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增强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包容性的若干思考 |
李海
范树成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2
|
中国社会主流语言词汇的类型分布、使用特征与社会变化 |
陆晓文
吕乐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3
|
自媒体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理性审视 |
刘清生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4
|
社会主流需求之于历史唯物主义——一个微观人本基础与宏观制度框架互动的分析视角 |
张端民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5
|
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和提升路径——评《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研究》 |
展海燕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6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演进轨迹、形成机理与现实启示 |
王秀杰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7
|
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 |
陈辉
|
《江淮论坛》
CSSCI
|
2013 |
0 |
|
8
|
“形而上”的狂欢——从《一夜惊喜》看社会主流核心价值下对女性意识的消费 |
邓珊珊
彭在钦
|
《电影评介》
|
2014 |
0 |
|
9
|
当前青年群体中非主流社会思潮评析与应对 |
赵靓
简繁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当代中国非主流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及其应对 |
高军
赵宇明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11
|
百年中国主流社会体育认知变化及其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1919-2019) |
罗时铭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1
|
|
12
|
社会性别主流化:中国妇女就业立法新阶段 |
李斌
韩廉
王红燕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13
|
从网络行动到社会性别主流化:高校校园性骚扰治理路径探究 |
周小李
|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14
|
试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 |
陆岩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4
|
|
15
|
探析欧盟职业教育同行评估——以社会性别主流化为视角 |
杨广俊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6
|
网络环境下提升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引领能力的着力点 |
王冬梅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
2014 |
7
|
|
17
|
社会性别主流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融入和推进——兼谈宪法研究视阈的拓展 |
郑军
|
《太平洋学报》
CSSCI
|
2007 |
2
|
|
18
|
以党史文化引领社会主义主流文化 |
夏一璞
|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9
|
社会性别主流化视角中的女省长群体研究 |
常玲
赵泽洪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20
|
当代影视文学艺术作品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
艾军
|
《河南农业》
|
201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