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友好照护环境对优化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效果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蔡菁菁 姜敏敏 李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8,I0022-I0024,共14页
目的:关注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政策的服务供给效果,并探索家庭和社会的友好照护环境在政策作用链条中的角色。方法:研究选取浙江省内享受长护险政策的失能老人(n=311,宁波地区)和未享受长护险政策的失能老人(n=542,杭州城区211位,... 目的:关注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政策的服务供给效果,并探索家庭和社会的友好照护环境在政策作用链条中的角色。方法:研究选取浙江省内享受长护险政策的失能老人(n=311,宁波地区)和未享受长护险政策的失能老人(n=542,杭州城区211位,衢州开化县331位),通过面访调研获得信息,探索群体间服务供给(保障日常活动、提供预防保健、满足精神慰藉)效果的差异。通过家庭功能量表和家庭内具体三项事务获得帮助(事务帮助、经济帮助、情感帮助)的情况来测量家庭友好照护环境,采用经修正的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老年友好城市环境框架测量社会友好照护环境(包含无障碍环境、信息传播环境、社会参与环境、经济保障环境)。控制社会人口学特征、养老状况特征、健康风险特征等协变量后,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探索长护险政策的服务供给效果,采用中介与调节效应的检验探索友好照护环境的作用及机制,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长护险服务供给效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享受长护险政策的失能老人,预防保健和精神慰藉被满足的比重更高,且多因素分析发现享受长护险政策与精神慰藉被满足有显著的正向关联。具体而言,相较于宁波地区的失能老人,杭州城区(OR=0.45,95%CI:0.27~0.74,P<0.01)与衢州开化县(OR=0.21,95%CI:0.12~0.37,P<0.01)的失能老人更容易感到精神慰藉未满足。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友好照护环境中的无障碍环境(OR=1.22,95%CI:1.02~1.45,P<0.05)、信息传播环境(OR=1.19,95%CI:1.02~1.39,P<0.05)和社会参与环境(OR=1.40,95%CI:1.17~1.67,P<0.01)的得分与精神慰藉服务满足率呈正相关;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友好照护环境(OR=1.46,95%CI:1.16~1.84,P<0.01)能够弥补长护险试点与非试点地区之间的效果差异。最终,固定效应模型验证“是否享受长护险—社会友好照护环境—精神慰藉服务满足度”作用链条这一关联的稳定性。结论:长护险政策的实施提高了服务可及性,让失能老人感到“被看见、被重视”,产生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感。加快建立和完善长护险制度,应有系统设计思维,尤其要重视社会友好照护环境的支持性作用,并因地制宜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失能老人 老年友好照护环境 无障碍环境 信息传播环境 社会参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环境宜人性量表的编制
2
作者 袁修雨 滕瀚 +1 位作者 宋燕平 桑家娣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0-184,共5页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突出了环境宜人性对城镇化进程的要求。当前缺乏标准的环境宜人性测量工具,当今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环境宜人性的研究,也因缺乏标准化的测量工具而难以深入。为此,文章在参考已有研究基础上,确定了城镇物理环境的满...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突出了环境宜人性对城镇化进程的要求。当前缺乏标准的环境宜人性测量工具,当今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环境宜人性的研究,也因缺乏标准化的测量工具而难以深入。为此,文章在参考已有研究基础上,确定了城镇物理环境的满意感、社区社会环境的参与度、个人与社区工作人员的联系度三个方面的测量指标,进行预测和正式施测,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量表结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且结构与数据拟合较好,可以作为对城镇化进程中环境宜人性量化研究的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进程 环境宜人性 物理环境满意度 社会环境参与 社区人员联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