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增强社会协同力:教育政策创新与生态重构
1
作者
王烽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80,共9页
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重要特征、制度优势和重要支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政策的重大创新,对推动教育系统性跃升、提升教育的社会贡献能力、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加...
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重要特征、制度优势和重要支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政策的重大创新,对推动教育系统性跃升、提升教育的社会贡献能力、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教育与社会协同已成为我国教育政策创新的重要方向,构建强大的社会协同力,需要健全资源整合与共建共享、信息循环与交流反馈、目标协同与利益协调、文化认同与价值共识、制度保障与政策驱动五大机制,并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理顺权责关系、深化简政放权改革、培育社会协同力量等方面深化教育治理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社会协同力
制度优势
内在机理
治理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协同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价值、内涵及其建构
2
作者
张欣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2,共7页
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特质之一。凝聚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打造育人合力;有助于优化教育环境,激发教育创新活力;有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从其构成来看,社会协同力包含协同要素、协...
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特质之一。凝聚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打造育人合力;有助于优化教育环境,激发教育创新活力;有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从其构成来看,社会协同力包含协同要素、协同目标、协同主体、协同动力等多层面的内容。在协同要素层面,需注重科教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在协同目标层面,应强调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在协同主体层面,应强化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元互动;在协同动力层面,应重视内外需求的多维驱动。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凝聚强大社会协同力,应牢固树立“大教育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教育新格局;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激发协同动力;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优势,建立健全社会协同机制,推进协同育人模式常态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协同力
教育强国
高质量发展
协同
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职业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
4
3
作者
曾天山
徐晔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7,共11页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工程。教育强国建设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需求,聚焦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全面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现实状况,进一步...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工程。教育强国建设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需求,聚焦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全面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现实状况,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使命和责任:以思政引领力为方向引领,以人才竞争力为重要使命,以科技支撑力为战略部署,以民生保障力为根本支撑,以社会协同力为基本保障,以国际影响力为显著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育强国
思政引领
力
人才竞争
力
科技支撑
力
民生保障
力
社会协同力
国际影响
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笔谈: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建设路径
4
作者
王战军
卢晓中
+4 位作者
刘继安
李森
崔友兴
杜彬恒
陈时见
《大学教育科学》
2025年第1期4-21,共18页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这“六个力”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六大特质”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新高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显著标识,也是理解和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维度和实践向度,具有整体性、统一性、协调性。只有准确把握“六大特质”的内涵特征和价值指向,才能科学把握建设教育强国的方向和路径。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从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等多个维度理解“六大特质”的丰富内涵和内在关系。思政引领力是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能力,有力昭示了教育强国的政治方向和鲜明底色。人才竞争力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自主培养和吸收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能力,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的先导任务和基础地位。科技支撑力是教育系统整合创新要素、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的战略支撑和重要使命。民生保障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能力,揭示了教育强国的人民属性和价值追求。社会协同力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系统内部协同和学校、家庭、社会同向同行、协调配合的能力,揭示了教育强国的本质规律和实践要求。国际影响力是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战略的能力,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的重大标志和世界意义。“六大特质”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判断是否建成教育强国的标准,是探索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路径。要从整体上研究建设教育强国的总依据、总目标、总任务,从具体路径上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任务协调推进、逐步达成,最终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思政引领
力
人才竞争
力
科技支撑
力
民生保障
力
社会协同力
国际影响
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增强社会协同力:教育政策创新与生态重构
1
作者
王烽
机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
出处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80,共9页
基金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课题“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YB2023002。
文摘
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重要特征、制度优势和重要支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政策的重大创新,对推动教育系统性跃升、提升教育的社会贡献能力、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教育与社会协同已成为我国教育政策创新的重要方向,构建强大的社会协同力,需要健全资源整合与共建共享、信息循环与交流反馈、目标协同与利益协调、文化认同与价值共识、制度保障与政策驱动五大机制,并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理顺权责关系、深化简政放权改革、培育社会协同力量等方面深化教育治理改革。
关键词
教育
社会协同力
制度优势
内在机理
治理改革
Keywords
education
social synergy
institutional advantage
internal mechanism
governance reform
分类号
