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刑满释放人员社会处遇的法律调整机制——预防重新犯罪法治化的再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志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9-136,共8页
刑满释放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该群体在社会中的处遇状况如何,对于预防重新犯罪、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在依法治国的社会环境中,法律在调整刑满释放人员社会处遇过程中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但这种调整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其... 刑满释放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该群体在社会中的处遇状况如何,对于预防重新犯罪、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在依法治国的社会环境中,法律在调整刑满释放人员社会处遇过程中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但这种调整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其特定的规律,即既要符合刑满释放人员社会处遇自身运动的客观性,同时还要符合法的价值。因此,合理性和合目的性应该成为刑满释放人员社会处遇法律调整机制建立、完善与运行的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满释放人员 社会处遇 法律调整机制 社会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美国犯罪者处遇的理论及其变迁 被引量:3
2
作者 杜建人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3-37,共5页
现代美国犯罪者处遇的理论及其变迁杜建人"处遇"一词原是西方犯罪学文献中经常使用的"treatment"一词的日文译文,含有用多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犯罪者进行人道主义的教育、改善和矫正等意思。目前,"处遇"一词,不但在... 现代美国犯罪者处遇的理论及其变迁杜建人"处遇"一词原是西方犯罪学文献中经常使用的"treatment"一词的日文译文,含有用多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犯罪者进行人道主义的教育、改善和矫正等意思。目前,"处遇"一词,不但在日本被学者广泛采用,也常见诸于台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模式 犯罪者 现代美国 假释制度 犯罪研究 不定期刑 犯罪学 正模式 电子监视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矫正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路向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绍彦 《政法论丛》 CSSCI 2014年第1期65-73,共9页
如果说犯罪是使人不幸之祸害,而刑罚是因此加诸犯罪者身上之祸害,那么,行刑便是施害者。由于犯罪的存在和发生不可避免,因此,刑罚和行刑之害的日渐轻缓便是不二的方向和选择。社区矫正作为中国刑罚执行方式的实践创新,正合于这一趋势。... 如果说犯罪是使人不幸之祸害,而刑罚是因此加诸犯罪者身上之祸害,那么,行刑便是施害者。由于犯罪的存在和发生不可避免,因此,刑罚和行刑之害的日渐轻缓便是不二的方向和选择。社区矫正作为中国刑罚执行方式的实践创新,正合于这一趋势。经过十年多的试点之后,在理论和实践及法治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对社区矫正的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矫正 刑罚执行 社会组织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或医疗:社区戒毒制度的“名与实”之辨 被引量:4
4
作者 包涵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7-100,共14页
社区戒毒制度建构于我国社会转型之际,其立法意旨在于以越轨行为的非罪化为契机,祛除监禁化处遇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立法者意图在顺应行政处理轻缓化与社会化的理念基础上,将吸毒者置于机构化处遇之外,并通过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实现对吸... 社区戒毒制度建构于我国社会转型之际,其立法意旨在于以越轨行为的非罪化为契机,祛除监禁化处遇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立法者意图在顺应行政处理轻缓化与社会化的理念基础上,将吸毒者置于机构化处遇之外,并通过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实现对吸毒者的矫正与教育。社区戒毒制度的设立,对我国戒毒理念与制度的革新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然而,社区戒毒制度规范与具体措施,却呈现出由"内在强制"转向"外在强制"和"公权垄断"的显著特征,在执行上也渐次沦为机构化处分的前置或替代手段。厘清社区戒毒的制度内涵与法律地位,对于明确其制度设计的定位、考察具体措施的成效乃至展望未来的改善路径,皆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戒毒 社会防卫 医疗化 社会 内在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