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际行为的社会同一性理论介评 被引量:10
1
作者 付宗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6-18,45,共4页
社会同一性理论是Tajfel等人在“最低限度群体”范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是群际行为研究领域中影响最大的理论。该理论认为 ,社会分类。
关键词 群际行为 社会同一性 社会同一性理论 最低限度群体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整合 被引量:70
2
作者 韩晓峰 郭金山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4年第2期7-11,共5页
自我同一性是西方心理学一个重要的概念,但至今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通过对自我同一性概念内涵不一得归因分析,指出了整合自我同一性概念应关注的几个范畴,进而提出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与自我、人格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多层次、多维度... 自我同一性是西方心理学一个重要的概念,但至今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通过对自我同一性概念内涵不一得归因分析,指出了整合自我同一性概念应关注的几个范畴,进而提出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与自我、人格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学概念。本质上,它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1)最基本的层面,即ego-identity;(2)个人同一性;(3)社会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同一性 心理学 社会同一性 个人同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同一性:道德产生的主体基础 被引量:4
3
作者 易小明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1期26-29,共4页
人最早的存在形态是类存在形态 ,人的类同一性是道德产生的主体基础 ,类自然同一性是道德产生的主体自然基础 ,类社会同一性是道德产生的主体社会基础。
关键词 同一性 自然同一性社会同一性道德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社会心理学关于群际行为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8
4
作者 付宗国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2年第3期14-17,27,共5页
对西方社会心理学就群际行为这种重要的社会行为所开展的研究 ,主要包括心理动力学取向的研究、相对性匮乏理论及其研究、现实利益冲突理论及其研究、社会同一性理论及其研究的研究成果 ,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评价。
关键词 西方社会心理学 群际行为 心理动力学取向 相对性匮乏理论 现实利益冲突理论 社会同一性理论 群际冲突 群际歧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神圣”中寻回自我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菲利普.韦克斯勒 尹丽 杨昌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40,共11页
前几年,我曾试图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来分析中学的社会互动。我认为社会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基本范畴——异化、剥削和商品化——组成了批判社会心理学的基础(1983,1996)、构成了美国中学的符号互动。后来,我根据异化概念来说明阶级... 前几年,我曾试图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来分析中学的社会互动。我认为社会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基本范畴——异化、剥削和商品化——组成了批判社会心理学的基础(1983,1996)、构成了美国中学的符号互动。后来,我根据异化概念来说明阶级差别、社会同一性过程普遍的缺失、缺乏或自我空虚。 我现在要指出的是,历史的自我空虚与马克思描写的异化、韦伯在《新教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分析 神圣化 理智化 异化 后现代 社会互动 韦伯 宗教 自我转变 社会同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英汉拒绝策略的语用对比看中西文化差异 被引量:48
6
作者 姚俊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1期12-17,共6页
本文对美国和中国大陆的拒绝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调查研究.调查发现:美国人和中国人使用不同的惯用表达式,倾向于采用不同的拒绝策略;中国人在使用拒绝策略时更"节省"些.这些差异都与中西文化的社会价值差异有关,美国是一... 本文对美国和中国大陆的拒绝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调查研究.调查发现:美国人和中国人使用不同的惯用表达式,倾向于采用不同的拒绝策略;中国人在使用拒绝策略时更"节省"些.这些差异都与中西文化的社会价值差异有关,美国是一个注重个体的社会,而中国则是一个注重群体的社会.本文指出了一些礼貌语用理论对于解释跨文化语用差异的局限性,采用了L.R.Mao的"相对面子指向的构想"作为理论框架解释了本项调查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绝策略 社会同一性 个人自主性 中国 美国 社会价值观 语用学 文化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