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对社会国家化及其原则的批判
1
作者 刘洁 吕敬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4,208,共13页
马克思经典文本是研究和叙述资产阶级社会及其自我否定的直接产物。正是由于社会个人化和社会国家化的张力,资产阶级社会往往表现出自我否定的状态。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和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现代国家既获得了历史起源,又获得了理论辩... 马克思经典文本是研究和叙述资产阶级社会及其自我否定的直接产物。正是由于社会个人化和社会国家化的张力,资产阶级社会往往表现出自我否定的状态。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和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现代国家既获得了历史起源,又获得了理论辩护。基于此,马克思深刻揭示出资产阶级社会的社会国家化:这个过程不仅推动了资产阶级社会的自我否定,还助力于将资产阶级社会锻造为一个整合的政治世界。在马克思的视野中,社会国家化背后的国家原则一方面体现在黑格尔式的理论主张中,另一方面体现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政治中。通过透彻把握社会国家化的国家原则,马克思在理论探索上充分展示了国家社会化的基本定向,集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理论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产阶级社会 现代国家 社会国家化 国家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究竟是“社会国家化”还是“国家社会化”?——从马克思“国家—社会”结构理论看当代中国“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白立强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36,共4页
在当代探讨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问题上,“社会国家化”和“国家社会化”是当代学者们从两种不同的立场出发得出的两种相反的经典理论研究范式。“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孰优孰劣?马克思的“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我们科学把握... 在当代探讨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问题上,“社会国家化”和“国家社会化”是当代学者们从两种不同的立场出发得出的两种相反的经典理论研究范式。“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孰优孰劣?马克思的“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我们科学把握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哲学方法论基础。以马克思“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指导,走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协调发展道路,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必须和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国家化 国家社会 国家-社会”结构理论 市民社会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的国家化进程——建国之初的电影传播 被引量:5
3
作者 颜纯钧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7-63,共7页
从解放前的军队管理到解放后的军管会管理,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对电影实施的"统一管理",正表现出新兴国家急切希望控制电影这种大众传媒,把自己的权力渗透其中,去影响公共领域建构的明确意图,这正是哈贝马斯所描述的公共领域的&q... 从解放前的军队管理到解放后的军管会管理,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对电影实施的"统一管理",正表现出新兴国家急切希望控制电影这种大众传媒,把自己的权力渗透其中,去影响公共领域建构的明确意图,这正是哈贝马斯所描述的公共领域的"社会的国家化"进程。"社会的国家化"强调的是国家的公共权力对整个社会生活的渗透与影响,并由此导致公共领域发生结构的转型。本文通过对建国之初电影的"社会国家化"进程进行回顾与检讨,使之对今天的电影传播提供一定的启示与警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传播 统一管理 社会国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的国家化及其目的和使命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鸿雁 江畅 《理论月刊》 2005年第4期46-48,共3页
本文着眼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通过阐明国家起源、演进和实质,以及国家曾经有过和可能具有的根本目的和使命,阐明国家应有的根本目的和使命。文章提出,国家的目的和使命有三种情况:一是对全体国民都是好的;二是对一部分国民是好的,对一... 本文着眼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通过阐明国家起源、演进和实质,以及国家曾经有过和可能具有的根本目的和使命,阐明国家应有的根本目的和使命。文章提出,国家的目的和使命有三种情况:一是对全体国民都是好的;二是对一部分国民是好的,对一部分国民是坏的;三是对所有的国民都是坏的。文章认为,只有把全体国民幸福的普遍实现作为根本目的和使命,才是对全体国民都是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国家化 国家 国家的目的和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国家社会化
5
《学术界》 2003年第3期276-277,共2页
关键词 国家社会 社会国家化 本性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空间的拓展: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透视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海东 丛玉飞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2-127,共6页
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已拉开帷幕,此次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政府职能,对社会管理体制进行实质性变革。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看,国家社会化是此次改革的内在逻辑。从现实背景来看,民间组织的大量涌现以及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的重大作... 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已拉开帷幕,此次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政府职能,对社会管理体制进行实质性变革。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看,国家社会化是此次改革的内在逻辑。从现实背景来看,民间组织的大量涌现以及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是促进改革的重要力量。从主要趋向来看,经过此次改革,社会力量将从边缘走上前台,社会治理将从控制走向共治,市民社会将由弱小走向成熟。总之,国家与社会将朝着一种全新的关系模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机构改革 社会国家化 国家社会 社会空间的拓展 民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找回国家理论研究的政治经济学路径:对赫希国家理论的批判性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宝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8-66,共9页
作为20世纪70年代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德国“国家衍生”辩论的重要代表,赫希构建了回归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路径的国家理论。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赫希,迄今并未引起国内理论界的重视。赫希认识到20世纪资本... 作为20世纪70年代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德国“国家衍生”辩论的重要代表,赫希构建了回归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路径的国家理论。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赫希,迄今并未引起国内理论界的重视。赫希认识到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的福特主义不仅是一种经济组织模式,更是一种政治控制过程,进而发展出“福特主义安全国家”框架,其显著特征表现为社会的“国家化”。借此框架,赫希指出了国家与资本的制度性分离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因为随着社会的“国家化”,国家既是政治上层建筑,也是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政党作为社会“国家化”的一种本质形式,越来越多地作为国家机器发挥作用。赫希颇具原创性的国家理论对于定位国家角色和理解国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国家理论亦能够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阿希姆·赫希 国家衍生”辩论 社会国家化 国家与资本 福特主义与后福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绩效的复合概念与评估机制 被引量:60
8
作者 臧乃康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5-29,共5页
政府绩效是评判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重要依据。政府绩效是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绩效为主要内容的复合概念。政府绩效和政府成本是孪生兄弟 ,政府绩效受政府成本的约束和限定。离开公共、公正、公平的原则 ,政府绩效会出现透支... 政府绩效是评判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重要依据。政府绩效是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绩效为主要内容的复合概念。政府绩效和政府成本是孪生兄弟 ,政府绩效受政府成本的约束和限定。离开公共、公正、公平的原则 ,政府绩效会出现透支或泡沫。扭曲变形的政府绩效 ,会导致政府公共性减弱、政府经济人色彩浓重、政府职能转变迟缓、公共权力运作失范、经济发展缺乏持续的市场动力、社会全面进步自动力减退等问题。社会国家化、权力结构失衡、行政职能经济化、政府绩效与政府成本关系间接 ,是政府绩效被扭曲变形的基本原因。提升和扩大政府绩效的途径在于 :确立科学的政府绩效理念 ,重建政府绩效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绩效 政府成本 效率 考核指标体系 评估机制 政府运作 市场机制 社会国家化 权力结构 行政职能 政府经济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