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我国林木资源之刑法保护——盗伐林木罪的社会危害性之思考 被引量:9
1
作者 黄霞 唐双娥 董邦俊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9-122,共4页
森林资源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已迫在眉睫。我国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对森林资源犯罪都有所规定。作者通过盗伐林木罪与盗窃罪的社会危害性的比较分析,指出我国刑法重林木之经济价值有余,而生态价值不足。我国已加入WTO... 森林资源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已迫在眉睫。我国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对森林资源犯罪都有所规定。作者通过盗伐林木罪与盗窃罪的社会危害性的比较分析,指出我国刑法重林木之经济价值有余,而生态价值不足。我国已加入WTO,这不仅意味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且也意味着资源环境的全球化,为有力地保护我国森林资源,作者提出几点关于盗伐林木罪的刑事立法和有关环境保护立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资源 刑法保护 中国 盗伐林木罪 社会危害性 盗窃罪 社会危害性 犯罪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的统一─—与樊文先生商榷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立众 李晓龙 《政法论丛》 CSSCI 1998年第6期3-6,共4页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罪刑法定原则 犯罪概念 实质犯罪 刑事违法性 犯罪定义 立法者 犯罪的实质概念 刑法典 刑事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性评估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郅强 王昊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4,共6页
近年来,关于网络谣言的争议案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媒体以及学术界的关注。网络谣言本身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且当前我国法律中有关网络谣言的罪名体系为治理网络谣言提供的法律依据不够清晰,使得个别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谣言进入了网络谣... 近年来,关于网络谣言的争议案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媒体以及学术界的关注。网络谣言本身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且当前我国法律中有关网络谣言的罪名体系为治理网络谣言提供的法律依据不够清晰,使得个别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谣言进入了网络谣言罪名体系的制裁范围之内,造成了司法困境。针对这一问题,从"社会危害性"这一核心概念出发,重点研究违法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性,即是网络谣言对谣言受众生活影响的累加,通过三元素法对网络谣言社会危害性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通过健全相关法制、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增强管理机构及评估人员专业化、提高民众认知谣言的能力、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等途径,不断探索网络谣言治理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社会危害性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益与社会危害性之关系辩证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46,156,共11页
法益概念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存在紧密的内在关联。实证主义的法益概念未能揭示犯罪的本质,不宜采纳。从前实定的法益概念出发,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故应基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对法益进行定义。将法益界定为社会利益、文化价值、道... 法益概念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存在紧密的内在关联。实证主义的法益概念未能揭示犯罪的本质,不宜采纳。从前实定的法益概念出发,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故应基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对法益进行定义。将法益界定为社会利益、文化价值、道德秩序或宪法价值的见解以及我国传统的社会关系说均不能妥当阐释"社会危害"的内涵。根据社会系统理论,社会危害性是指社会系统的失效,而刑法的任务正是在于通过保护法益维持社会系统的存续。与此相应,法益应当是指社会共同生活的必要外在条件。社会危害性理论有助于实现法益概念的刑事政策机能,但无法替代法益概念的解释论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法益 利益说 状态说 社会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阶段医药行业商业贿赂的特点、社会危害性及其治理对策 被引量:3
5
作者 魏春福 潘云华 陈景荣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7年第12期826-827,841,共3页
文章从现阶段医药行业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入手,归纳出医药行业商业贿赂具有6个方面的特点,进而阐述了医药行业商业贿赂的社会危害性,并从4个方面提出了治理医药行业商业贿赂的对策。
关键词 医药行业 商业贿赂 特点 社会危害性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及其关系论 被引量:14
6
