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家国天下”到“社会媒介国家”:死亡政治的演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昆 王创业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8年第2期17-27,共11页
中国人对死亡有着诸多忌讳,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将死亡从私人领域隔离开来,但是权力并未因死亡而停止对死者和社会进行规训,不断地将死亡拉回到公共空间。古典时期,在"家国天下"的秩序下,权力分别从"实体"的制度、法... 中国人对死亡有着诸多忌讳,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将死亡从私人领域隔离开来,但是权力并未因死亡而停止对死者和社会进行规训,不断地将死亡拉回到公共空间。古典时期,在"家国天下"的秩序下,权力分别从"实体"的制度、法律以及从"天命观"的伦理、道德层面进入死亡,将死亡政治化,使得死亡能够在公共领域堂而皇之地呈现。现代时期,"家国天下"的秩序被破除,民族国家的观念被引入后,社会与国家成为新的两极,媒介勾连起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中国,演变出"社会媒介国家"这一新秩序。此时伦理、道德一极的死亡被科学话语、殡葬改革革除,而权力也开始从前台退场和隐藏,但权力又在媒介的遮掩下将死亡再次政治化并使死亡得以重返公共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天下 社会媒介国家 死亡政治 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媒介环境下高校舆情新变分析与危机应对 被引量:4
2
作者 姚江龙 魏捷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0-184,共5页
做好高校舆情工作是高校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快速发展的社会化媒介平台,创设了全新的信息传播与人际交往方式,使得高校舆情生成与演变呈现新的变化。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变革式焦虑",高校师生以社会化媒介平台实施"自... 做好高校舆情工作是高校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快速发展的社会化媒介平台,创设了全新的信息传播与人际交往方式,使得高校舆情生成与演变呈现新的变化。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变革式焦虑",高校师生以社会化媒介平台实施"自主性宣泄",将个体诉求在"符号式表达"中予以"情绪化内聚",并在"圈群式存在"中实施"交往式扩散",推进个体意见和情绪不断放大与升级,使得高校舆情在"流动式汇聚"中实现"群体性发力",给高校危机管理带来挑战。鉴于以上新变,应对高校舆情危机,应当区分类型与层次,科学运用策略与方法,实施"分层式干预"与"微方式化解",以确保高校稳定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媒介 高校舆情 新变 危机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媒介中心节点扩散结构及其影响力研究
3
作者 郭辰 吕洪兵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45-47,共3页
互联网的诞生使社会进入碎片化时代,而微博的到来,进一步将碎片化向前推进了一步。病毒营销是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和社会网络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化网络营销模式,近年来被许多企业采用。作为崭新的社会化网络平台,微博正在改变互联网的... 互联网的诞生使社会进入碎片化时代,而微博的到来,进一步将碎片化向前推进了一步。病毒营销是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和社会网络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化网络营销模式,近年来被许多企业采用。作为崭新的社会化网络平台,微博正在改变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产品市场的推广形式。本文采用图论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将中心节点划分成四个维度,对微博信息传递的扩散结构及中心节点的影响力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维度中心节点的社会感染能力不同,可以为企业实施病毒营销战略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营销 社会媒介 中心节点 微博 图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放大》到《河边的错误》:技术、媒介及理性主义的现代性困境
4
作者 吴靖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9,共14页
改编自余华同名先锋小说的电影《河边的错误》,携带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当下的中国语境中对现代化的哲学、艺术、社会学的反思,拓展了对媒介技术的政治、视听艺术的形式与内容、电影媒介的时代性及其社会介入等现代议题的思考。影片... 改编自余华同名先锋小说的电影《河边的错误》,携带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当下的中国语境中对现代化的哲学、艺术、社会学的反思,拓展了对媒介技术的政治、视听艺术的形式与内容、电影媒介的时代性及其社会介入等现代议题的思考。影片的社会学和哲学旨趣与意大利导演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指导的、于1966年上映的电影《放大》有异曲同工之妙。文章结合艺术史和媒介社会史对两部电影的形式、内容进行分析,讨论两者所再现的欧洲60年代与中国90年代在现代性内涵中的共通性与差异性。将两者并置最具说服力的因素,就是它们都处于媒介化的社会环境,以及拥有通过媒介表征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成熟方法和对媒介化社会的自知与自反。本文从叙事技术(艺术现代主义)、社会技术(制度现代主义)、媒介技术(影像现代主义)等三个方面,逐一剖析它们所传递的媒介技术观以及通过媒介化表征对20世纪现代性困境所做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边的错误》 余华 《放大》 安东尼奥尼 中国式现代化 媒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媒介化社会的媒介文艺学:文学经典主义批判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清瑞 王健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0,共8页