G52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协同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价值、内涵及其建构
2
作者
张欣
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2,共7页
基金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思政课的公众形象塑造研究”(22JDSZKZ07)
2024年度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首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机制研究”(XXSZ2024GZ04)。
文摘
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特质之一。凝聚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打造育人合力;有助于优化教育环境,激发教育创新活力;有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从其构成来看,社会协同力包含协同要素、协同目标、协同主体、协同动力等多层面的内容。在协同要素层面,需注重科教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在协同目标层面,应强调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在协同主体层面,应强化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元互动;在协同动力层面,应重视内外需求的多维驱动。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凝聚强大社会协同力,应牢固树立“大教育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教育新格局;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激发协同动力;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优势,建立健全社会协同机制,推进协同育人模式常态化发展。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协同力
教育强国
高质量发展
协同
育人
Keywords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social synergistic capacity
strong education n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职业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
4
3
作者
曾天山
徐晔
机构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
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7,共11页
基金
课程教材研究所重点研究项目“职业院校课程教材与人才培养质量研究”(项目编号:JCSZDXM2022013,主持人:曾天山)。
文摘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工程。教育强国建设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需求,聚焦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全面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现实状况,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使命和责任:以思政引领力为方向引领,以人才竞争力为重要使命,以科技支撑力为战略部署,以民生保障力为根本支撑,以社会协同力为基本保障,以国际影响力为显著标志。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育强国
思政引领
力
人才竞争
力
科技支撑
力
民生保障
力
社会协同力
国际影响
力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education power
leadership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lents competitivenes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capability
the capability of livelihood security force
the capability of social synergy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分类号
G710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笔谈: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建设路径
4
作者
王战军
卢晓中
刘继安
李森
崔友兴
杜彬恒
陈时见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
出处
《大学教育科学》
2025年第1期4-21,共18页
基金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新时代党建引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和评价体系研究”(CCAA22030)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与广东实践探索研究”(GD24ESQ03)
+2 种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教育、科技和人才协调发展机制研究”(24&ZD174)
西南大学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项目“新时代新征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SWU220902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生态文明教育的国际比较与中国路径研究”(23JJD880002)。
文摘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这“六个力”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六大特质”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新高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显著标识,也是理解和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维度和实践向度,具有整体性、统一性、协调性。只有准确把握“六大特质”的内涵特征和价值指向,才能科学把握建设教育强国的方向和路径。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从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等多个维度理解“六大特质”的丰富内涵和内在关系。思政引领力是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能力,有力昭示了教育强国的政治方向和鲜明底色。人才竞争力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自主培养和吸收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能力,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的先导任务和基础地位。科技支撑力是教育系统整合创新要素、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的战略支撑和重要使命。民生保障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能力,揭示了教育强国的人民属性和价值追求。社会协同力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系统内部协同和学校、家庭、社会同向同行、协调配合的能力,揭示了教育强国的本质规律和实践要求。国际影响力是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战略的能力,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的重大标志和世界意义。“六大特质”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判断是否建成教育强国的标准,是探索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路径。要从整体上研究建设教育强国的总依据、总目标、总任务,从具体路径上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任务协调推进、逐步达成,最终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思政引领
力
人才竞争
力
科技支撑
力
民生保障
力
社会协同力
国际影响
力
Keywords
leading country in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adership
talent competitivenes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livelihood security
social synergy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增强社会协同力:教育政策创新与生态重构
王烽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社会协同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价值、内涵及其建构
张欣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职业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发展方向
曾天山
徐晔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笔谈: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建设路径
王战军
卢晓中
刘继安
李森
崔友兴
杜彬恒
陈时见
《大学教育科学》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