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日本继受德国民法的社会历史分析
1
作者
范雪飞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0-124,160,共6页
政界和知识界对德国的钦慕是日本继受德国民法的直接推动力,"迟到的强者"德国的崛起激励着日本,这奠定了日本继受德国民法的政治基础。德国学在日本法学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盛极一时,遮蔽了英国法和法国法在日本的光环,为日本继...
政界和知识界对德国的钦慕是日本继受德国民法的直接推动力,"迟到的强者"德国的崛起激励着日本,这奠定了日本继受德国民法的政治基础。德国学在日本法学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盛极一时,遮蔽了英国法和法国法在日本的光环,为日本继受德国民法奠定了社会和知识基础。日本通过新民法完成了立法继受德国民法,通过民法解释学完成了学说继受德国民法,立法继受并没有使日本民法全盘德国化,但学说继受却大有此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民法
立法继受
学说继受
社会历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音乐学分析:从文本到话语──西方音乐作品研究方法的哲学背景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诗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21,共11页
20世纪,关于音乐作品的综合研究,或“音乐学分析”,与西方文艺研究或批评一道,也显露出从文本分析到话语分析的转向。这一转向有其西方哲学背景:文本分析(“文本-语言学取向”)源于实证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思,也得益于哲学上...
20世纪,关于音乐作品的综合研究,或“音乐学分析”,与西方文艺研究或批评一道,也显露出从文本分析到话语分析的转向。这一转向有其西方哲学背景:文本分析(“文本-语言学取向”)源于实证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思,也得益于哲学上“语言的转向”及结构主义语言学;但文本分析又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社会学取向”)的挑战以及非理性主义(“作者-心理学取向”)与现代解释学(“读者-解释学取向”)的质疑;60年代后,随着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及解构主义的崛起,话语分析取代文本分析而成为文艺研究或批评方法的主流。音乐学分析应是文本分析、社会-历史分析、话语分析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学
分析
文本
分析
历史
-
社会
分析
话语
分析
音乐作品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乡土中国的文化审视与命运忧思——评张丽军《乡土中国文化重建与新农民想象》
3
作者
李勇
席新蕾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7-219,共3页
作为“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最发达的一个题材创作类型,乡土文学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从这些研究来看,大致也显现出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研究者多具有不同程度的乡村生活经验--这和乡土文学创作者的情况有些类似;第二,这些研究...
作为“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最发达的一个题材创作类型,乡土文学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从这些研究来看,大致也显现出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研究者多具有不同程度的乡村生活经验--这和乡土文学创作者的情况有些类似;第二,这些研究多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视野出发,采用的也多是比较传统的社会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第三,这些研究一般都渗透着一种深切的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张丽军的《乡土中国文化重建与新农民想象》同样也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文化审视
农民想象
乡土文学
社会历史分析
悲悯情怀
张丽
乡土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
被引量:
2
4
作者
贺来
李亚琪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2-137,共6页
阐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是深入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实质的重要维度。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需要从主题转换、根本旨趣及真理意义三方面进行分析。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方法及内容批判继...
阐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是深入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实质的重要维度。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需要从主题转换、根本旨趣及真理意义三方面进行分析。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方法及内容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将现象学主题“意识经验”转换到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分析中,逐步形成了立足于社会现实特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进而在对商品、货币、资本、劳动等物的形态的现象学理解下,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物象化世界”背后,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深层矛盾本质——“抽象对人的统治”;更进一步,“重构新型社会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真理”,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文明新形态及自由、正义的社会理想与价值追求。这一研究进路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之谜”,更展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所蕴含的现象学精神对于推进现实历史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现象学精神
社会历史分析
新型
社会
关系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论形态和现象的形成研究与方法问题
5
作者
詹艾斌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6-121,共6页
方法问题对于探讨相关文学理论形态与现象的形成显然是重要的。就文学主体性理论的形成而言,学界以往的研究存在揭示其"内在理路"和着眼于社会历史分析这两种基本路向。其实,从特定角度来看,主体性文论现象的形成还完全可以...