每个时代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审美标准、文化体制、文学生产与传播机制都存在差异,这意味着对经典概念的认知与理解具有时代性。因此,文学经典的变动是文学发展史中的常态:“文学经典的确立与颠覆从来也没有终止过。文学史,从某种意... 每个时代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审美标准、文化体制、文学生产与传播机制都存在差异,这意味着对经典概念的认知与理解具有时代性。因此,文学经典的变动是文学发展史中的常态:“文学经典的确立与颠覆从来也没有终止过。文学史,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经典的确立与颠覆的历史,经典的每次危机过程也就是经典的重新确立的过程。”(1)但与此同时,总有某些文本因为某些原因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程度的留存,从而形成了经典谱系,成为一个民族乃至人类文化中最耀眼的明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发展史 文学经典 文学生产与传播 媒介社会 媒介文艺学 经典概念 审美标准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化社会少数民族民俗的多维传播模式——基于鄂西南土家族民俗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罗翔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5,共12页
民俗文化本质上是人类传播实践的产物,少数民族民俗既是先民在历史时空的生产生活中自然生成的,也是今人在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播中主动建构的。随着人类全面进入深度媒介化社会,少数民族民俗也被嵌入“媒介化生存”的当代语境之中,因此,... 民俗文化本质上是人类传播实践的产物,少数民族民俗既是先民在历史时空的生产生活中自然生成的,也是今人在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播中主动建构的。随着人类全面进入深度媒介化社会,少数民族民俗也被嵌入“媒介化生存”的当代语境之中,因此,民俗与媒介之间的深层互动关系理应构成少数民族民俗研究的重要论域。鄂西南的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实践显示,在大众媒介、社交媒介、空间媒介相互交织而形成的现代社会媒介生态中,土家族民俗文化形成了由“殿堂模式”“广场模式”和“村寨模式”所建构的多维传播格局,从而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提供了一条媒介生态互嵌、社会场域互动、文化功能互补的现代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社会 少数民族民俗 传播模式 媒介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报刊媒介:传统社会大一统公权体系之外的“第四种权力”——以《申报》对“杨乃武案”的关注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6-129,共4页
由于历史上各专制王朝大都实行文化专制制度,加上缺乏必要的和先进的舆论传播媒介,故中国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近现代意义上的通过报刊媒介所代表的社会舆论关注、干预社会民众生活,更罔论影响国家公权行为的舆论监督体制。随着近代报刊... 由于历史上各专制王朝大都实行文化专制制度,加上缺乏必要的和先进的舆论传播媒介,故中国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近现代意义上的通过报刊媒介所代表的社会舆论关注、干预社会民众生活,更罔论影响国家公权行为的舆论监督体制。随着近代报刊的兴起和西方新闻思想的传入,国人开始对报刊等大众传播工具及其舆论监督作用有了初步认识。《申报》关于"杨乃武案"的报道不仅显示了近代报刊媒介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干预,更彰显了近代报刊舆论对国家公权的监督与影响力,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来自传统社会大一统公权体系之外的"第四种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报》 杨乃武案 社会媒介 国家公权 舆论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连接?互联网媒介场景域的连接实践与价值塑造
8
作者 孙宇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140,共10页
在智能技术的驱动下,互联网媒介开启了继内容域、关系域之后的全新阶段——场景域。当前,互联网媒介更加凸显智能化和场景化逻辑,重点塑造人的场景体验,对社会的影响也更加广泛。从连接结构来看,互联网媒介构建了智能场景网络,主要呈现... 在智能技术的驱动下,互联网媒介开启了继内容域、关系域之后的全新阶段——场景域。当前,互联网媒介更加凸显智能化和场景化逻辑,重点塑造人的场景体验,对社会的影响也更加广泛。从连接结构来看,互联网媒介构建了智能场景网络,主要呈现为物与物的连接、个体与物的连接、个体与个体的连接三种连接结构。从实践状态来看,互联网媒介生成了万物互联生态体系,体现出立体场景中的连接、拟真实场景的叠加式连接、存在即连接及预测式连接等特征。从价值塑造来看,场景域正引起人与社会的深度媒介化,加快社会空间与逻辑的重构,不断促进主体向“媒介人”的全面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媒介 媒介社会 场景域 智能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健身素养促进的媒介责任与履行机制
9
作者 陈更亮 吴坚 刘兵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7,共11页
在媒介化社会日益凸显、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战略深入推进的社会背景下,居民的健身素养水平成为关涉全民健身开展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变量。基于媒介技术和传播形式的革新,从媒介责任的视角探撷居民健身素养的提升路径,认为居民健身素... 在媒介化社会日益凸显、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战略深入推进的社会背景下,居民的健身素养水平成为关涉全民健身开展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变量。基于媒介技术和传播形式的革新,从媒介责任的视角探撷居民健身素养的提升路径,认为居民健身素养促进的媒介责任主要体现在传播、沟通、监督、构建、传承5个方面,即科学健身知识、技能、理念等信息的“传递者”,健身素养提升工程中政府、社会、居民的“联络者”,居民健身素养促进过程的“守望者”,全民健身氛围的“营造者”,优秀健身文化和中华体育精神的“弘扬者”。依据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基于媒介传播的工具属性和逻辑主线,构建居民健身素养促进中不同层面的媒介责任履行机制,包括全民健身政策的解构、执行、动态优化机制,居民健身素养提升的社区促进机制,居民健身素养提升的家庭引导机制,个人健身素养结构的优化机制等,不同层面媒介履责机制的有效运行与其他层面既相互影响又彼此促进,居民健身素养促进的媒介履责整体效果取决于4个层面履责机制运行的相互协调与有效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全民健身 媒介社会 居民 健身素养促进 媒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历史疑案”的“长90年代”与悬疑类型片的媒介化变迁
10
