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本·创化·适应”:李安宅教育思想及其在边疆教育中的应用——一个社会学/人类学家对中国汉藏教育文化问题的探寻与应对 被引量:10
1
作者 凌兴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9-141,共23页
自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由衰落到复兴的社会大变局大转折过程。置身其间的社会学/人类学家李安宅对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潜在危机与深刻影响密切关注,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他用中西文化参证比较的实地调查研究方法对中国汉藏教... 自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由衰落到复兴的社会大变局大转折过程。置身其间的社会学/人类学家李安宅对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潜在危机与深刻影响密切关注,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他用中西文化参证比较的实地调查研究方法对中国汉藏教育文化问题的探寻与应对。经过实地调查研究,针对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汉藏教育文化区存在的八股、形式、复古等教育问题,他借鉴中西方教育思想理论及美墨英等国教育经验,不仅提出了“人本·创化·适应”为内核的教育思想,而且针对西北藏民区提出了以“服务团”或“边疆文化团”为基础的“研究、服务、训练三者合一”的创化教育理论实施方案,针对全国边疆学校提出了“教政统一”与“分区施教”的革新边教方案,针对全国普通学校提出了“因地而异”与“社会化”“生产化”“实践化”的创化教育应用与指导原则,并努力使之政策化实践化,从而成为一个具有独立创见的“教育社会学家”或“教育人类学家”和“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边疆教育政策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汉藏教育文化 社会学/人类学家李安宅 “人本·创化·适应”教育思想 “研究、服务、训练三者合一”的创化教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社会学、人类学家代表团来华访问
2
作者 雨亭 《社会》 1984年第2期9-9,共1页
由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组派的美国社会学、人类学家代表团一行十人,在团长麻萨诸塞大学社会学教授爱丽丝·罗西的率领下,于1984年2月16日至3月10日访问了我国。他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上... 由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组派的美国社会学、人类学家代表团一行十人,在团长麻萨诸塞大学社会学教授爱丽丝·罗西的率领下,于1984年2月16日至3月10日访问了我国。他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团 学术交流 上海大学 北京大学 美国社会 人类学 教授 社会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南开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十年祭——来自一位人类学家的手稿记述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旭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5-14,共10页
10年前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使得整个中国在那时一下子都陷入到了一种极度的悲痛和感伤之中,人类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者全身心参与其中的努力,一直持续到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发生之后很久的时间,都未曾真正退出。有许多的重要... 10年前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使得整个中国在那时一下子都陷入到了一种极度的悲痛和感伤之中,人类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者全身心参与其中的努力,一直持续到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发生之后很久的时间,都未曾真正退出。有许多的重要研究课题都尝试着在这方面去进行拓展,借此贡献他们自己对人类之爱的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人类学 手稿 研究者 心理学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人类学近期发展研究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凯伦.古德金 陈彩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208-211,共4页
本文对美国人类学的近期研究状况作了简要的评述,并从人文学、社会学的关系入手,阐明了人类学与哲学、史学、文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同时还对中国人类学与美国人类学的教学、科研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 美国人类学 社会文化人类学 研究述评 近期发展 人类学 人类学研究 社会学 应用人类学 人文学 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社会学中实地调查法的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胡荣 《社会》 1986年第4期50-53,共4页
实地调查,英文为fieldwork,这是社会学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种调查方法。对这一方法国外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实地调查的特点就在于调查是在实地进行的,从调查所进行的空间来给实地调查下定义。这里强调的是“情景中的观察”和通... 实地调查,英文为fieldwork,这是社会学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种调查方法。对这一方法国外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实地调查的特点就在于调查是在实地进行的,从调查所进行的空间来给实地调查下定义。这里强调的是“情景中的观察”和通过进入自然背景并观察自然地发生的行为和事件所得到的东西。另外一些实地调查者认为这种方法的本质在于这种方法运用的方式而不在于这种方法用的地方。实地调查者要积极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地调查 西方社会学 马林诺斯基 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 芝加哥学派 人类学 调查所 社会环境 土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类学的现状与未来——梁钊韬教授临终前的采访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超 《学术研究》 1988年第1期122-123,共2页
