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共情与社会创业意愿 被引量:2
1
作者 秦佳良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4-133,共10页
本文在亲社会动机理论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个体共情与社会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创业社会价值和自我效能在其中的中介机制,并通过采集问卷调查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情感共情(共情关心)和认知共情(观点采择)都与社... 本文在亲社会动机理论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个体共情与社会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创业社会价值和自我效能在其中的中介机制,并通过采集问卷调查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情感共情(共情关心)和认知共情(观点采择)都与社会创业意愿呈正相关,社会创业自我效能与社会创业意愿呈正相关,社会价值在认知共情(观点采择)和社会创业意愿之间、社会创业自我效能在情感共情(共情关心)和社会创业意愿之间都起完全中介作用,社会创业自我效能在认知共情(观点采择)和社会创业意愿之间都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价值在情感共情(共情关心)和社会创业意愿之间没有中介作用。本文为社会创业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个体社会创业离不开共情力培育,“感觉有能力”和“感到有价值”二者不可或缺,创业教育必须区别个体共情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社会创业意愿 社会价值 自我效能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创业行为实现路径及内在机理——一项扎根理论的探索 被引量:14
2
作者 林顺浩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3-81,共9页
基于8份社会创业者访谈材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社会创业在中国制度环境中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创业意愿是社会创业的前置因素,制度情景和社会痛点是孕育社会创业意愿的重要土壤;创业者在多重制度逻辑中灵活运用合... 基于8份社会创业者访谈材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社会创业在中国制度环境中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创业意愿是社会创业的前置因素,制度情景和社会痛点是孕育社会创业意愿的重要土壤;创业者在多重制度逻辑中灵活运用合法性构建和资源拼凑等理性工具,并持续积累与更新创业知识和技巧,发挥社会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为的工具理性作用;当激励效应反馈到社会创业意愿时,新一轮创业行为将始于新的创业意愿;在整个社会创业意愿实现过程中,情绪特质和突发情节发挥重要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创业意愿 社会创业行为 合法性构建 资源拼凑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