作者 聂立泽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0-64,共5页
该文通过对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概念的解析,以及对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两者关系的探讨,阐明了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即社会危害性决定刑事违法性,刑事违法性征表社会危害性,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刑事法律上犯罪... 该文通过对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概念的解析,以及对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两者关系的探讨,阐明了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即社会危害性决定刑事违法性,刑事违法性征表社会危害性,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刑事法律上犯罪的完整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立法 刑法 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身危险性之界定及其与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的关系——基于刑法学与陈兴良教授商榷 被引量:16
7
作者 马荣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7-153,共7页
人身危险性如何界定及其与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的关系是刑法理论中两个极为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直接关系犯罪的本体构成,进而关系刑法正义与刑法功利的实现。而只有立于刑法正义和刑法功利,我们才能对这两个问题作出正确解... 人身危险性如何界定及其与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的关系是刑法理论中两个极为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直接关系犯罪的本体构成,进而关系刑法正义与刑法功利的实现。而只有立于刑法正义和刑法功利,我们才能对这两个问题作出正确解答:人身危险性独立于主观恶性而包容于社会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身危险性 主观恶性 社会危害性 正义 功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危害性理论与实质刑法观的关联关系与风险防范 被引量:16
8
作者 魏东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6-113,共8页
社会危害性理论与法益理论确实可以成为实质刑法观的理论基础,但是社会危害性理论与实质刑法观的关联性比较复杂,并非如部分学者所提示的那样一一对应。就持有传统社会危害性理论立场的学者而言,他们其实并非可以简单地归入实质刑法观立... 社会危害性理论与法益理论确实可以成为实质刑法观的理论基础,但是社会危害性理论与实质刑法观的关联性比较复杂,并非如部分学者所提示的那样一一对应。就持有传统社会危害性理论立场的学者而言,他们其实并非可以简单地归入实质刑法观立场;而主张改革完善传统社会危害性理论的部分学者,反而坚持实质刑法观立场。在中国语境下,实质刑法观面临的风险与批评,主要根源就在于作为实质刑法观理论基础的社会危害性理论具有太过强大的解释功能,且实质解释论的功能表现包括了保障人权的正面功能与严重侵犯人权的负面功能的两面,呈现出矛盾属性。为了防范风险,不但需要发展实质刑法观,而且需要完善社会危害性理论。单面的实质刑法观或者保守的实质刑法观,主张通过实质罪刑法定原则的限制、实质犯罪论的限制与实质司法解释权的限制,以有效防范开放的实质刑法观可能存在的侵蚀人权保障机能的风险,因而应当成为当下中国最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法益 开放的实质刑法观 保守的实质刑法观 司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域外刑法违法性认识辨析及其与社会危害性认识之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唐稷尧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0-136,共7页
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中,违法性认识通过对责任的决定作用成为犯罪成立的重要因素。在中国,社会危害性认识也是犯罪构成要件主观罪过的重要内容。二者在形式上虽然存在差异,但其实质内容和存在的根据则具有一致性。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 社会危害性认识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危害性的刑法地位刍议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国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0-126,共7页
社会危害性的刑法地位是困扰刑法学界多年的重大理论问题。在对现代刑事法治和罪刑法定的冀望中,刑法学界对社会危害性概念给予了批判和反思,诸多学者将社会危害性视为现代刑事法治之反动,社会危害性在罪刑法定面前迅速"祛魅"... 社会危害性的刑法地位是困扰刑法学界多年的重大理论问题。在对现代刑事法治和罪刑法定的冀望中,刑法学界对社会危害性概念给予了批判和反思,诸多学者将社会危害性视为现代刑事法治之反动,社会危害性在罪刑法定面前迅速"祛魅"。然而,在争议远未止息的今天,这种全面否定社会危害性刑法地位并将其视为现代刑事法治对立面的观点有失偏颇。对社会危害性本身的理解,应站在理性的立场,注重其功能的还原。社会危害性对刑事立法的决定作用以及在刑事司法中的出罪功能,说明其在现代刑事法治语境中仍不可或缺,具有理论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概念 社会危害性 罪刑法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毒驾入刑”的正当性诉求——兼议“社会危害性”的判断和取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包涵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3-149,共7页
