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 |
张爱武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2
|
试论中国古代任官回避制度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历史条件 |
隋亮
|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0 |
|
3
|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必要社会历史条件 |
朱海玲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9 |
0 |
|
4
|
略论中国民主党派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
李起民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5
|
社会组织范畴的历史性及启示 |
张海军
|
《中国社会组织》
|
2013 |
0 |
|
6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
张树军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7
|
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社会学大纲》 |
赖相桓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8
|
关于毛泽东思想发展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张静如
丁晓强
|
《中共党史研究》
|
1988 |
6
|
|
9
|
浅析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管理 |
王青耀
赵文福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1997 |
9
|
|
10
|
也谈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
赵家祥
|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1
|
不能泛化《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某些具体论断──与胡绳同志商榷 |
章德峰
彭建莆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12
|
重温《共产党宣言》 |
王照侠
|
《青海教育》
|
2020 |
1
|
|
13
|
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评《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研究》 |
杨峻岭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11 |
0 |
|
14
|
业贵专精 思贵独创——读万俊人著《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卷) |
王泽应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5
|
“实”出有因——浅谈中国绘画的写实精神 |
曹司胜
|
《美术大观》
|
2009 |
0 |
|
16
|
超越传统的尝试:《吕氏春秋》与法家 |
修建军
|
《管子学刊》
|
1998 |
0 |
|
17
|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 |
丁太魁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8
|
对西方心理学流派要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兼论“精神污染”与学术是非 |
马文驹
|
《心理学探新》
|
1984 |
0 |
|
19
|
英语词汇的国别差异(4) |
李明秋
|
《英语知识》
|
2011 |
0 |
|
20
|
关于曾国藩科技思想的辩证思考 |
陈小平
|
《船山学刊》
|
200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