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诚信价值观法律化视野下社会信用立法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福忠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67,共11页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存在于观念层面,而且更主要地存在于规范层面。把诚信价值观的要求由道德诚信转化为法律诚信,能确保诚信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培育和有效践行。在中国,将诚信价值观的法律化具有必然性,首...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存在于观念层面,而且更主要地存在于规范层面。把诚信价值观的要求由道德诚信转化为法律诚信,能确保诚信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培育和有效践行。在中国,将诚信价值观的法律化具有必然性,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法律诚信建立起来的信任机制;其次中国重建高信任度社会需要诚信法律规范予以保障。诚信价值观的法律化有两种实现途径,制定专门的信用立法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国未来的社会信用立法应采用集中立法模式,即由全国人大制定专门的信用信息管理法。信用信息管理法应确立如下主要制度:建立失信行为的认定标准、信用信息采集和披露的负面清单制度、信用信息符合正当目的的使用制度、失信行为的惩戒制度以及信用修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 道德诚信 法律诚信 社会信用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方社会信用立法实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叶明 石晗晗 《征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46,共8页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立法在地方先行的格局下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管理体制、联合奖惩、权益保护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完善地方社会信用立法十分必要。通过梳理各省市社会信用规范性法律文件,分析地方信用管理体制、以联合奖惩机制为核...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立法在地方先行的格局下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管理体制、联合奖惩、权益保护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完善地方社会信用立法十分必要。通过梳理各省市社会信用规范性法律文件,分析地方信用管理体制、以联合奖惩机制为核心的信用应用、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之法律规定,总结立法问题和优势,能够为其他省市和国家社会信用立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以提升信用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 地方社会信用立法 联合奖惩 权益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用立法的地方立法实践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雨 《征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16,共10页
社会信用立法具有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性,是现阶段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地方立法实践坚持问题导向,可以为解决当前社会信用立法问题提供思路,为国家信用立法提供有益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社会信用立法 地方立法实践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用立法的功能定位与核心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贾韶琦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3-151,共9页
社会信用立法面临着功能定位不明确、技术回应不明显、实施立场不准确等比较突出的问题。社会信用立法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语境下的道德立法,通过将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道德法律... 社会信用立法面临着功能定位不明确、技术回应不明显、实施立场不准确等比较突出的问题。社会信用立法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语境下的道德立法,通过将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在“良法善治”意义上的统一。大数据技术为社会信用立法提供能力支持,使之成为可能,并因全样本分析、反模糊反匿名、自身膨胀等技术特征影响社会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和使用,立法中宜确立“全面采集”“原则公开”“安全使用”之原则。实践中“泛信用化”惩戒乱象表明社会信用法律的规制功能与激励作用间的内在逻辑失调,一方面应明确激励型法的规制功能,引导逻辑思维和意识形态融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应坚持法律规制功能的激励导向,即便是失信惩戒也具有激励作用,主要表现为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的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立法 道德立法 大数据 法律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信用立法的取向与趋向 被引量:1
5
作者 贾韶琦 门浣青 《征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0-45,共6页
社会信用立法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社会信用立法是诚信领域的专项道德立法,在为道德教化提供法律保障的同时也为依法治国夯实道德基础。受大数据技术的影响,社会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使用应确立“全面收集”“原则公开... 社会信用立法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社会信用立法是诚信领域的专项道德立法,在为道德教化提供法律保障的同时也为依法治国夯实道德基础。受大数据技术的影响,社会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使用应确立“全面收集”“原则公开”“安全使用”原则,同时基于个人权利保护与大数据技术发展间的平衡,探索新的规制进路。励治法治观下,社会信用立法既要坚持“有奖有惩”的基本立场,也应明确法律褒扬守信的正向激励作用和惩戒失信的反向激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立法 核心价值观 大数据 法律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用”的四种界定方式 被引量:14
6
作者 肖伟志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59,共10页
如何界定“社会信用”,是社会信用立法面对的一个首要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梳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所营造的话语体系,综合不同文本对“信用”“征信”“信用信息”“社会信用”的使用,基于对“社会”和“信用”两个词语的狭义与广义理解,存... 如何界定“社会信用”,是社会信用立法面对的一个首要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梳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所营造的话语体系,综合不同文本对“信用”“征信”“信用信息”“社会信用”的使用,基于对“社会”和“信用”两个词语的狭义与广义理解,存在着四种不同的组合,体现了界定“社会信用”的不同方式,即“狭义社会+狭义信用”“广义社会+狭义信用”“广义社会+广义信用”“狭义社会+广义信用”。目前的讨论中,围绕“社会信用”的界定,学界对“信用”理解的狭义与广义之争并未消失;对“社会”一词的指代范围也有着不同的把握。文章认为围绕社会信用立法的基本理论研究,应聚焦两个问题:立法是否应该清除“信用”一词的胎记,又如何突破“信用”的专业理解,重构“信用”“信用信息”等基本概念的含义?其二,立法如何可能打通公法与私法的界分,实现“征信技术”在公法主体与私法主体之间的“平等适用”或“同等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 征信 社会信用 社会信用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