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夏振坤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共5页
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夏振坤概念的界定:“社会稳定”辩析(一)何谓“稳定”?对于“稳定”这个词,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一种理解,把稳定视同为“衡定”,即事物衡定地保持旧有状态不变。显然这是一种静态的稳定观,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 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夏振坤概念的界定:“社会稳定”辩析(一)何谓“稳定”?对于“稳定”这个词,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一种理解,把稳定视同为“衡定”,即事物衡定地保持旧有状态不变。显然这是一种静态的稳定观,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保守观念。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稳定 阶级关系 经济发展 稳定观 监控机制 社会秩序 改革与发展 社会稳定机制 社会进步 社会制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与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的重建
2
作者 叶赋桂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35,共11页
全球化最根本的特性是流动性、竞争性和失衡性,由此导致了世界的不平等、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这又使得世界各国为了追求优势、控制和安全而激烈竞争,而被当作经济手段的教育则成为竞争的重要工具。但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教育并不能提... 全球化最根本的特性是流动性、竞争性和失衡性,由此导致了世界的不平等、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这又使得世界各国为了追求优势、控制和安全而激烈竞争,而被当作经济手段的教育则成为竞争的重要工具。但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教育并不能提升国家的竞争能力,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在全球化下教育已从民族国家的文化和公共机构转变为为少数企业和精英服务的私人机构。全球化时代的制胜之道是进行社会重建,建立一个社会精英流动和制衡的和谐社会。而社会重建和人的改造必须最充分地发挥教育的功能和力量。为此,当重塑教育的品质,恢复启蒙的教育理想,重新赋予教育的公共性,以普遍利益为使命;实现教育民主,培养具备社会认知和发展能力的现代公民;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作为社会流动主渠道的作用;重塑知识精英,使之成为社会的良心,并由此唤起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把经济成长和政治清明建立在良好的教育和教育制度上。基于这样的教育而生长出来的社会必然成为能给全体人民带来最大福祉的幸福美好的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教育功能 教育的公共性 精英 社会制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