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实现路径——以“制度过程”为分析框架
1
作者 赵凌云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与实践中,可以提炼出“制度过程”这一概念和分析框架。制度过程,即制度实践过程,包括制度设计、制度建设、制度运转、制度优势转化、制度评价五个环节组成的完整周期。用这一概念和分析框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与实践中,可以提炼出“制度过程”这一概念和分析框架。制度过程,即制度实践过程,包括制度设计、制度建设、制度运转、制度优势转化、制度评价五个环节组成的完整周期。用这一概念和分析框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过程,可以辨识出三个完整的制度过程。三个制度过程接续递进,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度过程创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完善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过程,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实现路径,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分析的一个“标识性”概念和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过程 制度实践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制度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政治学阐释 被引量:5
2
作者 马雪松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34,共12页
制度创新与发展反映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目标指向涉及通过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协调发展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秩序性保障,其实质内容在于党领导人民不断... 制度创新与发展反映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目标指向涉及通过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协调发展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秩序性保障,其实质内容在于党领导人民不断总结制度建设经验且坚持务实取向与精准施策,其时代意蕴包含依据体制转型与制度改革的客观趋势以增强适应能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复合动力来源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政治制度的动态适应与持续创新。在新时代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健全与发展进步,需要促进党的领导制度和国家政治制度体系深度融合,加强政治制度的韧性建设与协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国家治理 自我完善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逻辑 被引量:1
3
作者 姬超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100,160,共1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前的改革相比,当前阶段的改革更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改革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发生了变化。不能将全面深化改革理解为仅仅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前的改革相比,当前阶段的改革更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改革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发生了变化。不能将全面深化改革理解为仅仅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是西方市场经济的渐进实现版本。新时代,面对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重在克服增量改革的局限性和过度市场化的风险,通过优化存量带动增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原则上,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政府与市场力量的相互增强;在改革面向上,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为全球市场竞争、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健康有序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在改革的具体着力点上,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要重点着眼于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协同联动机制和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深化改革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要义及推进路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忆天 朱浚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302,共11页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现实基础上,提出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其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肯定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现实基础上,提出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其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肯定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作用,为深化认识和把握其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提供了崭新坐标。从核心要义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彰显了其独特价值优势、目标优势和调控优势。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落脚点在资本增殖不同,人民立场是体现社会主义市场价值之“高”的首要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目标之“高”的核心内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是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手段之“高”的基础内容。从价值意蕴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适配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举措。激活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生动力,是以增强内功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策略,是以塑造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化环境的重要思路。从推进路径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顶层制度设计和基层实践,有效兼顾新生产力和旧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协同融合落实法治思维和德治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能力的四维构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艳娥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20,共8页
自我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化变迁的基本逻辑形态,这在根本上是基于社会主义制度适应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而具有的内在优越性。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探索,自我完善已经从一种对社会主义制度内在应然状态的吁求,成为一... 自我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化变迁的基本逻辑形态,这在根本上是基于社会主义制度适应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而具有的内在优越性。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探索,自我完善已经从一种对社会主义制度内在应然状态的吁求,成为一种实然状态的客观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内化生成了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对基本制度的坚定自信和自觉是其自我完善能力的前提条件,基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形成的创新性意识形态是自我完善能力的思想保证,党群互动的主体格局奠定了自我完善能力的重要支柱,而社会主义制度初始框架蕴含的一系列包容性机制提供了制度自我完善的良性路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自我完善能力 构成机制 成熟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两种观察视角——兼论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联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君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8,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其根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由此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其根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由此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现代以来我国政治建设长期内生性演化的成果,是对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作出的一种回应,也是新征程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一种新的政治发展理念,也是具体的政治制度实践。从制度实践的角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持续探索的实践结晶,代表了新时代以来人民民主的最新形态。从重大理念的角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过程中得出的民主新认识,是新征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 全过程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黎华 孙海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1-7,共7页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 生产力发展 上层建筑 经营方式 社会主义经济 增强企业活力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力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金卫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3,共9页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一百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发展了科学社...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一百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新路,用一系列重大成就书写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篇章”。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蕴涵贯穿着极其深刻的理论创新逻辑、历史发展逻辑、实践探索逻辑、目标导向逻辑、价值追求逻辑,极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规律性认识,更加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价值旨归。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两个结合”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辉煌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创新逻辑 历史发展逻辑 实践探索逻辑 目标导向逻辑 价值追求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9
作者 雍涛 《江汉论坛》 1984年第10期32-34,共3页
在当前的改革中,有人问道:改革既然是一场革命,而且是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那末,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它的目的是什么?它同过去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有什么区别?从理论上弄清这些问题,加深对改革的认识,对于促进改革的顺利... 在当前的改革中,有人问道:改革既然是一场革命,而且是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那末,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它的目的是什么?它同过去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有什么区别?从理论上弄清这些问题,加深对改革的认识,对于促进改革的顺利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自我完善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无产阶级专政 生产力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 具体制度 阶级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批判与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10
作者 韩震 《阵地与熔炉(北京)》 1992年第5期34-35,共2页
本世纪50—6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作为世界格局中的一支崭新力量,其存在本身就构成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威胁。作为旧世界的对立物,社会主义制度为全世界大多数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阶级所向往,它已成为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 本世纪50—6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作为世界格局中的一支崭新力量,其存在本身就构成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威胁。作为旧世界的对立物,社会主义制度为全世界大多数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阶级所向往,它已成为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政治自由和社会平等的战斗旗帜。那个时候,仅仅“社会主义”这个名词,就足以成为各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而斗争的力量源泉,也足以引起资产阶级统治者们的恐惧。与之相反,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则危机四伏、矛盾重重。工人罢工,持续不断;抗议浪潮,此起彼伏。内外交困的资本主义阵营不得不在总体战略上处于守势,他们在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周围处处设防,用经济禁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 现实批判 自我完善 资本主义社会 无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国家 世界格局 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阵营 自我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1
