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联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自治比较
1
作者 崔桂田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8年第9期50-52,40,共4页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人民自治,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从50年代初南斯拉夫第一次把这一思想由理论变为现实,到今天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自治虽然经历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人民自治,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从50年代初南斯拉夫第一次把这一思想由理论变为现实,到今天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自治虽然经历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风风雨雨,但它最终被大部分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所接受,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运用,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自治 社会主义民主 苏联东欧 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自治 社会主义改革 体制改革 当代社会主义 苏东 民主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与国家”范式对南共自治社会主义的影响——兼论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先春 邓嫣嫣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6-21,共6页
"社会与国家"二元对立范式对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建设影响重大。南共将该范式不加批判地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加速了南共合法性基础的减弱以及南共与南联盟的分化,并最终断送了自治社会主义。历史说明,严格界分"社会与国... "社会与国家"二元对立范式对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建设影响重大。南共将该范式不加批判地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加速了南共合法性基础的减弱以及南共与南联盟的分化,并最终断送了自治社会主义。历史说明,严格界分"社会与国家"的视角有助于分析某些政治学、社会学问题,却绝不能成为国家整体设计的指导性的思维框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社会与国家两者间的平衡,理性地、批判地对待塑造公民社会的问题将是一个迫切而艰巨的理论和实践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国家 南共 自治社会主义 公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自治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南共首开改革的再审视 被引量:1
3
作者 金重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7-138,共12页
1948年,南斯拉夫共产党人为捍卫民族独立和维护马列主义的纯洁性,不顾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毅然与“斯大林模式”决裂,走上自治社会主义的道路。他们主张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有关国家消亡的理论,通过建立工人委员会、公社... 1948年,南斯拉夫共产党人为捍卫民族独立和维护马列主义的纯洁性,不顾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毅然与“斯大林模式”决裂,走上自治社会主义的道路。他们主张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有关国家消亡的理论,通过建立工人委员会、公社、自治利益共同体、代表团制和联合劳动组织等各种形式对社会实行广泛的自治,发展了经济,活跃了政治生活。由于内外各种不利因素、尤其是复杂的民族关系,使自治社会主义在实践的过程中遭受不少挫折,并以南联邦的解体而宣告结束。南斯拉夫共产党人的这一创举是对社会主义模式的一种探索,在国际共运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斯拉夫 自治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分类
4
作者 陈梅枝 《会计之友》 1986年第3期31-,共1页
经济体制改革同调整一定的所有制形式与结构是紧密相关的。经济体制的内容和实体是决策、动力与协调三个基本的结构,这是经济体制分类和比较的共同基础。根据这三个基本结构,自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以来,实践中已经出现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同调整一定的所有制形式与结构是紧密相关的。经济体制的内容和实体是决策、动力与协调三个基本的结构,这是经济体制分类和比较的共同基础。根据这三个基本结构,自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以来,实践中已经出现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种是决策与管理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如:1928年-1953年的苏联、五十年代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前的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种是社会主义自治的经济体制,如:1950年以后的南斯拉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自治 高度集中统一 五十年代 所有制形式 社会主义国家 共同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斯拉夫自治联合劳动中的新型法令
5
作者 仝志敏 《国际论坛》 1987年第3期8-12,共5页
(一)新型法令——自治协议和社会契约的产生及其实质一、协调劳动人民相互关系的新形式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社会经济、政治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国家处理的许多问题及其职能逐步社会化。自治协议和社会契约在南斯拉夫的出现,... (一)新型法令——自治协议和社会契约的产生及其实质一、协调劳动人民相互关系的新形式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社会经济、政治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国家处理的许多问题及其职能逐步社会化。自治协议和社会契约在南斯拉夫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发展的需要和结果。从历史发展来看,自治协议和社会契约尽管早在50年代已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契约 社会主义自治 自治制度 社会政治共同体 社会经济 联合劳动组织 自治社会主义 社会利益 自治组织 历史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斯拉夫自治模式中自治、国家、市场的三角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孟捷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2-45,共4页
