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安体富 王海勇 《经济研究参考》 2005年第19期9-20,共12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公共财政建设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统筹经济 国内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对外开放 步伐 要求 十六届三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解决“三农”问题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恩奉 叶翠青 +1 位作者 管治华 王召远 《经济研究参考》 2006年第73期14-24,共11页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 “三农”问题 “五个统筹” 城乡经济社会 十六届三中全会 经济与社会发展 工业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行省管县(市)财政体制 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华新 《经济研究参考》 2005年第38期38-42,共5页
一、湖北省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湖北省实行的是省直管县"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实行的是省管市(州)、市(州)管县的分税制财政体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湖北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一、湖北省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湖北省实行的是省直管县"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实行的是省管市(州)、市(州)管县的分税制财政体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湖北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GDP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连续上了几个大的台阶.但同全国兄弟省市相比,湖北省的主要经济指标差距越来越大;全省区域内城乡、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尤其是以江汉平原为代表的产粮(棉)大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县乡财政矛盾比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世纪80年代 分税制财政体制 行省 90年代中期 地方财政收入 主要经济指标 经济社会发展 分税制改革 1994年 现代化建设 GDP总量 改革开放 县域经济 城市经济 江汉平原 县乡财政 湖北省 区域内 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财政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国绪 《经济研究参考》 2006年第80期40-45,共6页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财政对策 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与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 财政发展 社会事业 发展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协调思想探析
5
作者 张雷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19,共4页
本文从马克思关于社会协调的含义、对资本主义所谓"协调"的批判、实现社会协调的条件以及马克思社会协调的价值指向等方面,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协调的思想进行了梳理,在切进其思想历程中把握马克思社会协调思想的内在逻辑和精神... 本文从马克思关于社会协调的含义、对资本主义所谓"协调"的批判、实现社会协调的条件以及马克思社会协调的价值指向等方面,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协调的思想进行了梳理,在切进其思想历程中把握马克思社会协调思想的内在逻辑和精神实质,从而彰显其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 社会协调 共同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的社会协调发展理论
6
作者 淦家辉 谢向阳 《宜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5-27,共3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有别于传统的发展理论。邓小平根据我国的客观实际,超越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视野,提出了社会协调发展理论。他强调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妥善处理好社会内部及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积极、全面、极具远见的发展理论。
关键词 邓小平 社会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 社会协调发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财政地区政策,促进地区间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7
作者 徐放鸣 邱江涛 《经济研究参考》 1996年第ZD期32-38,共7页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我国今后十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重大方针之一。国家财政负有协调地区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应当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我国今后十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重大方针之一。国家财政负有协调地区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应当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要求,在“九五”期间,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地区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将重点讨论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地区政策及其影响,并根据目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提出进一步调整和改革财政地区政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政策 中西部地区 地区间 特殊经济区域 社会协调发展 一般性转移支付 中央财政 税收优惠政策 地方财政 中央与地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手抓”与社会协调发展
8
作者 叶志华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3-27,共5页
●协调发展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要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坚持社会主义的保证。 ●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迫切要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协调发展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要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坚持社会主义的保证。 ●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迫切要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改革开放胜利的保证。 ●从安邦治国高度,树立社会协调发展的正确观念,做到“两手抓”的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社会协调发展 邓小平 工业文明综合症 改革开放 我国社会 安邦治国 社会主义道路 文化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协调发展中的就业及若干相关问题
9
作者 李岚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80-82,共3页
本文以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讨论了树立就业优先的发展原则,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及中小企业,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若干问题。
关键词 社会协调发展 就业优先 中小企业融资 经济增长模式 盈利能力 国有商业银行 第三产业 发展原则 健全 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评介
10
作者 汤夺先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0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关键词 社会协调发展 民族地区经济 中国西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评介 西部大开发 科学发展观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11
作者 武晟 《现代哲学》 1997年第4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邓小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协调持续发展 社会协调 “两手抓” 社会发展战略 “三步走”发展战略 战略方针 改革开 战略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银行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2