方法问题对于探讨相关文学理论形态与现象的形成显然是重要的。就文学主体性理论的形成而言,学界以往的研究存在揭示其"内在理路"和着眼于社会历史分析这两种基本路向。其实,从特定角度来看,主体性文论现象的形成还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社会学事件;由此,有必要运用知识社会学方法对之进行考察。在具体文学对象的研究中,不同方法的运用,也就自然会因之得出一些差异性的理解。显然,这对于有效地拓展、丰富和深化文学与文学理论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论形态和现象的形成研究
方法
内在理路
社会历史分析
知识
社会
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继受德国民法的社会历史分析
1
作者
范雪飞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0-124,160,共6页
文摘
政界和知识界对德国的钦慕是日本继受德国民法的直接推动力,"迟到的强者"德国的崛起激励着日本,这奠定了日本继受德国民法的政治基础。德国学在日本法学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盛极一时,遮蔽了英国法和法国法在日本的光环,为日本继受德国民法奠定了社会和知识基础。日本通过新民法完成了立法继受德国民法,通过民法解释学完成了学说继受德国民法,立法继受并没有使日本民法全盘德国化,但学说继受却大有此势。
关键词
日本民法
立法继受
学说继受
社会历史分析
分类号
D909.313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音乐学分析:从文本到话语──西方音乐作品研究方法的哲学背景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诗原
机构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21,共11页
文摘
20世纪,关于音乐作品的综合研究,或“音乐学分析”,与西方文艺研究或批评一道,也显露出从文本分析到话语分析的转向。这一转向有其西方哲学背景:文本分析(“文本-语言学取向”)源于实证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思,也得益于哲学上“语言的转向”及结构主义语言学;但文本分析又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社会学取向”)的挑战以及非理性主义(“作者-心理学取向”)与现代解释学(“读者-解释学取向”)的质疑;60年代后,随着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及解构主义的崛起,话语分析取代文本分析而成为文艺研究或批评方法的主流。音乐学分析应是文本分析、社会-历史分析、话语分析的整合。
关键词
音乐学
分析
文本
分析
历史
-
社会
分析
话语
分析
音乐作品
研究方法
分类号
J60-02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乡土中国的文化审视与命运忧思——评张丽军《乡土中国文化重建与新农民想象》
3
作者
李勇
席新蕾
机构
郑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7-219,共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现当代小说理论编年史》(1895-2022)编撰暨古典资源重释重构研究”(项目编号:22&ZD27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作为“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最发达的一个题材创作类型,乡土文学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从这些研究来看,大致也显现出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研究者多具有不同程度的乡村生活经验--这和乡土文学创作者的情况有些类似;第二,这些研究多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视野出发,采用的也多是比较传统的社会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第三,这些研究一般都渗透着一种深切的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张丽军的《乡土中国文化重建与新农民想象》同样也是如此。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文化审视
农民想象
乡土文学
社会历史分析
悲悯情怀
张丽
乡土中国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
被引量:
2
4
作者
贺来
李亚琪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2-137,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当代哲学发展趋向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自觉”(17JJD7200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唯物辩证法的重大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16ZDA242)
文摘
阐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是深入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实质的重要维度。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需要从主题转换、根本旨趣及真理意义三方面进行分析。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方法及内容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将现象学主题“意识经验”转换到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分析中,逐步形成了立足于社会现实特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进而在对商品、货币、资本、劳动等物的形态的现象学理解下,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物象化世界”背后,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深层矛盾本质——“抽象对人的统治”;更进一步,“重构新型社会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真理”,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文明新形态及自由、正义的社会理想与价值追求。这一研究进路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之谜”,更展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所蕴含的现象学精神对于推进现实历史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现象学精神
社会历史分析
新型
社会
关系
人类文明新形态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论形态和现象的形成研究与方法问题
5
作者
詹艾斌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6-121,共6页
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06WX25)
文摘
方法问题对于探讨相关文学理论形态与现象的形成显然是重要的。就文学主体性理论的形成而言,学界以往的研究存在揭示其"内在理路"和着眼于社会历史分析这两种基本路向。其实,从特定角度来看,主体性文论现象的形成还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社会学事件;由此,有必要运用知识社会学方法对之进行考察。在具体文学对象的研究中,不同方法的运用,也就自然会因之得出一些差异性的理解。显然,这对于有效地拓展、丰富和深化文学与文学理论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文论形态和现象的形成研究
方法
内在理路
社会历史分析
知识
社会
学方法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日本继受德国民法的社会历史分析
范雪飞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音乐学分析:从文本到话语──西方音乐作品研究方法的哲学背景
李诗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乡土中国的文化审视与命运忧思——评张丽军《乡土中国文化重建与新农民想象》
李勇
席新蕾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
贺来
李亚琪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文论形态和现象的形成研究与方法问题
詹艾斌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