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社会协同力:教育政策创新与生态重构
1
作者 王烽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80,共9页
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重要特征、制度优势和重要支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政策的重大创新,对推动教育系统性跃升、提升教育的社会贡献能力、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加... 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重要特征、制度优势和重要支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政策的重大创新,对推动教育系统性跃升、提升教育的社会贡献能力、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教育与社会协同已成为我国教育政策创新的重要方向,构建强大的社会协同力,需要健全资源整合与共建共享、信息循环与交流反馈、目标协同与利益协调、文化认同与价值共识、制度保障与政策驱动五大机制,并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理顺权责关系、深化简政放权改革、培育社会协同力量等方面深化教育治理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社会协同力 制度优势 内在机理 治理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协同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价值、内涵及其建构
2
作者 张欣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2,共7页
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特质之一。凝聚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打造育人合力;有助于优化教育环境,激发教育创新活力;有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从其构成来看,社会协同力包含协同要素、协... 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特质之一。凝聚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打造育人合力;有助于优化教育环境,激发教育创新活力;有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从其构成来看,社会协同力包含协同要素、协同目标、协同主体、协同动力等多层面的内容。在协同要素层面,需注重科教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在协同目标层面,应强调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在协同主体层面,应强化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元互动;在协同动力层面,应重视内外需求的多维驱动。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凝聚强大社会协同力,应牢固树立“大教育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教育新格局;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激发协同动力;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优势,建立健全社会协同机制,推进协同育人模式常态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协同力 教育强国 高质量发展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4
3
作者 曾天山 徐晔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7,共11页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工程。教育强国建设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需求,聚焦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全面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现实状况,进一步...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工程。教育强国建设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需求,聚焦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全面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现实状况,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使命和责任:以思政引领力为方向引领,以人才竞争力为重要使命,以科技支撑力为战略部署,以民生保障力为根本支撑,以社会协同力为基本保障,以国际影响力为显著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育强国 思政引领 人才竞争 科技支撑 民生保障 社会协同力 国际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谈: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建设路径
4
作者 王战军 卢晓中 +4 位作者 刘继安 李森 崔友兴 杜彬恒 陈时见 《大学教育科学》 2025年第1期4-21,共18页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这“六个力”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六大特质”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新高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显著标识,也是理解和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维度和实践向度,具有整体性、统一性、协调性。只有准确把握“六大特质”的内涵特征和价值指向,才能科学把握建设教育强国的方向和路径。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从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等多个维度理解“六大特质”的丰富内涵和内在关系。思政引领力是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能力,有力昭示了教育强国的政治方向和鲜明底色。人才竞争力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自主培养和吸收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能力,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的先导任务和基础地位。科技支撑力是教育系统整合创新要素、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的战略支撑和重要使命。民生保障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能力,揭示了教育强国的人民属性和价值追求。社会协同力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系统内部协同和学校、家庭、社会同向同行、协调配合的能力,揭示了教育强国的本质规律和实践要求。国际影响力是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战略的能力,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的重大标志和世界意义。“六大特质”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判断是否建成教育强国的标准,是探索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路径。要从整体上研究建设教育强国的总依据、总目标、总任务,从具体路径上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任务协调推进、逐步达成,最终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思政引领 人才竞争 科技支撑 民生保障 社会协同力 国际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