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保障对农村社会保障替代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蔡少琴 李郁芳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2-207,共6页
对于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土地的经济保障性弱,风险分摊性差,缺乏强制积累财富化解风险的机制,其效用外溢全社会但却没有建立起与受益边界相匹配的供给制度-组织边界,不具备社会保障四方面的基本特征,不具有对社会保障的替代作用。土地... 对于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土地的经济保障性弱,风险分摊性差,缺乏强制积累财富化解风险的机制,其效用外溢全社会但却没有建立起与受益边界相匹配的供给制度-组织边界,不具备社会保障四方面的基本特征,不具有对社会保障的替代作用。土地不胜农村社会保障之重,却因被动承载保障功能而损失土地效率和农业绩效,首重保障功能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实际上带给农民的是负效用。政府需在土地之外提供社会保障公共品,以剥离土地的保障功能,释放土地的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农村社会保障 生产要素 公共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指标体系构建
2
作者 洪丽 李珍 赵青 《社会保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6,共14页
在深度老龄化、少子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下,社会保障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这一体系,应遵循前瞻性... 在深度老龄化、少子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下,社会保障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这一体系,应遵循前瞻性、全面性与系统性、动态性、简洁性和代表性、可操作性五大基本原则。具体的指标体系包含社会公平、保障水平、可持续性与治理机制四个维度,13项二级指标和30项三级指标。根据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合成社会保障质量指数,衡量社会保障的发展质量,及其与目标的差距,这就能为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更精准的决策依据。未来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动态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和应受助人口统计口径,建立社会保障动态监测与评估调整机制,并以社会公平维度指标为核心导向,根据社会保障质量指数中的“短板”精准施策,逐步缩小城乡、群体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提升社会保障质量,切实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兜底与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保障 评价指标体系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与空间效应
3
作者 李云发 王晓婧 贾小爱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05-110,共6页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是中国社会保障统计监测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文章根据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构建中国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是中国社会保障统计监测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文章根据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构建中国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TOPSIS法和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测算并分析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区域差异,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索中国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水平仍处于中低水平;中国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有所缩小,区域间差异是中国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中国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性,政府调控力度、人口流动均会对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指标体系 区域差异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下生育保险与商业保险合作机制研究
4
作者 何丽新 胡鑫磊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5,共13页
随着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提高、人口流动频繁化与就业模式多样化,传统生育保险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生育高质量保障需求。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背景下,加强生育保险与商业保险合作,有助于优化保障人群、保障内容、保障水平,提升生育保障... 随着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提高、人口流动频繁化与就业模式多样化,传统生育保险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生育高质量保障需求。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背景下,加强生育保险与商业保险合作,有助于优化保障人群、保障内容、保障水平,提升生育保障的公平可及性。实践表明,生育保险与商业保险可以采取风险分层、需求分化、收入分层和费用分担等形式,在服务外包、产品供给、共同开发等方面开展实质合作。我国亟需改变生育保险制度“重社保、轻商保”的格局,打通生育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合作通道。具体来说,应以需求分化为主要依据,发展“去劳动化”的普惠性生育保险和商业生育保险;加强生育保险与商业保险合作的法律保障、法律监管与法律救济,积极应对低生育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生育保险 商业保险 生育支持政策 生育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社会契约的尝试:从社会保障到全民基本收入
5
作者 张浩淼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2,共11页
从社会契约视角回顾社会保护方式的发展变迁,可以发现技术革命叠加经济危机以及社会保护主导思想的变化,共同引发了社会保护的三次重要变迁。第一次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兴起和扩张,意味着契约的订立;第二次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 从社会契约视角回顾社会保护方式的发展变迁,可以发现技术革命叠加经济危机以及社会保护主导思想的变化,共同引发了社会保护的三次重要变迁。第一次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兴起和扩张,意味着契约的订立;第二次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紧缩,代表着契约的调整;第三次则是全民基本收入开始实施政策试验,代表着重塑社会契约的尝试。社会保护方式无论如何变迁均是为了维持社会契约,确保国家与个人的联系,使个人能够获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通过全民基本收入尝试重塑社会契约的过程中,契约相关方出现明显变化,从现代社会保障的国家、雇主和个人三方变为国家和个人两方。从契约执行能力看,尽管技术进步使全民基本收入政策试验项目的管理能力得到保证,但其财政可持续性备受质疑;此外,契约重塑能否成功还深受工作伦理和社会观念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契约 社会保障 全民基本收入 社会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社会保障融合提升了农民幸福感吗?
