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青年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社会化过程中的矛盾
- 1
-
-
作者
颜邦华
-
机构
中共湖北省监利县委组织部
-
出处
《领导科学》
1988年第4期5-8,共4页
-
文摘
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工作岗位前后,需要经历一个必不可少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斥着错综复杂的矛盾。青年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这些矛盾,是衡量其能否健康成长的一个尺度。那么。
-
关键词
领导干部
青年干部
社会化过程
社会环境
社会化的过程
理论修养
工作岗位
领导工作
领导机关
社会化程度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试论学校内部因素对新教师社会化的影响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国晨
王志平
-
机构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1992年第2期24-28,共5页
-
文摘
一、教师社会化理论概述教师社会化理论是近几十年来教师教育研究和师资培育的一种重要取向。在此以前,教师教育研究和师资培育曾有过三种取向,一为教师行为效率的研究。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国外的教师研究多集中在研究教师个人特质方面,如教师的性格、人格、专业态度,有效能与无效能教师的特征等。研究的方法多为问卷调查,由教师本身,督导者或学生举出有效能教师的行为特质,然后再统计分析,得出所谓优良教师的一系列行为准则。
-
关键词
教师社会化
无效能
行为效率
个人特质
社会化程度
问卷调查
角色行为
角色期望
统计分析
社会化的过程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试论大学生社会化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王超
-
机构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89年第3期27-29,21,共4页
-
文摘
1 社会化问题既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那么什么是社会化,什么是大学生社会化呢?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讲,所谓社会化是指社会运用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去教化全体成员,使个体形成适应于社会与文化的人格和价值观,掌握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关于社会化的含义我们需要明确这么几点:其一,个人社会化的实现是社会教化的结果,教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二,社会化是一个过程。
-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化
社会化问题
角色学习
行为方式
社会角色
社会化进程
社会学研究
个人社会化
社会化的过程
个体形成
-
分类号
D267.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政治系统和政治社会化
被引量:5
- 4
-
-
作者
R·道森
普鲁伊特
К·森
永清
弘镔
-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988年第3期33-37,46,共6页
-
文摘
政治社会化无论对于个体还是对于政治系统都有重大影响。这里,我们要从政治系统着眼,从整体上来看待政治社会化,并要探讨整个国家公民获取政治观点的方式所产生的巨大政治后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提出如下几类问题:国家是用民主原则管理的吗?国家是以其不同民族和种族集团的合作关系为特征的吗?国家在政治上遇到暴力反抗的麻烦吗?我们提出假设是想说明,管理原则,和谐与合作的程度,以及政治生活的稳定,都是以某种方式植根于全民的政治社会化之中的。
-
关键词
政治社会化
政治权威
政治生活
政治问题
管理原则
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研究
社会化过程
伊斯顿
社会化理论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论道德舆论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龚学泉
-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74-77,共4页
-
文摘
道德舆论和社会化是两个不同质的范畴,但一定程度上又是相关联的。道德舆论既是实施道德教育的手段,也是传播社会文化的一种途径。个体的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道德舆论作为客体要素一直对个体的完善施加影响。因此,如何认识道德舆论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本文从伦理学和社会学的双重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
关键词
个体社会化
个体成长
行为规范
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
是非观念
集体观念
社会环境
人格培养
高度民主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政治社会化理论
- 6
-
-
作者
邓勇
-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26-30,共5页
-
文摘
人们对政治传统、政治角色及其相关联的行为的知识不是生而具有的:政治社会化是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1959年美国学者赫伯特·海曼(Herbert Hyman)出版了《政治社会化:一种对政治行为的心理研究》一书,之后,西方学术界旋即掀起了一股研究政治社会化过程的热潮,有关著述之多,有如过江之鲫,竞相出台,形成了一种较为完善的系统理论。
-
关键词
政治生活
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理论
文化环境
HERBERT
行为方式
政治行为
社会化的过程
心理研究
同辈群体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论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 7
-
-
作者
卫道治
沈煜峰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1987年第1期79-86,共8页
-
文摘
社会化的过程是以怎样的机制为基础的呢?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问题之一,是每一个体以怎样的动机体系为基础,问题之二,是动机与环境诸条件之间有怎样的相互作用。关于前者我们期待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关于后者,社会化可籍社会交互作用中的三种主要机制(mechanisms):1.习惯形成的机制。习惯形成的机制有两种情况。
-
关键词
角色学习
社会化的过程
人的社会化
教育内容
动机体系
社会角色
习惯形成
社会交互作用
社会化过程
社会环境
-
分类号
F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社会科学普及须发挥“四类”人才的作用
被引量:7
- 8
-
-
作者
杨璐璐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