"毒驾入刑"既是民声与民意的广泛体现,也是诸多学者着力推动的立法目标。在论证"毒驾入刑"的正当性时,社会危害性的判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刑法基本理论上看,社会危害性是传统的刑法规范对于犯罪的实质性描述之一,... "毒驾入刑"既是民声与民意的广泛体现,也是诸多学者着力推动的立法目标。在论证"毒驾入刑"的正当性时,社会危害性的判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刑法基本理论上看,社会危害性是传统的刑法规范对于犯罪的实质性描述之一,对于社会危害性的理论地位也正在经历激烈的争论,因此以社会危害性的严重程度论证"毒驾入刑"的正当性,不具有逻辑上周延,也不符合目前的刑法思潮。"毒驾入刑"的正当性,应当从毒驾的行为性质、毒驾行为对法益的侵害性以及刑法介入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抛除社会危害性的参与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驾入刑” 正当性 社会危害性 犯罪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故意的明知内容:社会危害性认识还是违法性认识 被引量:8
12
作者 薛瑞麟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68-174,共7页
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部分东欧国家以及我国,响起了一片倒社会危害性之声,仿佛它是破坏法制的"万恶之源"。与此相联系,国内一些学者在犯罪故意的明知内容上主张用违法性认识取代社会危害性认识。其实,在犯罪故意中,行为人明... 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部分东欧国家以及我国,响起了一片倒社会危害性之声,仿佛它是破坏法制的"万恶之源"。与此相联系,国内一些学者在犯罪故意的明知内容上主张用违法性认识取代社会危害性认识。其实,在犯罪故意中,行为人明知的社会危害性是对狭义社会危害性的认识。所谓的狭义社会危害性,是指对法益造成的实际危害或现实威胁,即李斯特倡导的实质违法性,它不包括犯罪主观方面和行为人的自身情况。这样的概念并不模糊,正如贝卡利亚所言,它是"任何中等智力的人都能够理解的"。在我国当前的国情条件下,坚持社会危害性认识说,仍是必要的、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及其认识 违法性认识 刑事违法性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法逐出注释刑法领域的社会危害性——社会危害性研究40年(1978—2018)的共识与再聚焦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燕山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27,共8页
社会危害性是我国犯罪概念的核心,也是传统刑法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地位,从核心或本质特征到与刑事违法性共同作为犯罪的本质特征相互制约犯罪的成立。共识的达成,得益于刑法学理论界不遗余力地译介欧陆刑法理论,以及犯罪概念宜... 社会危害性是我国犯罪概念的核心,也是传统刑法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地位,从核心或本质特征到与刑事违法性共同作为犯罪的本质特征相互制约犯罪的成立。共识的达成,得益于刑法学理论界不遗余力地译介欧陆刑法理论,以及犯罪概念宜采取何种形式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匹配,危害的实质是对社会关系的侵害还是对法益的侵害,社会危害性是在犯罪构成内评价还是并行评价等问题的持续争论。但是现有的研究,存在学术史方面梳理不够,西化现象严重导致主体性和创新性不足,缺少必要的实证方面的考察,理论上的争议未必是现实真问题等现象;社会危害性是否必须应逐出注释刑法领域,远未达成共识,这些应成为未来学界继续关注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罪刑法定原则 法益 犯罪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权保障视野下的社会危害性功能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詹红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535-540,共6页
社会危害性通过发挥其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法解释上的功能,具有人权保障的作用。这与现代刑法的人权保障的价值取向是暗合的。具体而言,在刑事立法上,社会危害性可以合理划定犯罪圈功能、进行犯罪分类;在刑事司法上,社会危害性具... 社会危害性通过发挥其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法解释上的功能,具有人权保障的作用。这与现代刑法的人权保障的价值取向是暗合的。具体而言,在刑事立法上,社会危害性可以合理划定犯罪圈功能、进行犯罪分类;在刑事司法上,社会危害性具有出罪功能和不诉功能;在刑法解释上,社会危害性是与实质的刑法解释观相吻合的,凸现刑法实质正义的价值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人权保障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危害性认识在经济刑法中的适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焱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6-65,共10页
我国刑法的"故意"要求行为人有社会危害性认识作为积极要素,而认识错误则是阻却故意成立的消极因素。我国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与德国刑法中的实质违法性类似,在经济刑法领域的适用仍应坚持社会危害性认识标准,同时要关注事实... 我国刑法的"故意"要求行为人有社会危害性认识作为积极要素,而认识错误则是阻却故意成立的消极因素。我国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与德国刑法中的实质违法性类似,在经济刑法领域的适用仍应坚持社会危害性认识标准,同时要关注事实认识错误和法律认识错误的情形,在行为人能举证证明自己发生认识错误属于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当减免其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 社会危害性 认识错误 经济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危害性的矛盾结构及其功能性蕴涵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晓辉 《杭州商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46-50,共5页
