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1
作者 马英华 《学术研究》 1987年第6期58-61,共4页
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不满意唯心史观对历史的解释,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特别是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明确提出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一书中指出:“唯物... 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不满意唯心史观对历史的解释,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特别是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明确提出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一书中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接着,他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了详尽的分析,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具体化为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生产力状况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恩格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马克思主义 唯心史观 社会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运动的基本矛盾、本质与普遍规律 被引量:3
2
作者 高铭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4-58,共5页
以哲学观点,揭示出在体育运动中人体组织结构形态和生理机能同各组织系统协调活动之间,人的社会需要同体质之间的两对矛盾构成了体育运动的基本矛盾。从而规定了体育运动的特殊本质,并据此提出了体育运动的定义。进一步认为,在体育运动... 以哲学观点,揭示出在体育运动中人体组织结构形态和生理机能同各组织系统协调活动之间,人的社会需要同体质之间的两对矛盾构成了体育运动的基本矛盾。从而规定了体育运动的特殊本质,并据此提出了体育运动的定义。进一步认为,在体育运动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中,体育运动要适应社会需要,体育活动手段必须符合人体组织结构形态和生理机能状况与要求,这是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 基本矛盾 本质 基本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阴现象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奇凡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6,共5页
具有三重地缘优势的江阴民营经济冲破计划经济体制及其上层建筑的束缚稳健崛起,资本借助市场机制加速积累。江阴现象既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产物,又集中体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深切呼唤。江阴现象的升华呼唤上层建筑顺应市场经济这一经... 具有三重地缘优势的江阴民营经济冲破计划经济体制及其上层建筑的束缚稳健崛起,资本借助市场机制加速积累。江阴现象既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产物,又集中体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深切呼唤。江阴现象的升华呼唤上层建筑顺应市场经济这一经济基础及时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阴市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上市公司 GDP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的科学内涵——从协同动力学的观点看 被引量:1
4
作者 薛伟江 《理论月刊》 2004年第3期35-38,共4页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是与协同动力学原理相一致的社会动力学理论。在术语上,唯物史观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概念,分别与协同动力学当中的竞争、协同、动力学模式和序参量等概念密切相关;在原理上...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是与协同动力学原理相一致的社会动力学理论。在术语上,唯物史观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概念,分别与协同动力学当中的竞争、协同、动力学模式和序参量等概念密切相关;在原理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齐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以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原理,深刻揭示出社会有机系统内部大量子系统运动状态与系统序参量互动的伺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基本矛盾 运动原理 协同动力学 科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的“热点”
5
作者 何关银 《理论与改革》 1988年第3期34-36,共3页
社会基本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根术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在运动中有“热点”。研究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的“热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确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类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的发展
6
作者 高玉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8-40,65,共4页
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的发展高玉泉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由于所处时代的限制,未能明确提出这个问题。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但是,正如毛泽东所说,... 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的发展高玉泉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由于所处时代的限制,未能明确提出这个问题。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但是,正如毛泽东所说,“斯大林在一个长时期里不承认社会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邓小平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运动理论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发展生产力 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基本矛盾本质界定、运动规律及科学认识理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洁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69-71,共3页
职业教育基本矛盾的研究是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系统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对职业教育的基本矛盾内涵进行定位,对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进行认识,又如何去解决和面对职业教育的基本矛盾,都是我们需... 职业教育基本矛盾的研究是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系统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对职业教育的基本矛盾内涵进行定位,对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进行认识,又如何去解决和面对职业教育的基本矛盾,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课题。基于此,文章利用系统、需求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希望文章的研究,能对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系统化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基本矛盾 运动规律 科学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状况再认识
8
作者 翟志坚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18-120,共3页
一我国理论界普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的运动状况是:生产关系是基本适合生产力的,上层建筑是基本适合经济基础的,但也存在着不相适合的方面;这种不相适合,可以通... 一我国理论界普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的运动状况是:生产关系是基本适合生产力的,上层建筑是基本适合经济基础的,但也存在着不相适合的方面;这种不相适合,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显然,这种认识尽管承认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状况有“不相适合”的方面,但它是充分肯定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基本矛盾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基本适合”的,不存在“基本不适合”的情况。同时,这种“不相适合”的方面,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这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存在着极大的片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主义制度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解放生产力 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时期 社会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工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再论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中间环节
9
作者 秦庆武 《江海学刊》 1984年第4期74-77,54,共5页
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过程中,分工起了中间环节作用。分工一方面是社会生产部门的分工,它形成社会各个生产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劳动主体的分工,它形成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关... 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过程中,分工起了中间环节作用。分工一方面是社会生产部门的分工,它形成社会各个生产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劳动主体的分工,它形成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正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分工的这两方面的结合,才形成了社会基本经济结构,形成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使人与人之间结成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中间环节 分工 生产关系 生产部门 所有制形式 运动过程 上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力与消费力矛盾运动——马克思解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第五种视角 被引量:4
10
作者 谭顺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46,共9页
除社会形态、经济形态、人的自由程度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等分析视角之外,生产力与消费力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解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第五种视角,据此人类社会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段:第Ⅰ时段,生产力落后于消费力,生产力制约消费力的发展;... 除社会形态、经济形态、人的自由程度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等分析视角之外,生产力与消费力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解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第五种视角,据此人类社会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段:第Ⅰ时段,生产力落后于消费力,生产力制约消费力的发展;第Ⅱ时段,生产力超越消费力,消费力制约生产力的发展;第Ⅲ时段,生产力与消费力均衡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生产力分别与自然消费力、社会消费力、绝对消费力实现三次平衡,人的消费力也渐次经历均等发展、分化发展及全面发展阶段。消费力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解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是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具体运用及补充说明,从而构成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轨迹的整体解释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规律 生产力 消费力 矛盾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力与消费力的矛盾运动——马克思解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第五种视角
11
作者 谭顺 郭乾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4-120,共7页