一南斯拉夫人将其现阶段的所有制关系称为“社会所有制”。这种所有制实际上是自治形式的所有制关系同经济关系中或多或少的国家所有制要素的结合。卡德尔曾为社会所有制下过一个定义的描述:社会资产既为每一个人所有,又不为哪一个人所... 一南斯拉夫人将其现阶段的所有制关系称为“社会所有制”。这种所有制实际上是自治形式的所有制关系同经济关系中或多或少的国家所有制要素的结合。卡德尔曾为社会所有制下过一个定义的描述:社会资产既为每一个人所有,又不为哪一个人所有。为每一个人所有,是指一切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劳动和社会所有的资产联合起来;不为哪一个人所有,是因为任何人都不对这些资产有任何法律上的所有权。显而易见,这是一种理想的社会所有制,而不是现实的社会所有制。社会所有制这一概念同现实关系相比有着过于抽象的局限,卡德尔所说的社会所有制实际仍然是自治运动的目标。在马克思那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所有制 三角关系 所有制关系 个人所有 社会资产 卡德尔 联合起来 自治模式 自治社会主义 优先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南斯拉夫教育的特色 被引量:1
7
作者 冰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3年第1期60-66,共7页
南斯拉夫是一个以开创社会主义自治道路而闻名于世的国家。在教育方面,它也颇具特色。分析研究这个特色,对于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发展的规律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来说也是不无益处的。
关键词 社会主义自治 教育观点 社会教育发展 教育事业 教育理论 学习过程 教育学研究 课程设置 外语课程 精神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斯拉夫计划体制的改革
8
作者 张德修 《国际论坛》 1987年第1期2-7,共6页
南斯拉夫自1950年实行工人自治制度以来,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计划体制的变化,则是整个经济体制变化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这里,我们分别就以下几方面来考察南斯拉夫计划体制的改革及其特点。
关键词 计划体制 工人自治 社会计划 体制变化 联合劳动组织 计划工作 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契约 社会政治共同体 社会主义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民族及其对国家和地区形势的影响
9
作者 何希泉 《亚非纵横》 2001年第1期7-11,共5页
中亚地区民族成分众多、关系复杂、矛盾突出。地区5国山水相依,血脉相连,使民族宗教因素具有强大的互动力,对各国及整个地区形势均有重大影响。一、主要民族及其历史缘源中亚地区约5000多万人,共130多个民族,但占人口总数80%以上的主要... 中亚地区民族成分众多、关系复杂、矛盾突出。地区5国山水相依,血脉相连,使民族宗教因素具有强大的互动力,对各国及整个地区形势均有重大影响。一、主要民族及其历史缘源中亚地区约5000多万人,共130多个民族,但占人口总数80%以上的主要民族只有6个,即乌兹别克族、哈萨克族、吉尔吉斯族、土库曼族、塔吉克族和俄罗斯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权利主体 中亚 俄罗斯人 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中亚各国 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塔吉克族 吉尔吉斯人 克尔格兹人 乌兹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 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斯拉夫:1989年—动荡与探索的一年
10
作者 达洲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0-23,共4页
对于南斯拉夫来说,1989年是难以忘却的一年。一方面,经济继续恶化,由此而造成的社会矛盾也越加激化,政治局势动荡,发生了许多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有人公开否定铁托;斯洛文尼亚通过了强调有权独立于联邦的宪法修正案,等);另一方面... 对于南斯拉夫来说,1989年是难以忘却的一年。一方面,经济继续恶化,由此而造成的社会矛盾也越加激化,政治局势动荡,发生了许多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有人公开否定铁托;斯洛文尼亚通过了强调有权独立于联邦的宪法修正案,等);另一方面,南共联盟、议会和政府,学术界、新闻界,乃至全国人民都在思索,南斯拉夫现行的自治社会主义制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目前的严重经济和政治危机的根源何在?如何才能摆脱目前的困境,也即出路何在?答案是五花八门的,而且往往是截然对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社会主义 南共联盟 铁托 政治局势 宪法修正案 社会矛盾 经济改革 通货膨胀问题 截然对立 政治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巴尼亚的昨天和今天
11
作者 张振第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988年第8期26-31,共6页
解放前的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是欧洲最高的国家。它的三分之一的领土海拔超过1,000米,平均海拔达700米以上。它的面积为28,746平方公里。1938年人口约为100万,1945年为130万,1988年已达到310万。阿尔巴尼亚也是欧洲最小的国家之一,但... 解放前的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是欧洲最高的国家。它的三分之一的领土海拔超过1,000米,平均海拔达700米以上。它的面积为28,746平方公里。1938年人口约为100万,1945年为130万,1988年已达到310万。阿尔巴尼亚也是欧洲最小的国家之一,但是它的人口增长率却极高,每年几乎达到3%,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爆炸'国。阿尔巴尼亚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它位于亚得里亚海的入口处,紧挨着'奥特朗托大门'(指奥特朗托海峡),而奥特朗托海峡把巴尔干和意大利半岛隔开,两地相距只有70公里。阿尔巴尼亚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战略地位历史上给它带来了不少困扰。因为外界的许多强国,甚至相邻的一些小国,常常相互竞争,看谁先侵占阿尔巴尼亚的领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特朗 意大利半岛 自治社会主义 霍查 战略地位 伊利里亚人 人口爆炸 人口增长率 斯大林主义 新托洛茨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