思·韦伯、格尔顿、皮埃尔·布迪... 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 ,其中之一便是研究者在研究中所处位置和建立的关系不同。质化研究者必须置身于研究情景中去接近、体验、理解 ,从而解释他人的行动及其建构的意义。马克思·韦伯、格尔顿、皮埃尔·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使教育研究者能够深入检讨与反思在质化研究中所建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者 研究情景 量化研究 质化研究 反思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布迪厄反思社会学的一点反思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浩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2-17,共6页
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是从对以往形形色色的社会学二元主义的反思批判开始的,他指出了各种二元主义的唯智主义偏见以及反思性缺乏的社会性原因:个体研究者不同的社会出身和社会标志所导致的观点分歧和偏见,研究者在学术场域以及权力场域... 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是从对以往形形色色的社会学二元主义的反思批判开始的,他指出了各种二元主义的唯智主义偏见以及反思性缺乏的社会性原因:个体研究者不同的社会出身和社会标志所导致的观点分歧和偏见,研究者在学术场域以及权力场域所占据的位置以及整个学术场域和研究者群体的集体性科学无意识。据此,他主张展开对社会学实践本身的社会学检验,即将社会科学建构研究对象的过程本身作为对象来研究.这是其实践社会学理论的伟大贡献。但是,由于忽视了构成唯智主义偏见的人类认知方面的原因以及社会与认知两方面原因的相互交织,因而布迪厄的反思是不够的,其实践理论在理论有限性上的自我警觉也因此受到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迪厄 反思社会学 认知有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社会学:走出社会无意识──读布迪厄《反思社会学导引》 被引量:4
8
作者 于海 《社会》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反思社会学 布迪厄 社会无意识 当代社会学 反思 知识分子 唯智主义偏见 导引 法国社会 涂尔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追求与文化关怀: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批评
9
作者 张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8-129,139,共12页
从现代性视角观看整体化的社会组织和控制技术会发现,工业化之后的世界在制度组织、意义设定、知识谱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迁。如何理解现代性变迁在社会制度、个体性情、观念价值乃至日常生活层面的转换,这是现代性社会、人文思想始终... 从现代性视角观看整体化的社会组织和控制技术会发现,工业化之后的世界在制度组织、意义设定、知识谱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迁。如何理解现代性变迁在社会制度、个体性情、观念价值乃至日常生活层面的转换,这是现代性社会、人文思想始终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就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对这些文化、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给予系统回顾与述评,并管窥"身体—习性"、"文化资本"、"象征资本"、"符号生产"等概念在西方当下的文学、文化批评领域的影响、接受和变异。全球化时代,理论旅行与知识流动,都极大地影响着学术、知识与文化景观的生成,该文作者以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为门径,关注历史现实与西方前沿理论、思想场域之间的反思与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感 习性 反思社会学 知识话语 布迪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研究该如何作业?——朱国华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国华 陈开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共12页
一反思社会学棱镜下的文学动力.陈开晟:朱老师,您好!依照反思社会学反思对访谈语境、访谈者站位以及论题稍作澄清是非常必要的。您对采访的理想对象、问题或状态有什么想法?
关键词 反思社会学 朱老师 访谈者 理想对象 访谈录 朱国华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产品”概念的场域论内涵与实践应用——以法国19世纪体操运动变迁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金娟 王盛国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17,26,共5页
从介绍法国体育社会学思想中的"体育产品"概念的理论背景和理论内涵开始,具体阐述其与"供求关系"之间的关联,发展它在体育社会学层面上的理论意义。并结合分析19世纪法国体操运动变迁,深入描述"体育产品"... 从介绍法国体育社会学思想中的"体育产品"概念的理论背景和理论内涵开始,具体阐述其与"供求关系"之间的关联,发展它在体育社会学层面上的理论意义。并结合分析19世纪法国体操运动变迁,深入描述"体育产品"概念在实践体育社会学调查研究中的作用和操作方式,最后结合布迪厄社会学思想中的反思性特点,在社会分析与社会学检验、"双重解读"的提出和反思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这三个层面,阐发"体育产品"概念的社会学理论反思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品 法国体育社会学 法国体操运动 社会学理论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迪厄道德教育思想摭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爱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57,169,共6页
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是一种旨在如何使主体学会批判社会、省思自身存在状态、进行反思性选择与实践的社会学范式。"反思社会学"范式既蕴含着浓郁的道德趣味,也包含深刻的道德教育观点。主要包括:道德"惯习&qu... 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是一种旨在如何使主体学会批判社会、省思自身存在状态、进行反思性选择与实践的社会学范式。"反思社会学"范式既蕴含着浓郁的道德趣味,也包含深刻的道德教育观点。主要包括:道德"惯习"的生成与培育是道德教育的真正目的;"符号暴力"的祛除与超越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文化资本"的开发与利用是道德教育的核心资源。这些见解对我们思考道德教育的本质、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迪厄 反思社会学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界荐书
13
作者 邓正来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0-311,共2页
关键词 荐书 三联书店 译林出版社 现代中国思想 反思社会学 推荐书目 全球化话语 上海人民出版社 人性尊严 法律的道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三种理论面相和三种争议及其解题
14
作者 关锋 张彩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52,191,共11页
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谓之为科学,很重要的理由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但因为历史本身的多维性,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表现出三种理论面相,即立足于主体经验活动的劳动史观、强调深入分析社会结构的结构史观和深刻洞悉资本主义特... 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谓之为科学,很重要的理由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但因为历史本身的多维性,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表现出三种理论面相,即立足于主体经验活动的劳动史观、强调深入分析社会结构的结构史观和深刻洞悉资本主义特殊性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这三种理论面相引起了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三种比较有影响的争议,它们分别是历史决定论(物质生产决定论、生产方式决定论和生产力决定论)之争、结构主义和人本主义之争、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性理论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性理论之争。反思性历史社会学融经验观察与抽象理论为一体,将历史唯物主义的三种理论面相很好地统摄起来。把历史唯物主义界定为反思性历史社会学,是化解前述三种争议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三种理论面相 三大争议 反思性历史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