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美感的功利性特征与体育美感的追求
1
作者
朱长喜
康维勋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1年第3期63-66,共4页
美感是审美感受的简称,它是审美主体在观照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感受、体验、认识和评价。作为人类所独具的高级的情感生活方式的美感是人类反映现实的一种特有的精神现象,与其他精神现象(科学意识、道德意识等)相比较,美感具有特殊的反...
美感是审美感受的简称,它是审美主体在观照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感受、体验、认识和评价。作为人类所独具的高级的情感生活方式的美感是人类反映现实的一种特有的精神现象,与其他精神现象(科学意识、道德意识等)相比较,美感具有特殊的反映方式和内容,这些特殊的反映方式和内容就构成了美感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又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美感的本质,体现了美感活动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
审美感受
体育美感
优秀运动员
社会功利性
审美对象
体育观赏
精神现象
人类
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艺术教育的现实悖论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
1
2
作者
朱珈仪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1-155,共5页
艺术教育作为当今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社会趋利导向和艺术教育特有的情感超越性之间的根本矛盾所衍生出的困境已然成为横亘在艺术教育前的重大课题,并在中国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矛盾,如...
艺术教育作为当今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社会趋利导向和艺术教育特有的情感超越性之间的根本矛盾所衍生出的困境已然成为横亘在艺术教育前的重大课题,并在中国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矛盾,如地位边缘化、脱离实践和盲目闭塞等。为此,艺术教育应当重新正视社会功利化的影响,并积极与社会实践、需求相融合,才能重塑合理有效的艺术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社会功利性
人文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汉大赋的美学特征及其悖论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龙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95-98,共4页
汉大赋是西汉一代的文学代表,它显明的美学特征是它的巨丽之美。但是在这个美学特征的背后,汉大赋却存在着两个并行的悖论:一是巨丽之美不断地冲击、弱化着汉大赋的社会功利目的;二是由于汉大赋过分追求巨丽之美,极大地损伤了它作为文...
汉大赋是西汉一代的文学代表,它显明的美学特征是它的巨丽之美。但是在这个美学特征的背后,汉大赋却存在着两个并行的悖论:一是巨丽之美不断地冲击、弱化着汉大赋的社会功利目的;二是由于汉大赋过分追求巨丽之美,极大地损伤了它作为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这两个悖论的并行,导致了汉大赋在文学领域内主导地位的丧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特征
汉大赋
悖论
巨丽美
审美价值
社会功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周作人对民国通俗文学的批评
4
作者
王木青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85,共6页
关于鲁迅对民国通俗文学(以下简称通俗文学)的批评范伯群曾详细阐述过①,但有关周作人对通俗文学的批评则缺乏系统研究。周作人在五四时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文章,以"为人生"的人道主义文学反对以消闲为主的通俗文学,文学...
关于鲁迅对民国通俗文学(以下简称通俗文学)的批评范伯群曾详细阐述过①,但有关周作人对通俗文学的批评则缺乏系统研究。周作人在五四时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文章,以"为人生"的人道主义文学反对以消闲为主的通俗文学,文学研究会时期积极声援茅盾、郑振铎等人的批评,发挥了核心、引领作用。1920年代中期以后,周作人不再以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评价通俗文学,这也使他从另一层面发现了其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客观上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多维视角,值得加以综合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文学
周作人
批评
民国
文学研究会
社会功利性
系统研究
理论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顾炎武山水诗简论
5
作者
王英志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102-105,共4页
顾炎武是清初遗民诗人的代表,他的山水诗很少纯审美的作品,基本上是通过山水与怀古或时局相连,来表达爱国的思想。诗的风格以质实为主,又得杜诗沉郁雄壮之神。诗长于用典,语言朴素。其山水诗审美价值的削弱与社会功利性的增强,从...
