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控制论视角下的师生冲突控制 被引量:1
1
作者 严新根 靳飞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22,共2页
一定群体和组织中的人们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而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个人在互动过程中必然会在互助、合作的同时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这是人类社会交往活动的客观事实。师生互动作为社会交往活动的一种特殊类型,同样如此。
关键词 冲突控制 社会控制论 师生 社会交往活动 社会关系 互动过程 特殊类型 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共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4
2
作者 褚宏启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60,共2页
合作(Collaboration)属于亲社会行为,往往与尊重、分享、团结、友爱、协作、共赢等词汇联系在一起,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合作能力是一种社会交往能力,是... 合作(Collaboration)属于亲社会行为,往往与尊重、分享、团结、友爱、协作、共赢等词汇联系在一起,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合作能力是一种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人们为追求共同的目标(如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或者工作任务),而表现出的以一种协调的方式一起行动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能力 能力的培养 学生 社会交往活动 社会交往能力 学习任务 社会行为 综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踩花山”节日的结构演化与动力机制——以越南老街省坡龙乡为例
3
作者 贺倩如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7-138,共2页
“踩花山”是流行于贵州南部、中西部和四川南部、云南东南部,以及越南北部等苗族群体中的制度性的大型节日活动。它大致可以分为祭竿、闹竿、倒竿3个基本程序,具体包括交杂其间的献祭、芦笙舞、对歌、斗鸟等,以及大量的社会交往活... “踩花山”是流行于贵州南部、中西部和四川南部、云南东南部,以及越南北部等苗族群体中的制度性的大型节日活动。它大致可以分为祭竿、闹竿、倒竿3个基本程序,具体包括交杂其间的献祭、芦笙舞、对歌、斗鸟等,以及大量的社会交往活动。对越南坡龙“踩花山”节变迁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在当代边境区域民族传统节日的结构演化方式及其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北部 结构演化 节日活动 老街省 社会交往活动 民族传统节日 四川南部 中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仪教育需重视
4
作者 陈霖 《农家致富》 2020年第2期61-61,共1页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言语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孩子步入幼儿园后,人际交往逐渐增多,就要试着开始培养礼仪了。专家指出,儿童期的孩子需要掌握生活礼仪、交往礼仪、文明语言礼...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言语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孩子步入幼儿园后,人际交往逐渐增多,就要试着开始培养礼仪了。专家指出,儿童期的孩子需要掌握生活礼仪、交往礼仪、文明语言礼仪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家长在教育时要有的放矢。生活礼仪简单说,就是吃喝拉撒睡要讲究哪些。比如,吃饭时,对盛饭的人表示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交往活动 礼仪教育 语言礼仪 人际交往 生活礼仪 交往礼仪 行为规范 幼儿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