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本·创化·适应”:李安宅教育思想及其在边疆教育中的应用——一个社会学/人类学家对中国汉藏教育文化问题的探寻与应对 |
凌兴珍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0
|
|
2
|
美国社会学、人类学家代表团来华访问 |
雨亭
|
《社会》
|
1984 |
0 |
|
3
|
地震十年祭——来自一位人类学家的手稿记述 |
赵旭东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
2018 |
1
|
|
4
|
美国人类学近期发展研究述评 |
凯伦.古德金
陈彩霞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1
|
|
5
|
西方社会学中实地调查法的发展 |
胡荣
|
《社会》
|
1986 |
1
|
|
6
|
我国人类学的现状与未来——梁钊韬教授临终前的采访 |
张超
|
《学术研究》
|
1988 |
1
|
|
7
|
跨地区、跨国界的移民趋势 “移民人类学”主持者言 |
张继焦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8
|
记中国藏学先辈——李安宅、于式玉教授在拉卜楞的岁月 |
张庆有
|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5
|
|
9
|
社会史研究中的学科整合 |
岳庆平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4
|
|
10
|
创建中华家居文化产业园之构想——以广东中山大涌为例 |
王周
王小林
|
《家具与室内装饰》
|
2013 |
0 |
|
11
|
曾经沧海难为水——重读杨堃《葛兰言研究导论》 |
赵丙祥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8
|
|
12
|
费孝通教授20世纪末研究成果的再学习 |
李友梅
|
《社会》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3
|
“江村”档案征集始末及其思考 |
陈志远
|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4
|
英语交际教学法简论 |
杨连瑞
|
《外国语文》
|
1992 |
9
|
|
15
|
展文化魅力,促企业腾飞 |
吴江滨
|
《企业活力》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6
|
一代宗师 学人楷模 沉痛悼念费孝通先生笔谈会 |
|
《社会》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7
|
关于“代沟”的对话 |
严建
|
《社会》
|
1985 |
0 |
|
18
|
亿万年后的地球什么样 |
|
《地理教学》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