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毕业生缘何反向就业?——基于默顿社会失范理论的解释
1
作者 郭庆 陈淡如 黄佳钰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3,共6页
反向就业早已存在,但近年来突然升温,折射当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境遇的巨大变迁。在默顿社会失范理论视角下,反向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在变动的社会结构中所采取的失范适应策略。根据对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的不同取舍,高校毕业生反向就业可以... 反向就业早已存在,但近年来突然升温,折射当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境遇的巨大变迁。在默顿社会失范理论视角下,反向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在变动的社会结构中所采取的失范适应策略。根据对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的不同取舍,高校毕业生反向就业可以划分为创新型、仪式型、退却型与抵抗型四种基本类型。每一种类型的反向就业都有自身的现象学特征与发生逻辑。客观应对反向就业现象,高校要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对反向就业进行差异化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反向就业 适应类型 默顿社会失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控制视阈下零工工作者社会偏差行为形成机理研究
2
作者 李思琦 张志朋 +1 位作者 赵文文 张君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04,共9页
零工经济的持续蓬勃发展,在激活就业市场和城市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挑战,零工工作者的社会偏差行为因此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社会失范理论,针对604名零工工作者的三阶段调查分析,探讨感知算法控制... 零工经济的持续蓬勃发展,在激活就业市场和城市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挑战,零工工作者的社会偏差行为因此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社会失范理论,针对604名零工工作者的三阶段调查分析,探讨感知算法控制通过沉浸压力对社会偏差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及生存挑战在该中介机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零工工作者的感知算法控制会增加其社会偏差行为,沉浸压力对该因果路径具有中介作用,生存挑战则调节了沉浸压力的中介效应。因此,本研究建议平台企业优化算法系统设计、监管部门制定公共保障政策、从业者个人增强自我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工工作者 社会偏差行为 算法控制 社会失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失踪人口的时空格局演变与影响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喆 李钢 +3 位作者 周俊俊 石金龙 徐锋 王莺莺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75-1487,共13页
基于Doe Network平台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了美国1996―2021年失踪人口的基本特征、时空格局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美国失踪多发生在青少年(13~18岁)与成年时期(19~59岁),且失踪人口数量随年龄增... 基于Doe Network平台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了美国1996―2021年失踪人口的基本特征、时空格局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美国失踪多发生在青少年(13~18岁)与成年时期(19~59岁),且失踪人口数量随年龄增长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男性失踪人数多于女性,但失踪高发年龄略滞后于女性;各种族中黑人面临着最大的失踪风险。2)时间上,自1996年以来,失踪人口的年际变化数量先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2017年达到峰值后大幅下降;受气温和节假日影响,夏季6―8月和冬季12月为失踪高发期,2―4月为失踪的低谷期。3)空间上,失踪人口在州尺度上呈由沿海边境地区向内陆递减的特征,失踪高发区域随时间推移,自东、西沿海地区与南部美墨边境同时向美国内陆推进;县尺度上呈边缘集中成片,内部零星分散的特征。4)失踪人口数量变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受地区人口流动性、人均GDP、生育率以及易失踪人群基数影响,人口环境因子与经济、社会因子结合后对美国失踪人口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增强,达到80%以上。5)人口失踪可用“社会失范理论”解释,社会目标和手段的脱节导致社会失范,进而诱发越轨行为,导致人口失踪概率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踪人口 踪风险 社会环境 社会失范理论 地理探测器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