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历史语境下的生态思想建构——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诗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国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74,共6页
泰德.休斯自幼与自然为伴而与之结缘。家乡百年前的环境灾难郁结于心,终生不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生存面临的双重危机,更坚定了他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决心,从此便踏上了探索的不归之路。休斯广泛涉猎勤于思索,终于发现威胁当... 泰德.休斯自幼与自然为伴而与之结缘。家乡百年前的环境灾难郁结于心,终生不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生存面临的双重危机,更坚定了他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决心,从此便踏上了探索的不归之路。休斯广泛涉猎勤于思索,终于发现威胁当今西方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物质生存危机和精神生存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中心主义,进而构筑起自己的生态思想,并将其精心编入诗作中,最终践行了许下的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语境 双重危机 生态思想 自然诗 拯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历史语境下的沈从文文学作品外译述论 被引量:4
2
作者 彭颖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6-182,共7页
沈从文作为少数几位被大量译介并广受西方研究关注的中国作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拥有丰富的外译数量、语种和类型,近90年间共70余篇作品被译介,英译本就多达93种。由于特定社会历史原因,这些译介活动经历了从蓬勃兴起到突然中断,再到重获... 沈从文作为少数几位被大量译介并广受西方研究关注的中国作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拥有丰富的外译数量、语种和类型,近90年间共70余篇作品被译介,英译本就多达93种。由于特定社会历史原因,这些译介活动经历了从蓬勃兴起到突然中断,再到重获重视并达到译介高峰的过程。系统梳理沈从文文学作品在不同社会历史语境下的外译情况及特点,分析意识形态、赞助人、译者等各因素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国内外的沈从文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材料和视角,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走出去"热潮或可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语境 沈从文 作品外译 述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及其语境 被引量:2
3
作者 宫敬才 谷菁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3-121,共19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政治经济学命题:"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这一命题内含经济哲学内容,概括性表述是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在马克思文献中,该逻辑存在于四种语境即原...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政治经济学命题:"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这一命题内含经济哲学内容,概括性表述是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在马克思文献中,该逻辑存在于四种语境即原生态语境、一般性理论语境、东方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和俄国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之中。不同语境中表现出来的逻辑样态各异,后人理解成百家争鸣之势,但其中有的内容被忽略,如东方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的外力论;有的内容被主观性解读,如俄国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农业公社命运的例外论。这种理论情势给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提出了问题: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东方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的外力论与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是什么关系?俄国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的例外论是马克思基本立场吗?如果是,该立场与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相冲突如何解释?为了维护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的纯正性,语境问题成为必须在自觉意识层面被关注和研究的对象。研究不同语境中马克思原生态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思想,是应当被提上议事日程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 东方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 俄国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科书语境分析:理论、价值与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攀峰 邓文卓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59-64,共6页
教科书语境分析是解释教科书话语形成发展过程的“形而上学”框架,是在历史文化语境中对教科书话语的意义建构,也是探讨教科书话语问题的重要分析工具。语境分析对于当前的教科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教科书研究应基于特定的社会... 教科书语境分析是解释教科书话语形成发展过程的“形而上学”框架,是在历史文化语境中对教科书话语的意义建构,也是探讨教科书话语问题的重要分析工具。语境分析对于当前的教科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教科书研究应基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教科书研究要关注语言的行动维度;教科书研究要建立广阔、多维、立体的视角。教科书语境分析的方法步骤为:坚持问题导向,确定研究主题;建构研究框架,从社会历史、话语实践、文本言语等角度开展语境分析;深度诠释语境,形成中层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 语境分析 社会历史语境 话语实践语境 文本言语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重建知识分子话语体系 被引量:4
