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逻辑、集体智慧与社会博弈:论新媒体大众批评的性质
1
作者 孟隋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8,共8页
新媒体大众批评产生了一些不同于传统文艺批评的全新性质。首先,新媒体大众批评不是孤立的批评文本,而是通过众多参与者交互形成的关系网络,它使用“涌现”的策略产生优质批评。其次,它能够通过“涌现”和整体的方式呈现“集体智慧”,... 新媒体大众批评产生了一些不同于传统文艺批评的全新性质。首先,新媒体大众批评不是孤立的批评文本,而是通过众多参与者交互形成的关系网络,它使用“涌现”的策略产生优质批评。其次,它能够通过“涌现”和整体的方式呈现“集体智慧”,从而为人们提供文艺批评上的洞见。最后,它为社会群体的不同观点提供了社会博弈的批评场域,让批评文本具有亲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大众批评 网络逻辑 集体智慧 社会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博弈与公共理性:义务教育“公民同招”的治理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毅 李纪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5-126,共1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修订标志着“公民同招”政策进入全面落地阶段,其旨在解决义务教育招生乱象问题,追求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和普惠的基本价值。但同时也引发了各界对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教育与社会等多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修订标志着“公民同招”政策进入全面落地阶段,其旨在解决义务教育招生乱象问题,追求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和普惠的基本价值。但同时也引发了各界对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教育与社会等多元价值的争议。这种社会争议体现的是招生政策背后所涉及的多元利益主体博弈。而政策实施的不确定性又会带来认识、执行、规范层面的诸多风险。从公办与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政府与教育职能部门、家长与学生、教育相关产业等不同群体的利益博弈分析政策实施的利益调整与影响,通过检视义务教育政策的治理逻辑,从制度发生学的视角建构起多元互利性的教育治理公共理性。以义务教育的公益性为价值基础,市场机制和政府适度干预相结合以防范“公民同招”的落地风险。进而兼得义务教育招生治理的效能最大化与政策内在价值承载最大化,探索和完善义务教育“公民同招”的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同招 义务教育 社会博弈 公共理性 教育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与博弈论相融合:社会博弈论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水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60,177,共9页
随着博弈论在社会科学领域里被日益广泛地应用,经典博弈论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当前差距值得深入反思和探讨。本文试图理清博弈论在社科领域中发展的一些方法脉络,特别是社会学与博弈论的融合方式。并在此基础之上介绍笔者所谓的"社会... 随着博弈论在社会科学领域里被日益广泛地应用,经典博弈论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当前差距值得深入反思和探讨。本文试图理清博弈论在社科领域中发展的一些方法脉络,特别是社会学与博弈论的融合方式。并在此基础之上介绍笔者所谓的"社会博弈论",它表现为三个层次:结构博弈、镶嵌式博弈和"结构—博弈—功能主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博弈 结构博弈 镶嵌式博弈 结构—博弈—功能主义 聚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博弈:后单位制时代维权抗争的逻辑——基于一起破产企业的实证分析
4
作者 罗强强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3-147,158,共6页
集体维权抗争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本文以一个破产企业的集体行动为例,展现了在后单位制时代,原子化的居民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策略性地维护自身利益。研究发现,当强势的利益集团利用生存博弈获得更多的利益,并且严重... 集体维权抗争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本文以一个破产企业的集体行动为例,展现了在后单位制时代,原子化的居民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策略性地维护自身利益。研究发现,当强势的利益集团利用生存博弈获得更多的利益,并且严重威胁到原子化居民的利益时,道德博弈作为生存博弈的协调机制的功能也开始发挥作用。原子化的居民通常会消失到无知之幕的背后去重构道德体系,利用大字报、骂街、问题社会化等手段,通过道德博弈对强势对手在生存博弈中破坏了的社会结构进行重建,从而在博弈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博弈 后单位制 维权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博弈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程广云 韩璞庚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4-68,共5页
博弈论是行为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原则上适用于一切社会科学。哲学是在最一般、最普遍意义上应用理性人假设以及博弈论方法 ,因此 ,对社会交往论与社会博弈关系和建立在对称和不对称条件下的人与自然界和人与人的静态和动态博弈模型 ,历... 博弈论是行为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原则上适用于一切社会科学。哲学是在最一般、最普遍意义上应用理性人假设以及博弈论方法 ,因此 ,对社会交往论与社会博弈关系和建立在对称和不对称条件下的人与自然界和人与人的静态和动态博弈模型 ,历史选择论与历史博弈论以及社会博弈、战略选择与制度安排的关系 ,等都需要研究。社会博弈一旦建立 ,引进行为科学的实验模型和行为科学的数量分析。就有可能使人的哲学以及社会历史哲学转变成为人的科学以及社会历史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博弈理论 社会科学 历史选择论 行为科学 理性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行动理论视角下人工智能参与社会实践的规则冲突——以人工智能辅助驾驶中的行动困境为例
