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劳动一般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
1
作者 宋方敏 方文彬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4-30,共7页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劳动学的研究,多着重于劳动特殊,没有或很少涉及劳动一般。然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阐述劳动特殊中就包含着劳动一般的原理。因此,我们要从新的视角来研究和探索马克思的劳动学说,即从劳动特殊中...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劳动学的研究,多着重于劳动特殊,没有或很少涉及劳动一般。然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阐述劳动特殊中就包含着劳动一般的原理。因此,我们要从新的视角来研究和探索马克思的劳动学说,即从劳动特殊中抽象还原出劳动一般理论,并加以系统地提炼和展开分析,以提高人们地劳动一般的性质及其运行规律的认识。这样,不仅使《资本论》中的理论遗产得到新的发掘,而且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一般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 劳动 劳动系统 劳动环境 劳动规律 劳动过程 社会劳动总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问题的再探讨——学习《资本论》札记
2
作者 吴海峯 《经济问题》 1983年第9期28-32,共5页
在研究《资本论》中,学术界对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①其中之一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的,②然而,人们在论证这一观点的过程中,却停留在静态方面。这是有缺陷... 在研究《资本论》中,学术界对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①其中之一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的,②然而,人们在论证这一观点的过程中,却停留在静态方面。这是有缺陷的,本文试图就此观点,从动态即再生产的角度对社会必要劳动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资本论》 价值决定 再生产 价值量 学术界 商品 劳动生产力 劳动 社会劳动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提法是科学的吗?
3
作者 刘兴华 《财经问题研究》 1986年第3期57-61,共5页
主张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同志,都认为马克思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含义:一是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 主张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同志,都认为马克思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含义:一是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2页)二是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的必要的劳动时间,即“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资本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 马克思 使用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总量 生产条件 单个商品 资本论 比例量 商品价值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劳动转移还是劳动力转移——与王永江同志商榷
4
作者 郭正模 《社会科学研究》 1985年第1期86-87,共2页
《社会科学研究》1984年第3期上登载了王永江同志的《略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转移》一文(以下简称王文)。我认为,文章的标题和行文中所使用的“劳动转移”提法欠科学,特提出商榷。据王文讲,该文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转化的一般原理... 《社会科学研究》1984年第3期上登载了王永江同志的《略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转移》一文(以下简称王文)。我认为,文章的标题和行文中所使用的“劳动转移”提法欠科学,特提出商榷。据王文讲,该文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转化的一般原理,对我国目前“劳动转移”问题所作的探讨性意见。从文章一开始就引用的马克思在《致库格曼》的信中的一段话中可以看出,所谓马克思关于劳动转化的一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转移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劳动总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力转移 再分配 理论界 劳动过程 社会化大生产 资本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商品总价格和商品总价值的相等——兼评国世平同志《论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
5
作者 侯伦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3年第4期67-71,共5页
(一)在商品经济中,存在如下三个普遍原理:一、商品占有者是以商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相互交换的。产品都是劳动生产物,所以,以产品购买(或支付)产品,也就是以劳动时间来购买(或支付)劳动时间。二、商品占有者以商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 (一)在商品经济中,存在如下三个普遍原理:一、商品占有者是以商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相互交换的。产品都是劳动生产物,所以,以产品购买(或支付)产品,也就是以劳动时间来购买(或支付)劳动时间。二、商品占有者以商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相交换具有平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规律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 社会劳动总量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社会主义条件下 总价格 社会必要劳动 总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普照之光
6
作者 张振斌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2-57,共6页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组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经济生活。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内容、作用与地位,便成为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当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我...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组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经济生活。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内容、作用与地位,便成为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当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我们认为,价值规律是有计划商品经济中首要的和基本的经济规律,它全面地调节着社会经济生活的运行过程。在有计划商品经济中,其他任何经济规律的作用都要受到价值规律的制约,因此,它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规律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有计划商品经济 社会需要 经济规律体系 社会经济生活 社会主义经济 商品生产者 社会劳动总量 商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运动和四大平衡
7
作者 刘光第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2年第2期4-10,共7页
财政、信贷、外汇、物资四者的综合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标志。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外汇收支都属于以使用价值运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的运动,物资供需既是使用价值的运动,又是价值形态的运... 财政、信贷、外汇、物资四者的综合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标志。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外汇收支都属于以使用价值运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的运动,物资供需既是使用价值的运动,又是价值形态的运动。四大平衡集中地体现了国民经济中价值运动及其与使用价值运动的关系。因此,搞好四大平衡,既要求使用价值形态的平衡,又要求价值形态的平衡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平衡。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运动 价值形态 四大平衡 预算外资金 产业结构 社会需要构成 物资供应 信贷收支 财政收入 社会劳动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个层次上理解马克思的价值决定论
8
作者 倪学鑫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44-50,共7页
本文拟对马克思价值决定论的理论内容作三个层次的研究,即探讨价值决定的实质、形式、机制。在这一探讨中阐明笔者对价值决定问题上长期存在的争议的意见。一、价值决定的实质——社会劳动的时间规定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只是以... 本文拟对马克思价值决定论的理论内容作三个层次的研究,即探讨价值决定的实质、形式、机制。在这一探讨中阐明笔者对价值决定问题上长期存在的争议的意见。一、价值决定的实质——社会劳动的时间规定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只是以历史上发展的形式表现出那种在其他一切历史社会形式内也存在的、虽然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的东西,这就是作为社会劳动力的消耗而存在的劳动的社会性。”①既然撇开了劳动的各种特殊历史形式,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劳动的社会性,便是指个别劳动的支出作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用于社会使用价值的生产这样一种性质。这是劳动的一般社会性,对于理解价值的一般社会本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价值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马克思 三个层次 价值决定论 社会劳动总量 社会 商品市场 资本论 长期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看不见的手”与市场经济规则
9
作者 张晋林 《城市研究》 1996年第2X期16-19,共4页
“看不见的手”与市场经济规则张晋林(一)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市场机制作用的代名词。斯... “看不见的手”与市场经济规则张晋林(一)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市场机制作用的代名词。斯密认为,具有理性时,经济人的行为是受自我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不见的手” 生产部门 经济行为主体 社会总供给 社会总需求 社会必要劳动总量 等价交换规则 社会成员 商品交换 社会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