5
作者 唐欣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2期88-89,94,共3页
论重建知识分子话语体系唐欣我们选择话语作为认识知识分子的关键点,是因为它是知识分子问题的核心或者说决定性因素。话语不同于言语。相反,它是指语文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限定下的群体表现形式。它是隐匿在人们意识之下,却又暗中支... 论重建知识分子话语体系唐欣我们选择话语作为认识知识分子的关键点,是因为它是知识分子问题的核心或者说决定性因素。话语不同于言语。相反,它是指语文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限定下的群体表现形式。它是隐匿在人们意识之下,却又暗中支配人们言语、思想行为的潜在逻辑。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问题 话语体系 社会历史语境 社会历史条件 知识分子精神 决定性因素 思想行为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消费文化时代的词典出版演变及其趋向
6
作者 陈伟 李爱华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42,共5页
纵观词典发展史,词典出版的演变总是与词典文本的内在要求、社会历史语境(例如国运昌盛、商贸繁荣、科技发展等)和相关学科发展(例如语言学理论演变、教育学理论更新等)密切相关。本文的论题是:词典发轫是人类认识世界、反映世界... 纵观词典发展史,词典出版的演变总是与词典文本的内在要求、社会历史语境(例如国运昌盛、商贸繁荣、科技发展等)和相关学科发展(例如语言学理论演变、教育学理论更新等)密切相关。本文的论题是:词典发轫是人类认识世界、反映世界并改造世界不可或缺的一种独特文化产品,因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典出版 消费文化时代 演变 后现代 社会历史语境 认识世界 语言学理论 教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阐释”与当代西方论反思
7
作者 段吉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1-161,共1页
当代西方文论诞生在复杂的社会历史语境之中,其有效性辨识问题是近年来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集中讨论的问题,也是影响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发展与理论建构的重要问题。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教授提出了"强制阐释论"的理论观点。"强制... 当代西方文论诞生在复杂的社会历史语境之中,其有效性辨识问题是近年来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集中讨论的问题,也是影响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发展与理论建构的重要问题。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教授提出了"强制阐释论"的理论观点。"强制阐释论"深入当代西方文论与文学文本批评的具体过程,着眼中西文化的语言差异、伦理差异和审美差异,对当代西方文论运用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上的局限性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反思,并对中国当代文论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西方文论 阐释 反思 当代文学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当代 社会历史语境 文学理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研究的新超越——《叙事、文体与潜文本》浅评
8
作者 李战子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关键词 叙事研究 潜文本 结构主义叙事学 文体 90年代以来 社会历史语境 经典叙事学 跨学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霍华德庄园》中的女性身份建构
9
作者 许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2-33,共2页
电影《霍华德庄园》因其对施莱格尔姐妹的定位和重塑引起了学界对女性身份建构和改编者所持性别观的争议。本文以爱德华时代和撒切尔-里根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为依托,结合小说和电影共同关注的联结主题来考察电影改编《霍华德庄园》... 电影《霍华德庄园》因其对施莱格尔姐妹的定位和重塑引起了学界对女性身份建构和改编者所持性别观的争议。本文以爱德华时代和撒切尔-里根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为依托,结合小说和电影共同关注的联结主题来考察电影改编《霍华德庄园》在塑造施莱格尔姐妹身份方面所做的现实化处理以及由此引发的影片主题和批评重心的转移,着重探讨福斯特和改编者在女性身份建构上的异同,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不同性别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联结观 社会历史语境 身份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视野中的网络文学20年 被引量:1
10
作者 欧阳友权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1-145,共5页
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语境是我国网络文学成长壮大最强劲的时代驱动。改革开放解除了人们的精神枷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网络文学提供了自由、兼容的创作氛围;改革开放时代的自主择业与自由创造,提振了全民族的文化自信,造就出庞大... 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语境是我国网络文学成长壮大最强劲的时代驱动。改革开放解除了人们的精神枷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网络文学提供了自由、兼容的创作氛围;改革开放时代的自主择业与自由创造,提振了全民族的文化自信,造就出庞大的网络文学创作队伍,释放出强大的文学原创力;改革开放创造的物质财富,激发了中国人的文化消费热情,增强了数字技术传媒领域的文学消费力;改革开放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助推网络文学迈入产业轨道,打造出数字化时代新的文化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网络文学20年 社会历史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