顾炎武是清初遗民诗人的代表,他的山水诗很少纯审美的作品,基本上是通过山水与怀古或时局相连,来表达爱国的思想。诗的风格以质实为主,又得杜诗沉郁雄壮之神。诗长于用典,语言朴素。其山水诗审美价值的削弱与社会功利性的增强,从中国山水诗发展的角度评价乃是一种“过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
顾炎武
遗民诗人
居庸关
《养一斋诗话》
吴嘉纪
社会功利性
民族意识
审美价值
爱国感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霍小玉》别解
被引量:
2
6
作者
林春香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76-79,共4页
唐传奇名作《霍小玉》一直受到学界的重视,以张友鹤选注的《唐宋传奇选》为底本,对作品中男女主人公复杂丰富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方式进行多角度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出社会人在功利面前艰难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李益
霍小玉
爱情
社会功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哲学对音乐美学的启示(下) 价值论
被引量:
5
7
作者
茅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5年第1期3-12,共10页
价值与价值评价 马克思在经济学中所研究的“价值”,是商品的价值。我们要讨论的是音乐艺术的价值。当人们说什么东西有“价值”的时候,他是在说,那个东西值得珍贵。我们要讨论的正是这个意义上的价值。 每个人从诞生到这个世界上,就...
价值与价值评价 马克思在经济学中所研究的“价值”,是商品的价值。我们要讨论的是音乐艺术的价值。当人们说什么东西有“价值”的时候,他是在说,那个东西值得珍贵。我们要讨论的正是这个意义上的价值。 每个人从诞生到这个世界上,就在回答一个问题,有人是有意识地回答,有人也许没有意识到,却也在用行动回答: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活着有什么意义?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人们通常叫它“人生观”,人生观中就包含着价值观: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才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形式美
音乐美学
价值构成
使用价
音乐作品
社会功利性
价值取向
交换价
功能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普列汉诺夫的“美感矛盾二重性”
被引量:
2
8
作者
何梓焜
《学术研究》
1987年第3期40-45,共6页
所谓美感,主要是指人们的审美感受,是审美意识的核心,这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它是包含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它包括了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因素。所谓...
所谓美感,主要是指人们的审美感受,是审美意识的核心,这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它是包含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它包括了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因素。所谓美感的矛盾二重性,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个人主观的非功利性与社会客观功利性的辩证统一,是人们审美过程中直接性与间接性的辩证统一。对于这个问题,俄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曾作过精辟的论述,但长期以来,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
矛盾二重性
审美感受
直接性与间接性
认识论
非
功利性
社会功利性
美学思想
审美过程
精神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诗潮的涌动与走向
9
作者
吴开晋
《文史哲》
1986年第6期18-22,共5页
引言:两次迭起的浪峰新诗潮是一股澎湃的新时期的诗歌浪潮,是具有崭新思想和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的新诗发生和发展的流向。新崛起的一部分青年诗人的作品是其中最有生气最有力度的一股水流。但并非全部,它还包括一些复出的老年和中年诗...
引言:两次迭起的浪峰新诗潮是一股澎湃的新时期的诗歌浪潮,是具有崭新思想和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的新诗发生和发展的流向。新崛起的一部分青年诗人的作品是其中最有生气最有力度的一股水流。但并非全部,它还包括一些复出的老年和中年诗人那些由激情的喷射转向思辨性的探求的一部分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潮
艺术表现手法
作品
抒情诗
社会功利性
咏物诗
审美心理结构
孤独感
人与人
邵燕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茅盾小说与吴越文化
10
作者
钟桂松
《浙江学刊》
CSSCI
1989年第1期63-67,共5页
什么是吴越文化?对此,目前学术界说法不一,尚无定论。本文所说的吴越文化,是指江浙一带或太湖流域意识形态上的文化,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风俗、语言、工艺美术、建筑等等方面的内容而偏重于文学。如果我们用当代意识来观照文化历史现...