作者 张慧瑜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早在近几年的悬疑网剧热潮之前,悬疑色彩的黑色电影已是中国文艺电影的重要风格,如《白日焰火》《南方车站的聚会》等把90年代书写为工业萧条的“黑化”时代。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释这种通过悬疑影视剧来媒介化社会想象的问题:一是... 早在近几年的悬疑网剧热潮之前,悬疑色彩的黑色电影已是中国文艺电影的重要风格,如《白日焰火》《南方车站的聚会》等把90年代书写为工业萧条的“黑化”时代。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释这种通过悬疑影视剧来媒介化社会想象的问题:一是论述“长90年代”的概念与悬疑影视剧的兴起;二是探究中国悬疑影视剧的发展脉络;三是2014年出现的悬疑电影把市场化转型的时代“黑化”。被媒介化的“长90年代”具有双重的社会功能,一方面把压抑的、不可见的创伤以悬疑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暴露伤口的同时抚慰创伤,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当下主流中产观众隐秘的、内在的心理状态。在这个意义上,悬疑影视剧的流行以大众媒介的方式重塑了这个时代的公共记忆和大众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90年代” 媒介社会 悬疑影视剧 《白日焰火》 《漫长的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化媒介对品牌资产的影响——基于品牌成熟度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爽 余明阳 薛可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90,共5页
社会化媒介营销已成为企业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量企业并没有弄清社会化营销将给品牌带来怎样的收益。本文基于品牌资产的4个维度,从成熟品牌和非熟悉品牌两个视角出发,研究发现品牌成熟度差异在社会化媒介营销活动中对企业的品... 社会化媒介营销已成为企业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量企业并没有弄清社会化营销将给品牌带来怎样的收益。本文基于品牌资产的4个维度,从成熟品牌和非熟悉品牌两个视角出发,研究发现品牌成熟度差异在社会化媒介营销活动中对企业的品牌资产增值有着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媒介 成熟品牌 非熟悉品牌 品牌资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媒介工具化到媒介社会化——微博的个体表达与社会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碧红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54,共6页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具化媒介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不复存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介日益成为人们交流和表达的新渠道。微博等社会化媒介成为转型社会时期下一种新的社会团结的方式,补偿性地强化了人们对于网络虚拟社区的认同...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具化媒介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不复存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介日益成为人们交流和表达的新渠道。微博等社会化媒介成为转型社会时期下一种新的社会团结的方式,补偿性地强化了人们对于网络虚拟社区的认同。同时微博作为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也成为一个新的公共议题的讨论空间,不仅可以畅通民意,还催生了"倒逼时政"的作用,为纾解社会压力和提高公民权等提供了新的契机。当然社会化的、无序的传播和表达方式既是微博兴起的原因,也是容易引发网络谣言和暴力的根源,微博实名制意在控制无序的表达,规范和理性是微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媒介 微博 个体表达 社会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化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飞 吴妍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17,22,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首先是解决对象性问题,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研究认为在国学复兴、传统文化热过程中,都还缺乏对这一元问题的厘清。其次,传承和创新绝非今日始,那么今天要面对的恐怕是变化的语境。即...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首先是解决对象性问题,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研究认为在国学复兴、传统文化热过程中,都还缺乏对这一元问题的厘清。其次,传承和创新绝非今日始,那么今天要面对的恐怕是变化的语境。即从媒介而言,媒介化社会已然成型并成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自在 外在 媒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化社会中的少数民族村民传播实践与赋权——云南大羊普米族村的研究个案 被引量:28
14
作者 孙信茹 杨星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28,共6页
"媒介化社会"的背景下,对处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结构基本单元的少数民族村寨来说,村民能否积极有效地运用大众传媒并展开相应的传播活动,进而为自身权益的声张和自我发展道路的发掘寻求新的渠道或方式,成为媒介化社会中少数民... "媒介化社会"的背景下,对处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结构基本单元的少数民族村寨来说,村民能否积极有效地运用大众传媒并展开相应的传播活动,进而为自身权益的声张和自我发展道路的发掘寻求新的渠道或方式,成为媒介化社会中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的一个思路。少数民族村民传播实践活动及理念的提出,其核心就是要让村民自主地认识和运用媒介、自主地生产信息和传播信息,自主地把信息传播活动与实现社会建构有机结合,最终达成参与式的媒介和传播实践的目标。文章以云南省一个普米族村寨作为调查和实践的个案,分析了在媒介参与实践开展一年多的过程中的得失利弊,认为:村民媒介参与实践活动的意义在于增强边缘性群体在发展活动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进而寻找乡土社会"自有"的发展脉络,发掘当地人特有的"地方性知识",发掘自身独特的传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社会 少数民族村民传播实践 赋权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化媒介的信息架构初探 被引量:3
15
作者 畅榕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41,共5页