刑法意义上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行为的固有属性 ,而是社会主流群体作出的一种负价值评价。社会危害性是主观与客观 ,客观性与可知性 ,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应该把社会危害性理解为一种有层次的矛盾结构关系 ,除了内容上主客观的对立统一 ... 刑法意义上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行为的固有属性 ,而是社会主流群体作出的一种负价值评价。社会危害性是主观与客观 ,客观性与可知性 ,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应该把社会危害性理解为一种有层次的矛盾结构关系 ,除了内容上主客观的对立统一 ,其与犯罪其他特征构成矛盾关系以外 ,社会危害性还与其对立面即非社会危害性因素构成外部矛盾结构。社会危害性作为一种理念存在我国刑法中 ,从应然和实然的不同层面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起着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的功能。在罪刑法定原则下 ,社会危害性并非判断犯罪成立与否的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矛盾结构 功能 罪刑法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本位视域下的社会危害性理论
17
作者 关慧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1-155,共5页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传统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科学发展观要求人本位的内涵进一步深化,外延进一步扩展,将环境的生态价值纳入视野。作为我国刑法体系的基石,社会危害性理论尚不能适应当前社会背景下有效惩治环境犯罪的实践要求。只有...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传统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科学发展观要求人本位的内涵进一步深化,外延进一步扩展,将环境的生态价值纳入视野。作为我国刑法体系的基石,社会危害性理论尚不能适应当前社会背景下有效惩治环境犯罪的实践要求。只有实现社会危害性理论由人本位向生态本位的延伸,并以此为指导完善环境刑事立法,才能有效惩治环境犯罪,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环境犯罪 人本位 生态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要素
18
作者 赵永琛 《学习与探索》 198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和本质的特征。这是一个公认的刑法原理。但是,犯罪的社会危害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的一般要素包含有哪些内容,对此,我国刑法学界大多只是根据刑法条文作了一些解释性的论述而已。这显然是不够的...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和本质的特征。这是一个公认的刑法原理。但是,犯罪的社会危害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的一般要素包含有哪些内容,对此,我国刑法学界大多只是根据刑法条文作了一些解释性的论述而已。这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的学说,作一初步的探讨,就教于法学界。任何一部刑法所规定的犯罪都是以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为基本要素的。这一要素决定着某个行为是否属于犯罪,或者犯罪的轻重程度。所谓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乃是指因行为人侵犯了刑事法律规范而给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带来危害的行为属性。为了理解这一定义的方便起见,我认为有必要说明一下人的行为属性问题。我们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犯罪行为 统治秩序 行为人 社会成员 我国刑法 心理秩序 危害社会 马克思主义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关于社会危害性的再认识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立红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46-51,共6页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犯罪成立 社会相当性 刑事违法性 犯罪概念 伦理评价 伦理维持 法与伦理 形式合理性 大陆法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新论 被引量:12
20
作者 青锋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4-27,共4页
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社会特征,对判定罪与非罪,区分其界限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关于社会危害性的基本含义,却有很多不同的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事实说。主张该说的同志有的将社会危害性表述为指行为在客观上实际造成或可能造... 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社会特征,对判定罪与非罪,区分其界限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关于社会危害性的基本含义,却有很多不同的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事实说。主张该说的同志有的将社会危害性表述为指行为在客观上实际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客观行为 危害社会 作为犯罪 社会关系 事实说 行为事实 属性 客观存在 犯罪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