什么是吴越文化?对此,目前学术界说法不一,尚无定论。本文所说的吴越文化,是指江浙一带或太湖流域意识形态上的文化,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风俗、语言、工艺美术、建筑等等方面的内容而偏重于文学。如果我们用当代意识来观照文化历史现象,吴越文化与构成中华民族文化总体的其他各分支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具有社会功利性。综观吴越文化发展的轨迹,在政治、经济,风尚习俗以及园林美术诸方面,功利性都比较明显。宋室南迁以后,吴越文化的发祥地成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中心,加之土地肥沃、气侯四季分明,极适宜自然经济的发展。北宋以后,太湖流域的蚕桑产量在全国已名列前茅;而蚕桑的发展和兴旺,又带来极大的功利效应,成为贡品,也带来工艺美术的兴旺。丝织品上各种色彩图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风格
社会功利性
工艺美术
中华民族文化
吴越文化
色彩图案
中国传统文化
园林
丝织品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驾着真、善、美三个金轮行进的诗人——艾青究研之一
11
作者
欧阳茂森
《齐鲁学刊》
1981年第3期81-86,共6页
被称为中国当代“诗坛泰斗”的艾青,是一位驾着真、善、美这三个纯金的车轮,高举烈焰烛天的“火把”,一直“向太阳”隆隆奔去的诗人。现就此,作些粗略的分析。首先是真。这是艾青一再强调的。他在《诗论》中说:“真是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
被称为中国当代“诗坛泰斗”的艾青,是一位驾着真、善、美这三个纯金的车轮,高举烈焰烛天的“火把”,一直“向太阳”隆隆奔去的诗人。现就此,作些粗略的分析。首先是真。这是艾青一再强调的。他在《诗论》中说:“真是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它给我们对于未来的信赖。”这就是说,诗歌里的真,不仅要从真实的世界出发,如实地反映世界,而且要揭示出所反映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让人们看到它的必然发展趋势。这样的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
发展趋势
诗论
太阳
五十年代
创作态度
社会功利性
作品
意境美
纯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在于人──试论美的客观性和美的本质
12
作者
张铨锡
《求是学刊》
1982年第1期66-73,共8页
关键词
美的本质
客观性
自然属性
自然美
社会
性
自然物
社会功利性
自然形象
梅花
庸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江性格的整体性动态性特征刍议
13
作者
孙岩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33-37,共5页
自从伟大的文学名著《水浒》成书以来,论家蜂起,读者不绝,曾多次刊印,又几遭查禁。一方面是读者的爱不释手,一方面是评家的褒贬不一。一部伟大的著作遭此奇运,即使在中外文学史上亦属罕见。长期以来,传统的文学批评存在着一种注重文学...
自从伟大的文学名著《水浒》成书以来,论家蜂起,读者不绝,曾多次刊印,又几遭查禁。一方面是读者的爱不释手,一方面是评家的褒贬不一。一部伟大的著作遭此奇运,即使在中外文学史上亦属罕见。长期以来,传统的文学批评存在着一种注重文学作品的社会功利性的倾向,从这种思维定式出发,免不得使统治者看到“恶书邪教”,①革命家悟出“平权自由”,②可谓见仁见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格
社会功利性
文学史
文学名著
思维定式
文学批评
革命家
统治者
文学作品
动态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文学应进行全方位的理论探讨
14
《文艺理论研究》
1987年第2期55-55,共1页
王蒙在《文学三元》(《文学评论》1987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文学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生命现象。他试图提倡一种尽可能打破过分偏狭的文学观的排他性的通达态度,但并不意味着把各种文学观等量齐观,或者认为这三个层面可以截...
