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乐的社会—历史、文化学分析深度观质疑——兼及对音乐本体分析深度观的重新认知
1
作者 蒲亨建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30-41,共12页
对音乐的认识与理解,是否必须从社会-历史、文化学的背景条件下加以分析与研究才能够达到更为深层的认知?音乐本体分析是否是一种只能回答音乐“是怎样?”而不能回答音乐“为什么是怎样?”的浅层认知方式?它对这些问题是否比前者回答得... 对音乐的认识与理解,是否必须从社会-历史、文化学的背景条件下加以分析与研究才能够达到更为深层的认知?音乐本体分析是否是一种只能回答音乐“是怎样?”而不能回答音乐“为什么是怎样?”的浅层认知方式?它对这些问题是否比前者回答得更有深度?文章通过详细的对比分析与逻辑论证,对此作出不同于当下普遍“共识”的肯定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分析 文化学分析 音乐本体分析 认知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肖邦《革命练习曲》音乐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杰 《北方音乐》 2020年第12期19-20,共2页
正确的音乐作品分析有利于演唱者(或演奏者)将其自身的技巧与作品内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表达出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而音乐作品的分析,对于绝大多数从事音乐方向的工作者而言,往往停留在音乐形式(包括和声、旋律、音乐题材以及曲式结构)上... 正确的音乐作品分析有利于演唱者(或演奏者)将其自身的技巧与作品内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表达出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而音乐作品的分析,对于绝大多数从事音乐方向的工作者而言,往往停留在音乐形式(包括和声、旋律、音乐题材以及曲式结构)上的分析,也即"音乐本体"分析.如何更深层次把握音乐作品内涵,还需对此进行社会、历史方面的分析.肖邦《革命练习曲》作为华沙革命时期的烙印,不仅体现了肖邦精妙的作曲技法,更是涵盖了他那丰富的精神内涵.本文采用于润洋先生对《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法来进行本首作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邦 音乐形式分析 社会历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学分析:从文本到话语──西方音乐作品研究方法的哲学背景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诗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21,共11页
20世纪,关于音乐作品的综合研究,或“音乐学分析”,与西方文艺研究或批评一道,也显露出从文本分析到话语分析的转向。这一转向有其西方哲学背景:文本分析(“文本-语言学取向”)源于实证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思,也得益于哲学上... 20世纪,关于音乐作品的综合研究,或“音乐学分析”,与西方文艺研究或批评一道,也显露出从文本分析到话语分析的转向。这一转向有其西方哲学背景:文本分析(“文本-语言学取向”)源于实证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思,也得益于哲学上“语言的转向”及结构主义语言学;但文本分析又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社会学取向”)的挑战以及非理性主义(“作者-心理学取向”)与现代解释学(“读者-解释学取向”)的质疑;60年代后,随着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及解构主义的崛起,话语分析取代文本分析而成为文艺研究或批评方法的主流。音乐学分析应是文本分析、社会-历史分析、话语分析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学分析 文本分析 历史-社会分析 话语分析 音乐作品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中国的文化审视与命运忧思——评张丽军《乡土中国文化重建与新农民想象》
4
作者 李勇 席新蕾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7-219,共3页
作为“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最发达的一个题材创作类型,乡土文学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从这些研究来看,大致也显现出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研究者多具有不同程度的乡村生活经验--这和乡土文学创作者的情况有些类似;第二,这些研究... 作为“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最发达的一个题材创作类型,乡土文学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从这些研究来看,大致也显现出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研究者多具有不同程度的乡村生活经验--这和乡土文学创作者的情况有些类似;第二,这些研究多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视野出发,采用的也多是比较传统的社会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第三,这些研究一般都渗透着一种深切的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张丽军的《乡土中国文化重建与新农民想象》同样也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文化审视 农民想象 乡土文学 社会历史分析 悲悯情怀 张丽 乡土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