获悉我国人类学家梁钊韬教授患病住院,笔者前往探望。梁老出于对我国社会科学尤其是人类学的关心和强烈的责任心,在弥留之际,还谈及我国人类学的一些情况。遗憾和心痛的是,这次谈话成了梁老的终言。梁老1916年出生于广州。1985年考入厦... 获悉我国人类学家梁钊韬教授患病住院,笔者前往探望。梁老出于对我国社会科学尤其是人类学的关心和强烈的责任心,在弥留之际,还谈及我国人类学的一些情况。遗憾和心痛的是,这次谈话成了梁老的终言。梁老1916年出生于广州。1985年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社会学系,两年后转学到中山大学,1939年考入中山大学研究生院人类学部攻读人类学,1941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在华西大学任博物馆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兼民族学部主任,1944年在中山大学社会学系任讲师,1948年任人类学系副教授,解放后任副教授、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理论 中山大学 西方人类学 发展马克思主义 人类学研究 中国人类学 人类学 民族学 历史社会学 厦门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地区、跨国界的移民趋势 “移民人类学”主持者言
7
作者 张继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81,共1页
关键词 国际移民 20世纪50年代 国界 人类学 芝加哥学派 托马斯 社会学 大洋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中国藏学先辈——李安宅、于式玉教授在拉卜楞的岁月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庆有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40-143,共4页
我国著名社会学、藏学专家李安宅、于式玉教授虽已过早的离开了我们,但他俩四十年代在西北边陲拉卜楞寺从事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时,所撰写的藏学论著,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而他俩深入藏区,脚踏实地进行藏学研究的风尚... 我国著名社会学、藏学专家李安宅、于式玉教授虽已过早的离开了我们,但他俩四十年代在西北边陲拉卜楞寺从事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时,所撰写的藏学论著,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而他俩深入藏区,脚踏实地进行藏学研究的风尚,为今天我们致力于藏学研究的每个同志,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宅 拉卜楞寺 中国藏学 社会学 社会人类学 调查研究 藏学研究 西北 母系社会 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史研究中的学科整合 被引量:4
9
作者 岳庆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75-81,共7页
如果说各学科的互不关心、互相怀疑和互相排斥是本世纪初学术界的一种重要现象,那么各学科的互相渗透、互相协作和互相整合则是当今科学发展的巨大潮流之一。从广义上说钱学森先生所划分的八大科学体系和文艺理论中的绝大部分学科都与... 如果说各学科的互不关心、互相怀疑和互相排斥是本世纪初学术界的一种重要现象,那么各学科的互相渗透、互相协作和互相整合则是当今科学发展的巨大潮流之一。从广义上说钱学森先生所划分的八大科学体系和文艺理论中的绝大部分学科都与历史学有着不同程度的整合关系。我们这里只拟谈历史学与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等学科的整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 民俗学 社会学 学术界 人类学 历史文献 文化 田野调查 文字 三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中华家居文化产业园之构想——以广东中山大涌为例
10
作者 王周 王小林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3年第8期108-111,共4页
文化是一个很难严格和精确定义的概念。历史学家、语言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从不同角度来界定了不下二百多种文化的定义。中华文明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关键词 居文化 中华文明 产业园 中山 广东 历史学 社会学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经沧海难为水——重读杨堃《葛兰言研究导论》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丙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171-177,共7页
关键词 导论 重读 海难 历史人类学 学术史著作 人类学 “历史”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孝通教授20世纪末研究成果的再学习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友梅 《社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33,共9页
关键词 学科 再学习 教授 感悟 中国社会学 成长 研究成果 人类学 费孝通 老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村”档案征集始末及其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志远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6-37,共2页
《江村经济》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1936年在江苏省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江村)进行实地调查形成的研究报告。他用社会学研究独特视角探讨旧中国社会环境下江南乡村的生存、发展及幻灭的历程。70多年前费孝通先生的... 《江村经济》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1936年在江苏省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江村)进行实地调查形成的研究报告。他用社会学研究独特视角探讨旧中国社会环境下江南乡村的生存、发展及幻灭的历程。70多年前费孝通先生的这篇博士论文,将中国苏南一个不起眼的村落推向了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村” 档案征集 《江村经济》 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 开弦弓村 人类学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交际教学法简论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连瑞 《外国语文》 1992年第1期92-96,共5页
