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重访非洲文学语言之争——一个社会历史的视角 |
翟乃海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论马克思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 |
林剑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3
|
社会历史的因果描述论--一种语言观和由它派生的一种新名称理论 |
陈波
|
《哲学分析》
|
2011 |
9
|
|
4
|
博弈论:解读社会历史的新工具 |
张践明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
5
|
从价值悬设的伦理冲击到社会历史的现实解放──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转换 |
仰海峰
|
《中州学刊》
CSSCI
|
1998 |
4
|
|
6
|
人类社会历史的真相与逻辑 |
韩东屏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7
|
关于马克思对社会历史的理解方式的探讨 |
王良铭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8
|
试评社会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
黄小军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9
|
对社会历史的两种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主义思潮的重大分歧之三 |
孙正聿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0
|
论马克思解构人类社会历史的方法论原则 |
洪光东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1
|
社会历史的运动逻辑——兼论辩证法作为社会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典范性 |
刘伟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2
|
马克思对社会历史的理解方式——兼论唯物史观中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
陈章龙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0 |
|
13
|
语言是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读《土族(蒙古尔)源流考》 |
李美玲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
1998 |
0 |
|
14
|
中西封建社会人口发展的异同及其对社会历史的影响 |
王渊明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
1995 |
0 |
|
15
|
哲学与社会历史的双向选择 |
卢昌健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6
|
主体力量的增长与社会历史的进步 |
于炳贵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7
|
社会历史的重托 时代进步的课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浅析 |
文美林
|
《湖湘论坛》
|
1995 |
0 |
|
18
|
基于社会历史转型的国家功能及其治理现代化演变 |
杨述明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唯物史观的理论准备—— 恩格斯对卡莱尔社会历史理论的批判性对话 |
鲁克俭
吴剑锋
|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重思马克思的主体概念:社会历史性存在的生成、演进与旨归 |
杨泽光
陈永杰
|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