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埃利亚斯与西方情感社会学——现代文明进程下的反思性探索历程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律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8-174,共7页
自社会学诞生以来,有关社会与个体、结构与能动的二元结构纷争一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而延续,现代社会中的情感现象及问题研究也受此影响,作为日常生活历史的具体的人也随之遭受遮蔽。埃利亚斯通过建构其极具人文主义底蕴的社会型构,... 自社会学诞生以来,有关社会与个体、结构与能动的二元结构纷争一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而延续,现代社会中的情感现象及问题研究也受此影响,作为日常生活历史的具体的人也随之遭受遮蔽。埃利亚斯通过建构其极具人文主义底蕴的社会型构,重新将传统个体与社会的二元关系予以融通,将情感研究带回到历史发展的视域中来。从早期现代社会个体的情感现代化经验探索开始,透过个体化的社会发展趋势批判加诸其间的个体性理性话语。这一尝试为审视基于晚期现代社会的反思现代性理论的局限以及当代情感社会学理论反思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利亚斯 社会型构 情感现代化 个体性话语 情感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视域中的时间概念——兼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生成 被引量:1
2
作者 潘裕文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2,共9页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历史—结构”的阐释中,存在着一个尚未被充实的理论空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蕴含或要求何种时间理解?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涉及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原则以及这一原则如何与唯物主义相结合。青年马克思...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历史—结构”的阐释中,存在着一个尚未被充实的理论空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蕴含或要求何种时间理解?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涉及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原则以及这一原则如何与唯物主义相结合。青年马克思是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中思考时间问题的:黑格尔让他认识到时间本身的否定性力量;费尔巴哈提醒了他,时间是感性存在不可被剥夺的本质条件;政治经济学则让他意识到资产阶级社会对人的时间的改造作用。由此,马克思发现,主体和对象世界的生成、变化和发展必须要在社会形态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理解,而社会形态本身也是时间化的。马克思的这一发现推动了唯物史观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历史 唯物史观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