作者 杨小苹 《浙江金融》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5,共2页
温家宝总理在去年的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曾经说过.2008年中国经济难,主要是难在不确定因素太多。现在看来,去年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最为特殊的一年。在这一年我们既向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并成功举办了... 温家宝总理在去年的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曾经说过.2008年中国经济难,主要是难在不确定因素太多。现在看来,去年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最为特殊的一年。在这一年我们既向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并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也经受了雪灾、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的艰难挑战。前所未有的喜忧掺杂.让2008年以来的一切变得扑朔迷离,也让未来的科学发展之路多了几分艰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学习实践 银行业 国际金融危机 改革开放 记者招待会 温家宝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撬动资源禀赋促进呼伦贝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3
作者 王建民 《北方金融》 2017年第7期80-82,共3页
现代金融理论认为,金融体系透过杠杆效应,集中吸纳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存我周经济发展步人新常态背景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义则更为突出。
关键词 现代金融理论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呼伦贝尔 资源禀赋 经济发展 杠杆效应 金融体系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民政工作 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
14
作者 罗筱玉 《社会工作》 2004年第7期18-20,共3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关健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民政部门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必须立足民政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 农村社区建设 民政工作 统筹城乡 村落社区 城市社区建设 城乡社区 社会主义建设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邓小平的社会协调发展论
15
作者 陈福雄 《现代哲学》 1998年第2期46-49,35,共5页
关键词 《邓小平文选》 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 经济发展 官僚主义 社会发展 波浪式前进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社会主义本质 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16
作者 李宗桂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11,共1页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国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 物质文明的...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国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 物质文明的发达与精神文明的昌盛,是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基本标志。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早已科学地揭明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如果仅有物质文明的发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 社会协调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十四届六中全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协调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传承、社会协调与公信增益:电视综艺节目公益创新的新路径——以《见字如面》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佳宝 吴思思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6期85-86,共2页
泛娱乐背景下电视综艺节目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同质化、媚俗化严重的电视综艺节目市场中进行创新突围,实现娱乐性与公益性并存的电视综艺节目良性发展,成为电视综艺节目革新的关键性议题。论文以《见字如面》为例,从文化传承、社会协调... 泛娱乐背景下电视综艺节目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同质化、媚俗化严重的电视综艺节目市场中进行创新突围,实现娱乐性与公益性并存的电视综艺节目良性发展,成为电视综艺节目革新的关键性议题。论文以《见字如面》为例,从文化传承、社会协调与公信增益这三条线索探讨电视综艺节目公益创新困境中独辟蹊径的方式,为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社会协调 公信度 公益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度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常烃 贾玉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96,共6页
为了实现京津冀三地水资源-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的目的,构建了京津冀水资源-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以2007~2016年为研究时间段,综合运用熵值法、AHP法、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计算等分析了各子系统和综合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及系统... 为了实现京津冀三地水资源-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的目的,构建了京津冀水资源-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以2007~2016年为研究时间段,综合运用熵值法、AHP法、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计算等分析了各子系统和综合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及系统的协调程度。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区域内部存在着分化现象,综合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北京、天津、河北;河北水资源相对丰富而经济社会相对落后,天津的水资源水平发展最慢。②三地耦合度均高于耦合协调度,整体而言,水资源-经济-社会系统水平朝向愈加协调的方向发展,2016年天津、河北达到了高水平-高度协调状态,北京达到了高水平-极度协调状态。基于上述分析结果,从各子系统的发展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促进京津冀三地的水资源-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 耦合度 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实现水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程静 《中国水利》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114,共3页
在梳理当前北京市水资源形势和对北京市现行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新形势下北京市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水利部确立"三条红线"的部署要求,提出了北京市进一步建立健... 在梳理当前北京市水资源形势和对北京市现行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新形势下北京市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水利部确立"三条红线"的部署要求,提出了北京市进一步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条红线 严格水资源管理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数字化分析看天津市塘沽区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宝军 王文信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6年第7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数字化时代 可持续发展 塘沽区 和谐社会 天津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区域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综合配套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