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互利共生”:内涵解析与关系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雨欣 姚姝婷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3-150,共8页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合理构建不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间的关系对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化具有重要作用,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及...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合理构建不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间的关系对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化具有重要作用,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及其“互利共生”理论内涵,剖析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互利共生”作用,构建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互利共生”关系,目的是以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互利共生”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互利共生”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前提,能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服务覆盖,使该主体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骨干力量。从共生主体、共生模式、共生环境等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如何构建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互利共生”关系,提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偏利共生关系”“明确服务分工,助力对称互惠共生关系”“提高弱势服务主体实力,避免寄生关系”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 “互利共生” 内涵解析 关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阳市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路径初探
2
作者 鲁砚 《农业装备技术》 2022年第5期60-62,共3页
目前,丹阳市大力发展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并取得一定成效。文章分析了“服务中心”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发展建议,明确“服务中心”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 服务中心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服务效率的影响
3
作者 武舜臣 杨茜 王兴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5期110-118,共9页
农业生产托管项目作为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其执行效果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服务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基于12省(区)414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微观调查数据,以收割环节为例,采用OLS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考查农业... 农业生产托管项目作为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其执行效果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服务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基于12省(区)414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微观调查数据,以收割环节为例,采用OLS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考查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对服务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显著抑制试点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服务效率,且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仍成立;项目对未参与主体服务效率负向影响更为突出,而对参与主体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服务小农户及指定任务面积的强制性要求和附加条件,显著削弱项目对参与主体服务效率的潜在提升效应。就政策设计而言,需兼顾市场机制与执行可行性,并聚焦核心目标,减少政策干预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托管项目 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 服务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社会化生产托管服务解决黑木耳生产发展中的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纪任堂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11期16-19,共4页
阐述了尤溪县黑木耳生产发展现状及黑木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确定服务主体及扶持办法、以服务主体为中心开展菌包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的方法,以及开展新技术推广服务、引进金融保险机制、创建区域公共品牌,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 阐述了尤溪县黑木耳生产发展现状及黑木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确定服务主体及扶持办法、以服务主体为中心开展菌包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的方法,以及开展新技术推广服务、引进金融保险机制、创建区域公共品牌,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等解决黑木耳生产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社会化服务主体 托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环节外包中服务质量控制契约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宦梅丽 侯云先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8-296,共9页
基于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考察由一个农户和一个社会化服务主体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服务质量投入和农户的服务质量监督决策问题。结果表明:(1)社会化服务主体在提供服务时存在降低服务质量投入水平的道德风险,农户为激... 基于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考察由一个农户和一个社会化服务主体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服务质量投入和农户的服务质量监督决策问题。结果表明:(1)社会化服务主体在提供服务时存在降低服务质量投入水平的道德风险,农户为激励其提高服务质量投入需要支付“信息租金”。(2)农户在监督农业生产性服务时存在“过度监督”的道德风险,夸大服务质量不合格率。(3)运用最优化原理并进行算例分析发现,社会化服务主体提高服务质量投入水平,农户的服务质量监督水平下降;农户提高监督水平,供应链整体收益呈倒“U”型趋势。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农业生产性服务质量控制契约是可行的。据此,在农业生产环节外包中,服务主体和农户可以通过服务质量控制契约,以减小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服务主体采取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以及农户“过度监督”的双边道德风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服务主体 质量控制契约 委托代理 双边道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