除社会形态、经济形态、人的自由程度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等分析视角之外,生产力与消费力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解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第五种视角。据此,人类社会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段:生产力落后于消费力时段、生产力超越消费力时段、生... 除社会形态、经济形态、人的自由程度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等分析视角之外,生产力与消费力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解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第五种视角。据此,人类社会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段:生产力落后于消费力时段、生产力超越消费力时段、生产力与消费力均衡发展时段。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生产力分别与自然消费力、社会消费力、绝对消费力实现三次平衡,人的消费力也渐次经历均等发展、分化发展及全面发展。生产力与消费力矛盾运动解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是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具体运用及补充说明,并由此构成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轨迹的整体解释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规律 生产力 消费力 矛盾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新态势——市场经济内在规律与经济风险防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希悦 《山东经济》 2009年第4期5-13,共9页
在我国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折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在改革开放中走上市场经济运行轨道,并实现经济崛起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态势已有新的变化和特点... 在我国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折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在改革开放中走上市场经济运行轨道,并实现经济崛起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态势已有新的变化和特点,并与市场经济的固有矛盾交织在一起。以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研究和认识这些矛盾,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既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现科学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基础,也是化解和防范经济风险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 主要矛盾 运动态势 内在规律 风险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贡献
13
作者 冯贵贤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5期82-87,共6页
毛泽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中国和国际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毛泽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中国和国际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把这一理论具体化、深刻化,使之得到完善和丰富,从而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哲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毛泽东和邓小平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上层建筑 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主体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的地位和作用
14
作者 穆怀中 《江汉论坛》 1987年第7期34-38,共5页
人是历史的主体,但人的活动在社会基本矛盾系统中究竟具有什么地位和作用,这还是历史观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个课题.换言之,在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有由客观规律支配的一面,但又有必须通过历史主体活动... 人是历史的主体,但人的活动在社会基本矛盾系统中究竟具有什么地位和作用,这还是历史观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个课题.换言之,在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有由客观规律支配的一面,但又有必须通过历史主体活动才能实现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决定作用 客观要求 反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 客观规律 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 内在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新发展
15
作者 苏红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3期21-22,共2页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新发展苏红一社会主义社会究竟存在不存在矛盾?若存在,基本矛盾是什么?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很长一段时期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列宁曾经说过,在社会主义社会,对抗消失了,...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新发展苏红一社会主义社会究竟存在不存在矛盾?若存在,基本矛盾是什么?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很长一段时期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列宁曾经说过,在社会主义社会,对抗消失了,矛盾还存在。但是由于列宁的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邓小平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认识的又一重大深化——关于“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两点思考
16
作者 尹玉吉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61-64,共4页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明确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既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历史总结。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讲话精神,能更好地提高和加深对社会主义基本...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明确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既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历史总结。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讲话精神,能更好地提高和加深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解放生产力 改革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邓小平同志 马克思主义 南巡讲话 历史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发展理论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规律
17
作者 傅菊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6期8-10,共3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运动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 邓小平发展理论 当代中国 邓小平同志 当代社会主义 基本规律 社会主义发展理论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六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应为“价值——价值实现”规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柳昌清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3-24,共2页
传统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按照这一观点,推论出:资本主义解决不了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但是,二十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却证明:资本... 传统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按照这一观点,推论出:资本主义解决不了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但是,二十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却证明:资本主义通过加强信息传递、扩大市场联系、国家计划调节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矛盾。这说明,传统的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存在着不确切的地方。这种不确切的认识造成了对资本主义及私有制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的生命力估计不足,并由此导致对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要求纯而又纯,导致经济体制的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基本规律 价值实现 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 剩余价值规律 公有资产 生产资料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供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本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俊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7-10,共4页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本质李俊邓小平指出,总结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楚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①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就必须认识社会主义内在矛盾的特殊性。正如毛泽东所说:...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本质李俊邓小平指出,总结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楚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①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就必须认识社会主义内在矛盾的特殊性。正如毛泽东所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本质 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的发展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动因、逻辑及启示——基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视角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辉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4-43,共10页
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呈现出由不相适应到自我调整再到相互适应的循环过程,这是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根本动因。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数次变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打破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揭开... 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呈现出由不相适应到自我调整再到相互适应的循环过程,这是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根本动因。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数次变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打破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揭开了土地制度改革的序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土地“一权”确立基础上重塑了农民主体地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土地“两权”分离基础上提升了农业产出效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土地“三权”分置基础上延伸了农村发展空间。每一次变迁都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和农村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的,体现的是发展的延续性、制度的一贯性和历史的相承性,生动再现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土地制度变迁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