6
作者 陈氚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92,共10页
人工智能参与社会实践这一现象,引发了与人工智能参与传统生产活动时不同的制度问题。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制度合法性逻辑与真实实践逻辑分离的现象,导致人工智能独立行动的能力并不仅取决于技术能力进步,而是受到规则冲突的内在制约。在... 人工智能参与社会实践这一现象,引发了与人工智能参与传统生产活动时不同的制度问题。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制度合法性逻辑与真实实践逻辑分离的现象,导致人工智能独立行动的能力并不仅取决于技术能力进步,而是受到规则冲突的内在制约。在人工智能辅助驾驶案例中,完美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工智能行动者,难以在与不完全遵守规则的人类行动者博弈中保证效率上的实用性;而机器学习路线下的人工智能行动者,通过学习人类行动者的驾驶行为,却有可能通过违反规则获得效率上的实用性。人类行动者的实践逻辑和完美遵守制度的理性之间的差别,使得人工智能在参与更广泛的现实社会实践时,将面临严格遵循合法性制度和学习模拟人类真实运作制度之间的行动困境,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推动社会既定规则的变革,以规则校准适应新的数字社会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社会博弈 “老实人”模型 “潘多拉”模型 规则校准 社会行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暴力结构的新变化
7
作者 石勇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1-21,共1页
任何社会都难以根除暴力,这是人性和社会博弈的一个相当令人遗憾的结果。就目前中国而言,暴力的结构,在刑事犯罪、人际暴力冲突、利益冲突的暴力解决、社会结构性暴力、官民冲突之外,叠加了两种更能营造恐惧的暴力:社会生存和心理... 任何社会都难以根除暴力,这是人性和社会博弈的一个相当令人遗憾的结果。就目前中国而言,暴力的结构,在刑事犯罪、人际暴力冲突、利益冲突的暴力解决、社会结构性暴力、官民冲突之外,叠加了两种更能营造恐惧的暴力:社会生存和心理竞争中的失败者对社会的“报复”,以及心理、性格畸形者的引爆式杀人——对这两种暴力,社会防御体系相当脆弱,甚至不存在,无论是国家力量还是民众,无力感都油然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暴力 社会结构 暴力冲突 心理竞争 社会博弈 刑事犯罪 利益冲突 社会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产业振兴背景下组织结构探讨--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
8
作者 谷晨 余军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118-120,共3页
为了应对国际市场的萎缩、解决我国发展方式中积累的深层矛盾,《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陆续出台并实施。组织生产方式的选择将极大地影响重点产业的格局和效能提升。本文使用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社会资本研究范式,将企业组织、产业组... 为了应对国际市场的萎缩、解决我国发展方式中积累的深层矛盾,《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陆续出台并实施。组织生产方式的选择将极大地影响重点产业的格局和效能提升。本文使用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社会资本研究范式,将企业组织、产业组织和宏观结构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探讨,论证了重点产业中组织结构的设计必须有利于增加产业内社会资本存量。同时借助社会资本理论和重复博弈模型的构建,推导出重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依托的结构模式应该是网络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产业社会资本重复博弈嵌入网络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企改革中社会保险深层次问题研究──兼谈国企改革社会保险体系重塑 被引量:1
9
作者 边俊杰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1年第5期35-39,共5页
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依靠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保证。对在国企改革和保险体系制度变迁过程中深层次问题如养老保险金隐性债务、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和下岗失业压力逐渐加重等的解决,应该依据国情,按照利益协调和社会... 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依靠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保证。对在国企改革和保险体系制度变迁过程中深层次问题如养老保险金隐性债务、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和下岗失业压力逐渐加重等的解决,应该依据国情,按照利益协调和社会博弈的思路,具体采取有效措施并注重对社会保险体系的总体重塑,使其发挥整体协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社会保险体系 社会福利博弈 利益协调 国有企业 财政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视角下3PCCL企业行为负外部性与政府规制效率
10
作者 课题组 徐广姝 +2 位作者 梁晨 吴琳 李元一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7-116,共10页
在企业组成的社会网络中,网络成员(企业)不规范行为引发的负外部性影响了政府规制的效率。将库诺特博弈模型应用于第三方冷链物流(3PCCL)企业社会网络中,模拟分析3PCCL企业在社会网络中的不规范行为及其传播机理,探讨网络成员(企业)不... 在企业组成的社会网络中,网络成员(企业)不规范行为引发的负外部性影响了政府规制的效率。将库诺特博弈模型应用于第三方冷链物流(3PCCL)企业社会网络中,模拟分析3PCCL企业在社会网络中的不规范行为及其传播机理,探讨网络成员(企业)不规范行为所引起的负外部性对政府规制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且仅当政府规制发挥作用并执行到位,存在一组最优策略使得3PCCL企业的社会网络中各企业收益达到最大;邻居企业及非邻居企业不规范行为的努力程度分别对目标企业的收益值产生正、负影响;网络规模及网络密度的增加对3PCCL不规范行为的努力程度产生负向影响,且随着网络密度的增加,3PCCL企业的均衡成本先降低后上升,均衡流通数量、均衡收益与之相反,规制的有效性呈倒U型变化。因此,应加强对各类不规范行为的专项整治力度,适度干预企业社会网络建设,增强规制措施与市场环境监管的拟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PCCL企业 负外部性 规制效率 不规范行为 社会网络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三维结构要素及其关系 被引量:21