王蒙在《文学三元》(《文学评论》1987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文学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生命现象。他试图提倡一种尽可能打破过分偏狭的文学观的排他性的通达态度,但并不意味着把各种文学观等量齐观,或者认为这三个层面可以截然分开,或同等重要。他认为我们当前完全有理由将文学的社会性放在优先地位,同时也应该注意文学的文化价值,理解作家的创作心理与读者的阅读欣赏心理,理解各种不无偏颇的文学主张的出现根由,理解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的存在根据,理解文学作品的多层次多侧面内涵。文章说:本着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的热情,强调文学的社会功利性是可以理解的,有时是天经地义的。但要避免对文学现象的理解的隔膜与偏颇狭隘,使文学乃至整个精神生活贫乏化。一味强调文化性,或一味强调移植引进反省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文学观
三个层面
文学评论
创作心理
文化现象
社会功利性
多侧面
文化价值
欣赏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流行歌曲想到的
15
作者
赵汉
《编辑之友》
1981年第1期200-204,共5页
近年来,从海外传入不少流行歌曲,受到一部分青年人的喜爱,影响所及,有些国内的作曲家和歌唱家,也借鉴、模仿这一类歌曲的一些技法、唱法、风格……,引起社会上广泛的注意和争论。因而,我也想对此发表一点感想。可能错误不少。
关键词
流行歌曲
青年人
音乐表演艺术
社会
主义
作曲家
愉悦性
社会功利性
风格
人民群众
音乐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感的功利性特征与体育美感的追求
1
作者
朱长喜
康维勋
机构
锦州师范专科学校
出处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1年第3期63-66,共4页
文摘
美感是审美感受的简称,它是审美主体在观照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感受、体验、认识和评价。作为人类所独具的高级的情感生活方式的美感是人类反映现实的一种特有的精神现象,与其他精神现象(科学意识、道德意识等)相比较,美感具有特殊的反映方式和内容,这些特殊的反映方式和内容就构成了美感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又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美感的本质,体现了美感活动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体育运动
审美感受
体育美感
优秀运动员
社会功利性
审美对象
体育观赏
精神现象
人类
性特征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艺术教育的现实悖论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
1
2
作者
朱珈仪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1-155,共5页
文摘
艺术教育作为当今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社会趋利导向和艺术教育特有的情感超越性之间的根本矛盾所衍生出的困境已然成为横亘在艺术教育前的重大课题,并在中国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矛盾,如地位边缘化、脱离实践和盲目闭塞等。为此,艺术教育应当重新正视社会功利化的影响,并积极与社会实践、需求相融合,才能重塑合理有效的艺术教育体系。
关键词
艺术教育
社会功利性
人文情感
Keywords
art education
social utilitarian
humanity emotion
分类号
J124-4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汉大赋的美学特征及其悖论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龙
机构
西南民族学院文学院
出处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95-98,共4页
文摘
汉大赋是西汉一代的文学代表,它显明的美学特征是它的巨丽之美。但是在这个美学特征的背后,汉大赋却存在着两个并行的悖论:一是巨丽之美不断地冲击、弱化着汉大赋的社会功利目的;二是由于汉大赋过分追求巨丽之美,极大地损伤了它作为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这两个悖论的并行,导致了汉大赋在文学领域内主导地位的丧落。
关键词
美学特征
汉大赋
悖论
巨丽美
审美价值
社会功利性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周作人对民国通俗文学的批评
4
作者
王木青
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85,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现代通俗文学批评史论"(2018FZW044)阶段性成果
文摘
关于鲁迅对民国通俗文学(以下简称通俗文学)的批评范伯群曾详细阐述过①,但有关周作人对通俗文学的批评则缺乏系统研究。周作人在五四时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文章,以"为人生"的人道主义文学反对以消闲为主的通俗文学,文学研究会时期积极声援茅盾、郑振铎等人的批评,发挥了核心、引领作用。1920年代中期以后,周作人不再以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评价通俗文学,这也使他从另一层面发现了其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客观上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多维视角,值得加以综合考察。
关键词
通俗文学
周作人
批评
民国
文学研究会
社会功利性
系统研究
