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晚唐悯农诗的形成及其社会历史意义
1
作者 付欣晴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由于独特的时代背景以及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中晚唐时期出现了许多悯农诗人,他们的作品思想内容丰富深刻。大量描写底层农民苦难生活的诗作,对当时以及后世都有巨大影响,因而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
关键词 中晚唐 悯农诗 社会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经》二雅农事诗的社会历史意义
2
作者 陈开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3期338-340,共3页
雅诗是西周农业生产状况的记载。在二雅诗歌中,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当时农业生产状况的诗篇有《小雅》的《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无羊》、《鱼丽》,大雅的《生民》等。它们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历史研究... 雅诗是西周农业生产状况的记载。在二雅诗歌中,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当时农业生产状况的诗篇有《小雅》的《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无羊》、《鱼丽》,大雅的《生民》等。它们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历史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诗经》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农事诗 社会历史意义 《伊利亚特》 农业生产力 二雅 历史研究 阿喀琉斯 主要生产部门 《诗经原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论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汪闻生 《东南学术》 CSSCI 1994年第1期40-44,共5页
关键词 卢卡奇 总体性范畴 总体性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历史和阶级意识》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无产阶级 黑格尔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社会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叙事 被引量:3
4
作者 付文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50,共9页
文明是理想的社会要素和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在对人类文明及其社会类型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中,马克思确证了文明始终是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关联的。在对资本主义这一特定社会形态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充分揭示了资本文明的断裂特质... 文明是理想的社会要素和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在对人类文明及其社会类型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中,马克思确证了文明始终是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关联的。在对资本主义这一特定社会形态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充分揭示了资本文明的断裂特质,它造成了“活劳动”和“死劳动”、“目的”和“手段”、“物象”和“关系”、“无产者”和“资本家”、“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的分裂。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畅想了未来理想社会的文明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关于文明社会探索的“中国化”与“时代化”,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儿女绘制了一幅囊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于一体的总体性的文明图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叙事中,它始终以马克思主义铸文明之魂,以党的领导固文明之本,以人民为中心聚文明之力,以中华优秀文化夯文明之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并确认了文明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基因。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开掘出了一条新的现代文明发展道路,还批判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系列谬论并彰显了无与伦比的实践品格和辩证智慧,积极引领着人类文明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内涵 叙事逻辑 社会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