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域外刑法违法性认识辨析及其与社会危害性认识之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唐稷尧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0-136,共7页
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中,违法性认识通过对责任的决定作用成为犯罪成立的重要因素。在中国,社会危害性认识也是犯罪构成要件主观罪过的重要内容。二者在形式上虽然存在差异,但其实质内容和存在的根据则具有一致性。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 社会危害性认识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故意的明知内容:社会危害性认识还是违法性认识 被引量:8
2
作者 薛瑞麟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68-174,共7页
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部分东欧国家以及我国,响起了一片倒社会危害性之声,仿佛它是破坏法制的"万恶之源"。与此相联系,国内一些学者在犯罪故意的明知内容上主张用违法性认识取代社会危害性认识。其实,在犯罪故意中,行为人明... 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部分东欧国家以及我国,响起了一片倒社会危害性之声,仿佛它是破坏法制的"万恶之源"。与此相联系,国内一些学者在犯罪故意的明知内容上主张用违法性认识取代社会危害性认识。其实,在犯罪故意中,行为人明知的社会危害性是对狭义社会危害性的认识。所谓的狭义社会危害性,是指对法益造成的实际危害或现实威胁,即李斯特倡导的实质违法性,它不包括犯罪主观方面和行为人的自身情况。这样的概念并不模糊,正如贝卡利亚所言,它是"任何中等智力的人都能够理解的"。在我国当前的国情条件下,坚持社会危害性认识说,仍是必要的、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及其认识 违法性认识 刑事违法性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美刑法法律错误理论及镜鉴
3
作者 龙天鸣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2-284,共13页
从学理基础看,英美刑法法律错误之争的本质系法哲学立场之争。法实证主义认为,公民具有知晓法律的义务,否认法律错误的抗辩能够激励公民学习法律以实现遵守法律的目的;法律道德主义认为,公民只能以遵守道德来遵守法律,因此(意图)遵守道... 从学理基础看,英美刑法法律错误之争的本质系法哲学立场之争。法实证主义认为,公民具有知晓法律的义务,否认法律错误的抗辩能够激励公民学习法律以实现遵守法律的目的;法律道德主义认为,公民只能以遵守道德来遵守法律,因此(意图)遵守道德者的法律错误应免责。从实践运行看,“不知法不免责”受到严重冲击。立法承认法律错误否定犯意或成立抗辩,而法院则通过解释犯意来处理法律错误;法律错误免责的合理标准与真实标准体现了两大学派的价值博弈。从价值评鉴上看,法律道德主义主观论更能回应对刑罚正当性问题的关切,其以“知错犯错”作为谴责依据与我国《刑法》第14条相符合;而英美刑法中搁置“事实”与“法律”的区分也是我国刑法体系运行值得借鉴与坚持的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错误 不知法不免责 法实证主义 法律道德主义 社会危害性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犯罪故意中的“明知”新探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开琦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64,共6页
我国犯罪故意中的"明知",是一种特有的刑法评价。"明知"是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时对自己行为有无违法性认识、或有无社会危害性认识。在犯罪故意中引入"违法性认识"的概念是不合适的,刑法学界的通说"... 我国犯罪故意中的"明知",是一种特有的刑法评价。"明知"是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时对自己行为有无违法性认识、或有无社会危害性认识。在犯罪故意中引入"违法性认识"的概念是不合适的,刑法学界的通说"社会危害性认识"也存在着理论上和适用上的不能忽视的缺陷。犯罪故意中"明知"的内容应是"危害性认识",这将判断故意犯罪的标准降到了一个普通人可以正常理解的标准,不仅可以纠正"违法性认识"的不当性,也将"社会危害性"可能忽视的个人法益保护的漏洞加以了填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故意 “明知” 违法性认识 社会危害性认识 危害性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中违法性错误与故意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心鉴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9-31,共3页
违法性错误,或称法律上的错误,或称禁止的错误,是刑法错误的一个种类,指行为人对于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的评价的歪曲反映。详言之,即行为人对于自己的行为在法律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以及应处怎样的刑罚的歪曲反映。这种认识错误... 违法性错误,或称法律上的错误,或称禁止的错误,是刑法错误的一个种类,指行为人对于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的评价的歪曲反映。详言之,即行为人对于自己的行为在法律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以及应处怎样的刑罚的歪曲反映。这种认识错误导致行为人对其行为的主观评价和法律的评价不一致,研究这种错误的日的在于认识这些“不一致”对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有无影响,有怎样影响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 行为人 社会危害性认识 认识错误 犯罪程度 免除刑事责任 刑法分则 法律 故意犯罪 我国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