6
作者 初立苹 高静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共11页
农民幸福感提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而城乡社会保障融合通过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基于2012-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使用有序Probit模型和KHB方法,探讨城乡社会保障融合对... 农民幸福感提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而城乡社会保障融合通过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基于2012-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使用有序Probit模型和KHB方法,探讨城乡社会保障融合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城乡社会保障融合显著提升农民幸福感,尤其在中共党员、年长者的个体中更明显;相对城乡社会福利融合,城乡社会保险融合和城乡社会救助融合对农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城乡社会保障融合通过转移养老风险和医疗风险、增强家庭认同来提升农民幸福感。边际效应表明,城乡社会保障融合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民感到“比较幸福”和“非常幸福”的概率分别上升0.378和0.546。据此建议进一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融合深化,加大对农村特定群体社会保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幸福感 城乡社会保障融合 风险转移 阶层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价值意蕴、现实挑战和保障机制
7
作者 童文胜 杨硕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40,共8页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将社会保障体系升级列为关键攻坚任务,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关系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与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立足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本源,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中国化进程与制度优势,阐释我国社会保障...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将社会保障体系升级列为关键攻坚任务,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关系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与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立足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本源,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中国化进程与制度优势,阐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根基与制度特色。根据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现状,诠释新时代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面对的历史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通过继续完善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社会保障财政管理工作、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数字化治理水平等方式,进一步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 数字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残障统计价值,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第九届残疾人数据科学研讨会暨2024中国统计学会残障统计分会年会、2024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年会会议综述
8
作者 刘晓婷 刘嘉欣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60,共4页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发挥残障统计价值,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24年11月24日,第九届残疾人数据科学研讨会暨2024中国统计学会残障统计分会年会、2024残疾人事业发展...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发挥残障统计价值,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24年11月24日,第九届残疾人数据科学研讨会暨2024中国统计学会残障统计分会年会、2024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年会于浙江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残障统计与残疾人社会保障”这一主题,为更好地发挥残障统计价值、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建言献策,取得了丰硕的研讨成果。本届研讨会由中国统计学会和浙江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统计学会残障统计分会、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中国残疾人数据科学研究院、南京邮电大学中非经贸数据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厦门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徐州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协办。来自国家统计局、浙江省统计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圆通速递有限公司等单位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学会 研讨会 残疾人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基于关键指标的实证比较
9
作者 赵建国 张宇涵 韩苗苗 《社会保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6,共14页
公平与效率问题是社会保障制度优化的核心议题。基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国家财政出资比例、社会保障社会公平性指数及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4个关键指标,对比分析2010—2022年中国与欧洲主要社会保障模式的发展状态及其在公平与效... 公平与效率问题是社会保障制度优化的核心议题。基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国家财政出资比例、社会保障社会公平性指数及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4个关键指标,对比分析2010—2022年中国与欧洲主要社会保障模式的发展状态及其在公平与效率方面的差异化表现。研究发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支出水平与国家财政出资责任略低于欧洲平均水平;相比欧洲各模式,中国社会保障模式驱动经济发展的表现突出,但调节社会公平的效果欠佳,公平与效率显著负相关,其程度弱于强调高福利的北欧模式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平与效率难以兼顾的普遍性,凸显了莱茵模式下社会保障制度权责分配方式的借鉴价值。因此,中国应注重公平与效率协同,从“国家—市场—个人”权责配置入手,强化国家财政主导责任,提升参与公平性,构建社会保障收支常态化国际比较机制,稳步优化社会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欧洲社会保障模式 公平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均等化转移支付:逻辑阐释、方案建构与效果评估
10
作者 张宗良 褚福灵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0,共22页
基于民生增量需求和有限财力约束的双重压力,推进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成为解决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要之选,而构建科学规范的均等化转移支付标准体系和方案模型成为关键。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财政数据验证社会保障均等... 基于民生增量需求和有限财力约束的双重压力,推进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成为解决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要之选,而构建科学规范的均等化转移支付标准体系和方案模型成为关键。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财政数据验证社会保障均等化转移支付方案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并非简单资金转移,各地区社会保障的收支缺口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能力之间并无严格的对应关系;与均等化标准相比较,全国范围内实际社会保障转移支付额度已得到较为充分的中央财政资助;现行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策略的再分配倾向不足,反而加大了区域内部及区域间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和能力的不平衡。因此,未来制度建设不仅要关注财力问题,更要着力解决分配问题,必须坚持财政转移支付的理论基础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中国特色,并创新多种配套机制以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支出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转移支付 标准财政收支 成本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共同富裕进程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价值与实现路径