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9期106-110,共5页
-
文摘
社科普及是向社会大众传播最先进的、最实用的人文科学和社科知识,以提升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养的公益性民众教育活动。它不仅仅是社科知识社会化的过程,更是对社会科学理论不断探索的过程,并强调社会科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和全社会对于社会科学的接纳。因此,社科普及不单单是一项普及知识的系统工程,
-
关键词
科学文化素养
社会化的过程
民众教育
社科理论
思想状态
价值理性
改革精神
理论深度
广博性
民族精神
-
分类号
C96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
-
题名自学考试的教育过程
- 9
-
-
作者
任福昌
-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10期2-5,共4页
-
文摘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是促使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任何教育活动,都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诸要素构成。这几种教育要索的相互联系以及由此而相互作用产生的特殊矛盾运动,就是教育过程,也就是教育的本质。自学考试教育自然也不能例外。
-
关键词
教育过程
专业考试计划
教育内容
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助学
自学者
教育对象
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活动
教学组织形式
-
分类号
G726.9
[文化科学—成人教育学]
-
-
题名当代大学生文化的发展、特征与展望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杨锐
-
机构
汕头大学
-
出处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3-78,共6页
-
文摘
大学生的文化现象近年来日益引起我国各界的关注,其中有颂扬也有批评,而更多的却显示出入们对其不甚了解。本文拟分析大学生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从而把握当前大学生文化的一系列特点,并由此预测其近期发展的趋势。
-
关键词
大学生文化
青年学生
西方思潮
潜在课程
主导文化
价值观指导
社会化的过程
娱乐文化
价值取向
社会化过程
-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儿童对规章制度的态度
- 11
-
-
作者
刘守旗
曹亚丽
姜声亮
-
机构
江苏教育学院
-
出处
《外国中小学教育》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8,12,共2页
-
文摘
为了弄清儿童对学校规章制度的态度,60多名行将毕业的小学生和初一新生接受了谈话调查。交谈是以半组织半自由形式出现的。结果表明,儿童不仅把学校看作是接受教育的地方,还把它看作建立友谊和产生敌意的场所。他们懂得快乐不仅取决于上课的体验,也取决于同其他儿童的关系。同时,
-
关键词
学校规章制度
初一新生
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自治
秩序观
培养儿童
行为举止
公平合理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我国高等教育基本特点初探
- 12
-
-
作者
梁魁典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10,共3页
-
文摘
处于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中的我国高等教育,对如何主动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等问题的探索,都离不开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任何改革与提高的措施都应符合这些基本特点,而不应违背之。因此,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有现实意义的。
-
关键词
教育质量
研究生教育
教育范畴
教育内容
阶段性特点
文理渗透
社会化的过程
生活特点
本科教育
教育过程
-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浅谈当前“裂变期”之青年
- 13
-
-
作者
罗波
-
机构
华中师大政治系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87年第1期60-63,共4页
-
文摘
对于当代青年的评价,有所谓“垮了的一代”、“迷惘了的一代”、“讲实惠的一代”、“创新的一代”之说。这些评价都有其失之偏颇之嫌。青年成长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环境、经历、素质的不同是不能一言蔽之的。本文想谈谈“裂变期”的青年,即由幼稚少年过渡到比较成熟阶段的青年,把握住这个时期青年的特点,就比较容易理解当前的青年人。
-
关键词
一言蔽之
社会化的过程
有所谓
作家贾平凹
自我发现
道德观念
达尔
我们俩
这个世界
沙沙声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对价值和人生价值定义的质疑与思考
- 14
-
-
作者
罗建平
方明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1年第1期21-24,共4页
-
文摘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其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教育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可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诸多版本的《人生哲理》教材和文章关于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定义的正确性产生了疑问。在查寻资料释疑的过程中,《光明日报》刊载的《对所谓普遍价值定义的否证》的文章(见《光明日报》1987年1月5日。作者:郝晓光)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以此为线索,认真研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价值问题的有关论述,得到了莫大的教益和启发。
-
关键词
人生价值
高校思想教育
社会劳动
郝晓光
人生哲理
否证
哲学探讨
人生评价
社会化的过程
价值现象
-
分类号
D267.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两位大学生“失恋”引出的“象牙塔”下的阴影
- 15
-
-
作者
李耀昭
姜涛
-
机构
咸宁师专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3年第6期39-40,共2页
-
文摘
1993年3月下旬,咸宁师专的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均因失恋引出两起事件,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给“象牙塔”蒙上了一层阴影,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串思考。
-
关键词
社会影响
青年学生
教育方法
社会化的过程
主体性
社会环境
恋爱观
接触时间
悲观厌世情绪
片面追求升学率
-
分类号
D267.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