11
作者 姚绩伟 何潮 +2 位作者 许文鑫 袁毅 丁秀诗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0,共7页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已成为我国政府深切关怀和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是建设和完善其服务体系的重要前提。研究认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包括服务提供者、服务...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已成为我国政府深切关怀和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是建设和完善其服务体系的重要前提。研究认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包括服务提供者、服务享有者和服务本身的三维结构要素,其各结构要素间的关系表现为提供者和享有者以服务本身为纽带而进行的一场社会博弈式的动态调节过程,提供者、享有者与服务本身借以体育产品实际供给状况、公众体育需求满足程度和反馈调节途径等做出相应调整,最终向社区公众提供优质和惠及全民的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 三维结构要素 社会博弈 动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所有制之争应该从主义回归到方法——兼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自发演生的障碍与动力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曾永昌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31,共9页
我们需要检讨主义与精英决定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模式。现行土地社区所有制模式并不适合当代中国。在传统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决策体制既定的框架下 ,由于意识形态、信息不对称、个人偏好以及制度设计者的政府属性等原因 ,社会生产力对产... 我们需要检讨主义与精英决定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模式。现行土地社区所有制模式并不适合当代中国。在传统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决策体制既定的框架下 ,由于意识形态、信息不对称、个人偏好以及制度设计者的政府属性等原因 ,社会生产力对产权制度的真实需求很难通过制度精英反映出来。中国土地产权制度面对两难选择 ,改革现行主义与精英决定制度模式是必然选择。我们需要参考美国土地产权制度 ,建立社会参与制度博弈的自发演生决策体制 ,而精英设计与社会博弈结合是可能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权 土地所有制 制度路径 从主义回归方法 精英设计 社会博弈 自发演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能力差异在产权起源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大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22,共5页
基于近年来新政治经济学关于产权起源的讨论,通过探索产权制度的形成与确立过程,描述了政府出现的内在机理。运用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提出并证明了一个假设:社会主体在暴力与生产能力方面的差异性在产权形成与确立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近年来新政治经济学关于产权起源的讨论,通过探索产权制度的形成与确立过程,描述了政府出现的内在机理。运用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提出并证明了一个假设:社会主体在暴力与生产能力方面的差异性在产权形成与确立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博弈中最初的暴力垄断可能就是源于暴力与生产的比较优势所形成的专业化分工;这种比较优势的变化则是引发制度变迁的一个内在动力。同时,政府在诞生之初或许并不像以往文献所说的那样,仅仅是产权制度的"第三方实施机制",而很可能是在社会博弈中衍生出来的一个内生性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差异 产权制度 政府 社会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视角看中国“入世”
14
作者 侯开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67-169,共3页
中国入世之难与长期的“富人俱乐部”论不无关系,“入世”对中国具有巨大的历史象征性。国人应在中共共“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全球化趋势,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儒家文化并不矛盾。
关键词 “富人俱乐部”论 社会博弈 费厄泼赖 世界公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政法规影响下的民国广州沿江商业空间特征——以长堤周边路段骑楼底空间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心宇 姜省 《南方建筑》 2020年第6期76-83,共8页
民国初期开始的市政法规颁行是近代广州城市演进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需评估其对城市空间转型造成的影响。以微小尺度的城市空间为观察窗,以民国时期广州市政法规的演进为切入点,研究自清末民初至1930年代广州沿江商业街长堤的空间特征,对... 民国初期开始的市政法规颁行是近代广州城市演进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需评估其对城市空间转型造成的影响。以微小尺度的城市空间为观察窗,以民国时期广州市政法规的演进为切入点,研究自清末民初至1930年代广州沿江商业街长堤的空间特征,对比其周边两段典型街道的骑楼底空间演变,探究近代市政法规引导城市空间转型与发展的过程。认为源自不同社会团体博弈与平衡的市政法规演变,直接作用于商业空间并重塑其形态,决定了近代广州的沿江街道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广州市政法规 市政管理 骑楼底空间 社会团体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