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建文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共3页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原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是历史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要以最广大人民为价值取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公正的...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原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是历史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要以最广大人民为价值取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公正的辩证批判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吸取资本主义形式公正的历史合理性,而且要实现以此为基础的实质公正,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现公正的分配。马克思分配公正观的历史辩证法要求必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减少初次分配产生的不平等,通过再分配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准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正义:和谐社会:方法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整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2
作者 陈华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19,155,共6页
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是"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公平和谐"的有机统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无序失范也不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社会和谐的统一是社会主义之为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把生产力发展和... 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是"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公平和谐"的有机统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无序失范也不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社会和谐的统一是社会主义之为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把生产力发展和共同富裕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从而初步廓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胡锦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把社会公平和谐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更加明确、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本质 生产力发展 社会公平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恐怖 潜意识 危机——影片《沉默的羔羊》潜藏着负面影响与大学生行为
3
作者 金承德 韩金玲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39,共1页
社会更多地创造有利于维护和培植人类正义、文明的潜意识形成的土壤,抑制和消除邪恶和悖离人性的恐怖滋生的萌芽,人类共同维系和保护,共同拥有的本来公平、正义和谐的“地球村”。
关键词 恐怖 潜意识 危机 公平正义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