理论文章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顾炎武山水诗简论
5
作者
王英志
机构
苏州大学学报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102-105,共4页
文摘
顾炎武是清初遗民诗人的代表,他的山水诗很少纯审美的作品,基本上是通过山水与怀古或时局相连,来表达爱国的思想。诗的风格以质实为主,又得杜诗沉郁雄壮之神。诗长于用典,语言朴素。其山水诗审美价值的削弱与社会功利性的增强,从中国山水诗发展的角度评价乃是一种“过失”。
关键词
山水诗
顾炎武
遗民诗人
居庸关
《养一斋诗话》
吴嘉纪
社会功利性
民族意识
审美价值
爱国感情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霍小玉》别解
被引量:
2
6
作者
林春香
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76-79,共4页
文摘
唐传奇名作《霍小玉》一直受到学界的重视,以张友鹤选注的《唐宋传奇选》为底本,对作品中男女主人公复杂丰富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方式进行多角度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出社会人在功利面前艰难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李益
霍小玉
爱情
社会功利性
Keywords
Li Yi
"Huo Xiaoyu"
love
social utilitarianism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哲学对音乐美学的启示(下) 价值论
被引量:
5
7
作者
茅原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5年第1期3-12,共10页
文摘
价值与价值评价 马克思在经济学中所研究的“价值”,是商品的价值。我们要讨论的是音乐艺术的价值。当人们说什么东西有“价值”的时候,他是在说,那个东西值得珍贵。我们要讨论的正是这个意义上的价值。 每个人从诞生到这个世界上,就在回答一个问题,有人是有意识地回答,有人也许没有意识到,却也在用行动回答: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活着有什么意义?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人们通常叫它“人生观”,人生观中就包含着价值观: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才有价值?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形式美
音乐美学
价值构成
使用价
音乐作品
社会功利性
价值取向
交换价
功能形式
分类号
J601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普列汉诺夫的“美感矛盾二重性”
被引量:
2
8
作者
何梓焜
出处
《学术研究》
1987年第3期40-45,共6页
文摘
所谓美感,主要是指人们的审美感受,是审美意识的核心,这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它是包含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它包括了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因素。所谓美感的矛盾二重性,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个人主观的非功利性与社会客观功利性的辩证统一,是人们审美过程中直接性与间接性的辩证统一。对于这个问题,俄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曾作过精辟的论述,但长期以来,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
矛盾二重性
审美感受
直接性与间接性
认识论
非
功利性
社会功利性
美学思想
审美过程
精神活动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诗潮的涌动与走向
9
作者
吴开晋
出处
《文史哲》
1986年第6期18-22,共5页
文摘
引言:两次迭起的浪峰新诗潮是一股澎湃的新时期的诗歌浪潮,是具有崭新思想和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的新诗发生和发展的流向。新崛起的一部分青年诗人的作品是其中最有生气最有力度的一股水流。但并非全部,它还包括一些复出的老年和中年诗人那些由激情的喷射转向思辨性的探求的一部分力作。
关键词
新诗潮
艺术表现手法
作品
抒情诗
社会功利性
咏物诗
审美心理结构
孤独感
人与人
邵燕祥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茅盾小说与吴越文化
10
作者
钟桂松
机构
浙江省桐乡县文化局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1989年第1期63-67,共5页
文摘
什么是吴越文化?对此,目前学术界说法不一,尚无定论。本文所说的吴越文化,是指江浙一带或太湖流域意识形态上的文化,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风俗、语言、工艺美术、建筑等等方面的内容而偏重于文学。如果我们用当代意识来观照文化历史现象,吴越文化与构成中华民族文化总体的其他各分支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具有社会功利性。综观吴越文化发展的轨迹,在政治、经济,风尚习俗以及园林美术诸方面,功利性都比较明显。宋室南迁以后,吴越文化的发祥地成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中心,加之土地肥沃、气侯四季分明,极适宜自然经济的发展。北宋以后,太湖流域的蚕桑产量在全国已名列前茅;而蚕桑的发展和兴旺,又带来极大的功利效应,成为贡品,也带来工艺美术的兴旺。丝织品上各种色彩图案。
关键词
艺术风格
社会功利性
工艺美术
中华民族文化
吴越文化
色彩图案
中国传统文化
园林
丝织品
作品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驾着真、善、美三个金轮行进的诗人——艾青究研之一
11
作者
欧阳茂森
出处
《齐鲁学刊》