11
作者 朱翠英 杨博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3-85,共3页
农村社会保障既是助力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也是村民享有“共富红利”、享受美好生活的关键路径。通过发展“民生导向”的农村共富经济,构建“共富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营造深度融入农村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生态,在降低村民生活... 农村社会保障既是助力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也是村民享有“共富红利”、享受美好生活的关键路径。通过发展“民生导向”的农村共富经济,构建“共富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营造深度融入农村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生态,在降低村民生活风险、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全面提升农村共富水平,稳步、扎实地推进乡村迈向“全面共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农村社会保障 价值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基本内容、中国化实践与当代启示
12
作者 李志明 毕林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构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剥削本质及功能局限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以国家责任为基石、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导向的未来社会的社会...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构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剥削本质及功能局限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以国家责任为基石、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导向的未来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想。这一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实践,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战时保障、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全面统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多层次体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四个历史阶段。在新时代语境下,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应当继续以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为指导,坚持国家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主导责任,持续丰富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内涵及其实践,并接续阐发马克思社会保障的当代价值,从而为制度完善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保障思想 基本内容 中国化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社会保障多方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研究
13
作者 曹信邦 张清洁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9,共12页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经济正在以数据要素为新型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推动力、以数字平台为基础载体,推进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重构经济增长和劳务关系的新型经济形态。立足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和数字平台三大核心要素,从理论层...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经济正在以数据要素为新型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推动力、以数字平台为基础载体,推进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重构经济增长和劳务关系的新型经济形态。立足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和数字平台三大核心要素,从理论层面阐释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经济给多方主体带来的机遇、挑战以及利益冲突,可以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通过劳动互补效应、岗位替代效应、岗位创造效应、涟漪效应和生产率提升效应等引致异质性劳动者之间利益冲突,通过雇主责任规避、监管责任转移和劳动过程控制等渠道引致新业态从业者与平台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基于社会保障,实行明确劳工法律身份、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以及引入全民基本收入等协调政策,能够缓解由数字经济引致的多方利益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利益冲突 社会保障制度 全民基本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1933-1945年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4
作者 丁建定 《社会保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2,共6页
1933—1945年是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特殊时期。德国法西斯政府所采取的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措施,在改善民众生活条件的同时,增强了自身的欺骗性。其所推行的强化社会保障制度中央集权管理的措施,在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应对社会问题... 1933—1945年是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特殊时期。德国法西斯政府所采取的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措施,在改善民众生活条件的同时,增强了自身的欺骗性。其所推行的强化社会保障制度中央集权管理的措施,在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效果的同时,中止了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管理状态。这使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得不通过民主改造重新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西斯政府 社会保障制度 专制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对农民生计恢复力的影响
15
作者 刘安格 夏小梅 《村委主任》 2025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保障农民生活基本需求,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构建农民生活保障的长效机制,也是关乎农村生计恢复力问题的重要影响措施。文章通过列举案例进一步探讨社会保障影响农村生计恢复力的机制。结果表明:社会保障从经济、社会服... 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保障农民生活基本需求,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构建农民生活保障的长效机制,也是关乎农村生计恢复力问题的重要影响措施。文章通过列举案例进一步探讨社会保障影响农村生计恢复力的机制。结果表明:社会保障从经济、社会服务和心理社会等多个维度提升了农民的生计恢复力。在经济方面,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保障和促进资产积累;在社会服务方面,提高了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养老服务保障水平;在心理社会方面,增强了农民风险应对信心和稳固了社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保障 社会服务 社会保障 农村生计恢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视角下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16
