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中国贡献
1
作者 张进福 杨劲松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8,共3页
旅游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是旅游研究的重要论域。我国旅游社会学人类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2)),有蔚然之势、且渐成“显学”之虞。其中的部分研究已进入国际视野,并获得国际关注与影响。限于篇幅,笔者仅从理论角度概括国内学者(... 旅游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是旅游研究的重要论域。我国旅游社会学人类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2)),有蔚然之势、且渐成“显学”之虞。其中的部分研究已进入国际视野,并获得国际关注与影响。限于篇幅,笔者仅从理论角度概括国内学者(兼及少量海外华人学者)在参与旅游社会学人类学知识生产中形成的理论突破,借以管窥其中的中国贡献。挂一漏万和主观臆断之处,恳请方家斧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臆断 海外华人学者 国际视野 理论突破 国内学者 旅游 社会学人类学 理论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 被引量:1
2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34,共1页
桑兵在《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自梁启超倡导“新史学”以来,西方社会科学对中国史学的影响逐渐加强,其中社会学人类学的作用尤其值得关注。而这方面引起的主要变动,便是民史概念的提出以及努力使民众成为历史表现... 桑兵在《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自梁启超倡导“新史学”以来,西方社会科学对中国史学的影响逐渐加强,其中社会学人类学的作用尤其值得关注。而这方面引起的主要变动,便是民史概念的提出以及努力使民众成为历史表现的中心和主体。经过民国学人的探索,史学的“眼光向下”和社会学人类学的重心下移合流,民史的重建渐具雏形。但要避免历史研究的初民化,充分发挥社会学人类学影响史学的潜力,如何回到历史现场,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史学” 民史 历史表现 中国史学 历史研究 国学 影响史 社会学人类学 西方社会 变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创化·适应”:李安宅教育思想及其在边疆教育中的应用——一个社会学/人类学家对中国汉藏教育文化问题的探寻与应对 被引量:10
3
作者 凌兴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9-141,共23页
自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由衰落到复兴的社会大变局大转折过程。置身其间的社会学/人类学家李安宅对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潜在危机与深刻影响密切关注,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他用中西文化参证比较的实地调查研究方法对中国汉藏教... 自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由衰落到复兴的社会大变局大转折过程。置身其间的社会学/人类学家李安宅对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潜在危机与深刻影响密切关注,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他用中西文化参证比较的实地调查研究方法对中国汉藏教育文化问题的探寻与应对。经过实地调查研究,针对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汉藏教育文化区存在的八股、形式、复古等教育问题,他借鉴中西方教育思想理论及美墨英等国教育经验,不仅提出了“人本·创化·适应”为内核的教育思想,而且针对西北藏民区提出了以“服务团”或“边疆文化团”为基础的“研究、服务、训练三者合一”的创化教育理论实施方案,针对全国边疆学校提出了“教政统一”与“分区施教”的革新边教方案,针对全国普通学校提出了“因地而异”与“社会化”“生产化”“实践化”的创化教育应用与指导原则,并努力使之政策化实践化,从而成为一个具有独立创见的“教育社会学家”或“教育人类学家”和“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边疆教育政策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汉藏教育文化 社会学/人类学家李安宅 “人本·创化·适应”教育思想 “研究、服务、训练三者合一”的创化教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社会学的学科理念和研究方法——包智明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4
作者 包智明 王婧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20-23,共4页
王婧(简称王):包老师,请问您是如何进入环境社会学领域的? 包智明(简称包):这要从我到北京大学工作说起。1988年我到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现在叫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工作。社会学研究所是费孝通先生创办的,我在那里做的也都... 王婧(简称王):包老师,请问您是如何进入环境社会学领域的? 包智明(简称包):这要从我到北京大学工作说起。1988年我到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现在叫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工作。社会学研究所是费孝通先生创办的,我在那里做的也都是费先生的课题。那时候我才20出头,我一直想做我的家乡———一个农业化的蒙古族地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学 学科理念 访谈录 教授 社会学人类学 北京大学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