社会化媒介通过使用者群体之间的人际互动和协同过滤形成一个"内容——关系"信息架构.社会化媒介的信息架构既是提供可能的技术手段,也是规制性的权力机制.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传播现象,信息架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具更为... 社会化媒介通过使用者群体之间的人际互动和协同过滤形成一个"内容——关系"信息架构.社会化媒介的信息架构既是提供可能的技术手段,也是规制性的权力机制.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传播现象,信息架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具更为结构化的中层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媒介 信息架构 网络传播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生产与社会建构——论美国媒介社会学研究中的建构论取向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斌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7,共5页
美国媒介社会学研究虽然是以功能主义为主导范式的,但自1950年代以来也发展出了另一种建构主义取向的新范式。本文对美国媒介社会学研究中的这种建构论取向从核心命题、理论脉络、历史发展、研究方法等层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阐释。
关键词 媒介社会 建构论 新闻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社会责任研究:现状、困境与展望 被引量:39
17
作者 严晓青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41,共4页
媒介社会责任理论源于西方,是一种以西方为本位、以传统媒体为背景的传媒指导理论。在我国的制度背景下,媒介社会责任必将表现出其特异性,在新传媒兴起的今天,传统理论及相应的治理方法必将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回顾媒介社会责任理论... 媒介社会责任理论源于西方,是一种以西方为本位、以传统媒体为背景的传媒指导理论。在我国的制度背景下,媒介社会责任必将表现出其特异性,在新传媒兴起的今天,传统理论及相应的治理方法必将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回顾媒介社会责任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总结与探讨国内媒介社会责任研究的现状,发现国内媒介社会责任研究的局限,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理论 研究现状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框架”与“场域”:媒介化社会的新闻生产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胡翼青 王聪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8-144,共7页
在新闻生产社会学领域,戈夫曼的“框架”与布尔迪厄的“场域”及其所在的两大研究路径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两大新闻生产的研究范式相互影响,又各有优长。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媒介化色彩越来越明显,媒介场域的扩张... 在新闻生产社会学领域,戈夫曼的“框架”与布尔迪厄的“场域”及其所在的两大研究路径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两大新闻生产的研究范式相互影响,又各有优长。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媒介化色彩越来越明显,媒介场域的扩张,使新闻生产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两大研究范式的有效性,从媒介化社会理论的角度重新评估和研究当下的新闻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生产 新闻框架 新闻场域 媒介社会 戈夫曼 布尔迪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媒介化社会的批判与反思——基于媒介环境学的视角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丹凌 赵娟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105,共5页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建构了新型的媒介化社会,传播媒介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新媒体时代,人类进入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的媒介化社会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媒介依赖症"成为社会的通病,新媒介技术对私人世界的入侵,对现实...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建构了新型的媒介化社会,传播媒介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新媒体时代,人类进入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的媒介化社会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媒介依赖症"成为社会的通病,新媒介技术对私人世界的入侵,对现实环境的异化,对真实空间的侵蚀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成为媒介化社会不可回避的话题。从媒介环境学的视角,以技术为出发点,对媒介化社会进行批判与反思,才能揭开互联网技术的迷思,呈现真实的媒介化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社会 媒介环境学 虚拟空间 拟态环境 数字化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化社会语境下的舆论表达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涛甫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15,共4页
本文从“媒介化社会”角度,分析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舆论表达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从社会语境、传/受者结构、媒介技术三个变量考察中国当下社会舆论表达特点,认为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社会语境、传/受者结构的多元化、多维传... 本文从“媒介化社会”角度,分析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舆论表达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从社会语境、传/受者结构、媒介技术三个变量考察中国当下社会舆论表达特点,认为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社会语境、传/受者结构的多元化、多维传播网络之间的博弈及互动,规约了社会舆论的表现形态和演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社会 社会舆论 社会语境 传/受结构 媒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