1981年第3期81-86,共6页
文摘
被称为中国当代“诗坛泰斗”的艾青,是一位驾着真、善、美这三个纯金的车轮,高举烈焰烛天的“火把”,一直“向太阳”隆隆奔去的诗人。现就此,作些粗略的分析。首先是真。这是艾青一再强调的。他在《诗论》中说:“真是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它给我们对于未来的信赖。”这就是说,诗歌里的真,不仅要从真实的世界出发,如实地反映世界,而且要揭示出所反映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让人们看到它的必然发展趋势。这样的真。
关键词
中国当代
发展趋势
诗论
太阳
五十年代
创作态度
社会功利性
作品
意境美
纯金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在于人──试论美的客观性和美的本质
12
作者
张铨锡
出处
《求是学刊》
1982年第1期66-73,共8页
关键词
美的本质
客观性
自然属性
自然美
社会
性
自然物
社会功利性
自然形象
梅花
庸俗化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江性格的整体性动态性特征刍议
13
作者
孙岩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33-37,共5页
文摘
自从伟大的文学名著《水浒》成书以来,论家蜂起,读者不绝,曾多次刊印,又几遭查禁。一方面是读者的爱不释手,一方面是评家的褒贬不一。一部伟大的著作遭此奇运,即使在中外文学史上亦属罕见。长期以来,传统的文学批评存在着一种注重文学作品的社会功利性的倾向,从这种思维定式出发,免不得使统治者看到“恶书邪教”,①革命家悟出“平权自由”,②可谓见仁见智。
关键词
性格
社会功利性
文学史
文学名著
思维定式
文学批评
革命家
统治者
文学作品
动态性特征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文学应进行全方位的理论探讨
14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1987年第2期55-55,共1页
文摘
王蒙在《文学三元》(《文学评论》1987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文学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生命现象。他试图提倡一种尽可能打破过分偏狭的文学观的排他性的通达态度,但并不意味着把各种文学观等量齐观,或者认为这三个层面可以截然分开,或同等重要。他认为我们当前完全有理由将文学的社会性放在优先地位,同时也应该注意文学的文化价值,理解作家的创作心理与读者的阅读欣赏心理,理解各种不无偏颇的文学主张的出现根由,理解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的存在根据,理解文学作品的多层次多侧面内涵。文章说:本着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的热情,强调文学的社会功利性是可以理解的,有时是天经地义的。但要避免对文学现象的理解的隔膜与偏颇狭隘,使文学乃至整个精神生活贫乏化。一味强调文化性,或一味强调移植引进反省杂交。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文学观
三个层面
文学评论
创作心理
文化现象
社会功利性
多侧面
文化价值
欣赏心理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流行歌曲想到的
15
作者
赵汉
出处
《编辑之友》
1981年第1期200-204,共5页
文摘
近年来,从海外传入不少流行歌曲,受到一部分青年人的喜爱,影响所及,有些国内的作曲家和歌唱家,也借鉴、模仿这一类歌曲的一些技法、唱法、风格……,引起社会上广泛的注意和争论。因而,我也想对此发表一点感想。可能错误不少。
关键词
流行歌曲
青年人
音乐表演艺术
社会
主义
作曲家
愉悦性
社会功利性
风格
人民群众
音乐艺术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美感的功利性特征与体育美感的追求
朱长喜
康维勋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艺术教育的现实悖论与突破路径
朱珈仪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汉大赋的美学特征及其悖论
王龙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周作人对民国通俗文学的批评
王木青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顾炎武山水诗简论
王英志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霍小玉》别解
林春香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马克思哲学对音乐美学的启示(下) 价值论
茅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关于普列汉诺夫的“美感矛盾二重性”
何梓焜
《学术研究》
198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新诗潮的涌动与走向
吴开晋
《文史哲》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茅盾小说与吴越文化
钟桂松
《浙江学刊》
CSSCI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驾着真、善、美三个金轮行进的诗人——艾青究研之一
欧阳茂森
《齐鲁学刊》
198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美在于人──试论美的客观性和美的本质
张铨锡
《求是学刊》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宋江性格的整体性动态性特征刍议
孙岩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对文学应进行全方位的理论探讨
《文艺理论研究》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从流行歌曲想到的
赵汉
《编辑之友》
198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