要研究外语教学,不可避免地要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语言?这个问题不仅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兴趣,其它学科也试图为语言提供一个确切的定义。人类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行为的形式,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社会集团的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文学家认为语... 要研究外语教学,不可避免地要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语言?这个问题不仅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兴趣,其它学科也试图为语言提供一个确切的定义。人类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行为的形式,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社会集团的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文学家认为语言是艺术媒介,哲学家认为语言址解释人类经验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交际教学法 语言学 外语教学 艺术媒介 文化行为 人类经验 交际法 社会集团 人类学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文化魅力,促企业腾飞
15
作者 吴江滨 《企业活力》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6-67,共2页
文化是什么?很多人会不以为然地回答说:文化不就是你在上学和工作过程中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吗?这个回答应该没错,但是来看看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学、社会学意义上来讲,是一复合整体... 文化是什么?很多人会不以为然地回答说:文化不就是你在上学和工作过程中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吗?这个回答应该没错,但是来看看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学、社会学意义上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群体或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确实,文化应是一个群体与复合的概念,而第一个回答则仅仅强调了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魅力 企业 社会学意义 人类学 社会成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代宗师 学人楷模 沉痛悼念费孝通先生笔谈会
16
《社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共7页
关键词 费孝通 先生 笔谈 悼念 楷模 2005年 社会学 人类学 编辑部 逝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代沟”的对话
17
作者 严建 《社会》 1985年第5期55-57,共3页
小李:老王,您好。有个问题特来向您请教。前不久,我看到报上登了这么一件事,说有个老农民的儿子进城办事,为了赶时间,他就乘了公共汽车。回到家后,老农民对他说,过去几十里路我们祖祖辈辈都走着去,今天才几步路你就要坐车,真是忘掉了老... 小李:老王,您好。有个问题特来向您请教。前不久,我看到报上登了这么一件事,说有个老农民的儿子进城办事,为了赶时间,他就乘了公共汽车。回到家后,老农民对他说,过去几十里路我们祖祖辈辈都走着去,今天才几步路你就要坐车,真是忘掉了老一辈的传统。儿子听了不服气,便和父亲顶撞起来。看到这里,伙伴们议论纷纷,说这就是“代沟”。可是这“代沟”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不明白,您能告诉我吗?老王:可以。不过说来话长。在本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有个名叫玛格丽特·米德的女人类学家撰写了一本影响较大的著作,内容是专门分析和论述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之间产生的差别与隔阂。该书就取名为《代沟》。此后,“代沟”一词作为特指两代人在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差异的一个社会学术语,在西方流行开来。我国社会学界有个提法叫“代差”,其含义与“代沟”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沟 六十年代 社会学 生活方式 行为取向 公共汽车 玛格丽特 兴趣爱好 价值观念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亿万年后的地球什么样
18
《地理教学》 2006年第2期45-46,共2页
我们生活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在地球诞生至今的漫长岁月里,地球气候一直处于冷暖交替的变迁之中,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也经历了5次大灭绝。亿万年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又会是哪些生物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呢?美国“探索频道”组织国... 我们生活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在地球诞生至今的漫长岁月里,地球气候一直处于冷暖交替的变迁之中,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也经历了5次大灭绝。亿万年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又会是哪些生物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呢?美国“探索频道”组织国际权威的气象学家、地质学家、生物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相当惊人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气候 生物学 气象学 地质学 人类学 生活 社会学 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