作者 宋颖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5期60-64,共5页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征地规模与被征地农民人数持续增长。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包括将被征地农民统一纳入城乡保障体系,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标准,确定谁征地谁负责、先保后征基本原则等。但依然存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相关法律规定...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征地规模与被征地农民人数持续增长。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包括将被征地农民统一纳入城乡保障体系,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标准,确定谁征地谁负责、先保后征基本原则等。但依然存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相关法律规定欠缺、保障对象与费用提取标准不一、保障费用筹集监管不足、保障可持续性有待提升、保障司法救济渠道不畅等问题。为此,应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顶层设计,明晰被征地农民参保资格认定标准,细化被征地农民社保费用管理机制,扩大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化解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纠纷,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被征地农民 社会保障 法律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促进共同富裕:来自地方的实践与创新 被引量:6
17
作者 席恒 凯迪日耶·阿不都热合曼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百年目标的确立,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地方政府的创新动力。社会保障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安排,给地方政府的实践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场域。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筑牢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 以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百年目标的确立,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地方政府的创新动力。社会保障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安排,给地方政府的实践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场域。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筑牢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政策基础,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缩小人群和区域的收入差距,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不同群体和区域的共同富裕能力,把社会保障政策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是社会保障促进共同富裕地方实践创新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共同富裕 收入差距 技术赋能 政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参与有助于农村土地流转吗?——基于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孜仪 王瑞雪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随着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得到缓解,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提高,农村土地流转供给不断增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2018年数据,构建了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旨在考察社会保障参与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同时... 随着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得到缓解,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提高,农村土地流转供给不断增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2018年数据,构建了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旨在考察社会保障参与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村土地转出具有显著影响;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于农村土地转出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显著抑制农村土地转入;劳动力转移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村土地转出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土地流转影响中发挥的中介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参与 劳动力转移 农村土地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社会保障学科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方向、发展定位与行动路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俊强 孟颖颖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7,共7页
进入新时代,加快推动社会保障学科建设是服务国家战略新需求、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学科话语体系、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学科面临学科交叉不成熟、理论研究滞... 进入新时代,加快推动社会保障学科建设是服务国家战略新需求、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学科话语体系、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学科面临学科交叉不成熟、理论研究滞后于制度发展实践、缺乏夯实的学科理论基础、专业师资力量急缺、人才培养模式陈旧等问题。应确立回应时代新需求、定位时代新格局、贯彻时代新理念、探索育人新形式的发展定位。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与相关学科的深度交融,坚持价值引领、将思政元素融入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设计,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现实需求为导向、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体系,坚持立足国情、加快推动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的实践定向,是推动社会保障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保障学科 高质量发展 新文科建设 行动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 逻辑联动与实现路径 ——新结构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3
20
作者 严海宁 刘震海 刘堂森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3,共1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对社会保障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发现,当社会保障的功能实现现代化之后,将遵循全民保障逻辑、全民福祉逻辑、文明幸福逻辑、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对社会保障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发现,当社会保障的功能实现现代化之后,将遵循全民保障逻辑、全民福祉逻辑、文明幸福逻辑、生态福利逻辑以及和平发展逻辑与中国式现代化产生联动,进而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的实现。其中,尤其能通过推动创新将巨大的人口规模从“人口约束”转化成“人才红利”,还能促进环境质量改善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此,需重点对社会保障结构进行改革,促进社会保障功能的现代化,实现社会保障结构的联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保障 新结构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