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论析
1
作者 魏恒 仇竹妮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27,共4页
在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增强社会号召力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强大的社会号召力是党的政治优势和制胜法宝。新时代,持续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对于进一步全... 在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增强社会号召力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强大的社会号召力是党的政治优势和制胜法宝。新时代,持续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要从加强思想引领、贯彻群众路线、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创新技术手段等方面着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有效破解改革发展难题,不断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社会号召力 以人民为中心 自我革命 群众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的三重检视
2
作者 尹传政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社会号召力作为中国共产党品质特性与百年奋斗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的鲜明体现。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在生成机理上体现为科学理论的支撑、长期的历史锻造与人民性价值立场的引领;在实践逻辑上,奋斗目标提供了实践动... 社会号召力作为中国共产党品质特性与百年奋斗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的鲜明体现。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在生成机理上体现为科学理论的支撑、长期的历史锻造与人民性价值立场的引领;在实践逻辑上,奋斗目标提供了实践动力,社会建设提供了实践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行为规范,群众路线提供了实现途径。提升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号召力,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长期执政的地位;有利于加深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提升党的政治威信;有利于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号召力 社会建设 社会规范 群众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的理论认知与现实审视 被引量:14
3
作者 田旭明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强大的社会号召力是中国革命、中国道路、中国之治的鲜明特点和优势,是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和攻坚克难历史经验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当前,社会结构变迁和调整、党的政治权威面临新挑战、转型期社会信任困境,给提升党的社会号... 强大的社会号召力是中国革命、中国道路、中国之治的鲜明特点和优势,是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和攻坚克难历史经验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当前,社会结构变迁和调整、党的政治权威面临新挑战、转型期社会信任困境,给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带来了新的考验。为此,中国共产党须顺势而为、应时而动,立足于社会需求和发展,着眼于人民群众需要,在利益调控、意识形态建设、组织建设、社会动员方法优化等方面寻求策略并积极有为,确保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党对社会的强大引领力和号召力,从而凝聚社会力量,画出最大同心圆,为顺利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凝聚深厚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号召力 政治权威 社会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论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田旭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4-139,共6页
社会号召力既是中国共产党重要政治优势,也是新时代增强党的领导力的内在诉求。保持强大的社会号召力对增強党的领导权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破解改革阻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社会体制转型与利益分化、意识形态认同困境、... 社会号召力既是中国共产党重要政治优势,也是新时代增强党的领导力的内在诉求。保持强大的社会号召力对增強党的领导权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破解改革阻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社会体制转型与利益分化、意识形态认同困境、现实社会矛盾、党自身建设问题等实然境况对党的社会号召力构成了现实制约和挑战。为此,党必须顺势而为,不断提升政治形象和执政本领,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引领力和凝聚力,提高调控社会利益能力和水平,优化社会动员方法,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强大的社会号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党的社会号召力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的实践逻辑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7
5
作者 郭一宁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党的社会号召力,是通过政治权威、领导制度、执政绩效、意识形态、思想宣传对社会大众进行引导、感召与凝聚,使社会大众产生强烈的向心力、认同力与归属感,共同实现政治目标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具有促进心理认同、凝聚社会... 党的社会号召力,是通过政治权威、领导制度、执政绩效、意识形态、思想宣传对社会大众进行引导、感召与凝聚,使社会大众产生强烈的向心力、认同力与归属感,共同实现政治目标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具有促进心理认同、凝聚社会资源、推动政策执行的重要战略价值。党的社会号召力的实践逻辑,是在思想文化的相连相契中实现共意共情,在党的引领示范中实现社会的行为跟随,在政党与社会的协同互动中实现同频共振。新时代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要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增强党的领导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提升社会凝聚力,优化党的社会号召方式、激发社会活力;要坚持党的领导,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坚决捍卫“两个确立”;要坚持系统思维方法,以分层次的治理思维和开放性的系统思维为基本思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旨归,凝聚起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号召力 实践逻辑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社会号召力产生机制与新时代提升 被引量:3
6
作者 贺玉红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61,共9页
党的社会号召力有着自身的产生机制,它的形成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包括对社会利益的调节机制、对社会资源的动员机制、对社会成员的激励机制和对社会文化的引领机制等,而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中,存在着制约党的社会号召力产生机... 党的社会号召力有着自身的产生机制,它的形成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包括对社会利益的调节机制、对社会资源的动员机制、对社会成员的激励机制和对社会文化的引领机制等,而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中,存在着制约党的社会号召力产生机制发挥作用的因素。新时代要优化党的社会号召力的产生机制,从而不断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就必须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巩固党的社会号召力形成的政治基础;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夯实党的社会号召力形成的群众基础;必须不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铸牢党的社会号召力形成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号召力 产生机制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领导力:列宁建党学说中的重要资源 被引量:5
7
作者 许忠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27,共7页
列宁在指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在政治认知、政治决策、觉悟群众、社会动员、组织能力等方面均有鲜明的观点和重要的贡献。列宁不仅把马克思主义视为关于政治认知的工具、政治决策的学说和觉悟群众的武器,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 列宁在指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在政治认知、政治决策、觉悟群众、社会动员、组织能力等方面均有鲜明的观点和重要的贡献。列宁不仅把马克思主义视为关于政治认知的工具、政治决策的学说和觉悟群众的武器,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从政治领导入手,关注思想引领、社会影响和组织群众,在鼓动、宣传和组织中做了大量工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深入挖掘和总结这一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推动政治领导力建设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领导力 思想引领力 群众组织力 社会号召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四力”: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的实践进路 被引量:7
8
作者 蒯正明 马鑫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101,共12页
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新时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需要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四力”既是筑牢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的... 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新时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需要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四力”既是筑牢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的应有之义,也是其重要的目标指向。当前,增强基层党组织“四力”尤其需要做到:一是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把党的组织优势巩固好;二是着眼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和执行力;三是加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四是完善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提高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力凝聚力。上述四个方面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完善的组织体系是组织基础,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和执行力是统领,增强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力凝聚力是实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治领导力 思想引领力 群众组织力 社会号召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