作者 林建公 《江淮论坛》 1985年第2期49-53,共5页
今年元旦,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书问世了。这是新的历史时期的经典著作。它抓住了时代的主题,表达了人民的意愿,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当前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有着... 今年元旦,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书问世了。这是新的历史时期的经典著作。它抓住了时代的主题,表达了人民的意愿,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当前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 自我完善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 历史时期 现实意义 经典著作 邓小平同志 路线 正在进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2
作者 李小辉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3期118-121,共4页
我国10年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然而,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却仍然存在不同的甚至是尖锐对立的观点.有的人认为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说明了公有制的破产,只能走私有化的道路;有的人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即走既不同... 我国10年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然而,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却仍然存在不同的甚至是尖锐对立的观点.有的人认为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说明了公有制的破产,只能走私有化的道路;有的人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即走既不同社会主义也不同资本主义的第三条道路,也就是所谓的人道或民主的社会主义.对此,我们有必要根据我国十年改革的过程、成就和经验,进一步阐明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计划调节 非公有制经济 市场调节 根本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私有化 共同富裕 价值规律 承包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念的源流考释与话语创新
13
作者 胡荣涛 彭一鸣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6,共8页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念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体制”相关构想,萌发于中国共产党早期“使生产、消费、分配适合的发展”及“社会主义是要富的”的经济体制构想,是在制度反思、理论创新和话语演进中生成的以基本经...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念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体制”相关构想,萌发于中国共产党早期“使生产、消费、分配适合的发展”及“社会主义是要富的”的经济体制构想,是在制度反思、理论创新和话语演进中生成的以基本经济制度成熟定型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的标识性概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澄明对待中西经济制度的正确观点,坚定社会主义制度方向;新中国成立后,以“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计划经济”等话语锚定了自身经济体制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渐进调整为话语主线,指明经济体制改革的步骤与方向;新时代,习近平坚持守正创新,基于“两个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满活力的历史性肯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系定位、“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高质量发展”语义结合中形塑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原创性概念。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系统完整地建构了中国式经济发展模式的话语体系,既在理论上实现了对经济发展模式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创新性表述,又在实践中建构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质量发展 政府与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制度探究
14
作者 王心宇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2期89-92,共4页
近些年来,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但是乡村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更好地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乡村振兴不仅要使人民的口袋富裕,更要使人民的脑袋富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近些年来,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但是乡村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更好地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乡村振兴不仅要使人民的口袋富裕,更要使人民的脑袋富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主旋律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不断推进乡村制度创新,实现更加有效的乡村治理,在推进乡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全面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建设新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乡村 精神文明建设 创新发展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逻辑定位、发展指标与战略路径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昊光 李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8,共10页
从概括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出发,按六个方面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指标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标准。围绕已有中等发达国家长期预测和现代化水平标准两条技术路线,通过科学测算,研判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经济、政治、社会、文... 从概括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出发,按六个方面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指标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标准。围绕已有中等发达国家长期预测和现代化水平标准两条技术路线,通过科学测算,研判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人的现代化上的具体体现,为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系统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基础和优势,在战略转型上提出三个创新路径: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实现第二次科技立国;二是促进国际安全发展,有效化解现代化风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是全面实现人的现代化,着力提高全民基本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发展指标 标准 战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路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兵兵 辜德宏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共7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心任务之一,也是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提出新征程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心任务之一,也是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提出新征程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路应对。研究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任务,要求改革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方式和格局,调整与优化竞技体育产品供给的内容、制度保障、主体间关系,推进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建议,优化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容体系,将竞技体育产品分为竞技争光类、竞技参与类和竞技表演类,科学规划我国竞技体育产品供给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构建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围绕竞技争光、竞技参与和竞技表演3类产品建构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体系;调谐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作用,发挥政府在竞技争光类产品、社会在竞技参与类产品、市场在竞技表演类产品中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竞技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发展及其经验析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绍勇 任雯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59,共11页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时代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深谋远虑,不断推...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时代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深谋远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发展。洞察时代大势科学研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坐标定位、聚焦本质规律辩证认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则导向、把握历史主动系统优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举措,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创新发展,以及所积累创造的经验,对于党在新征程上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和凝聚力,进而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思想,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创新发展 宝贵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价值动力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建兵 高镜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5,共8页
自我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其实现过程是多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主要架构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人民性”的价值属性中衍生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动力,将人民立场作为价值取向、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人的自... 自我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其实现过程是多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主要架构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人民性”的价值属性中衍生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动力,将人民立场作为价值取向、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价值目标,在长期实践中实现了制度及其变迁“为人民服务”的落脚点。从实现机制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锁定制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基点,坚持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推动制度自我完善的主体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相统一、持续推进制度自我完善。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永不停歇的历史过程,新时代需要在增强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变迁的人民性,坚守党的初心,巩固和拓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挖掘价值动力资源,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优势 人民立场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群众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传播——兼论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梦瑶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恩格斯晚年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留日学生自发地零星介绍,到无政府主义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等团体为启发民智和拯救国群进行的大量译介工作,而后随着共产党... 恩格斯晚年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留日学生自发地零星介绍,到无政府主义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等团体为启发民智和拯救国群进行的大量译介工作,而后随着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共产党逐渐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力量,其主要内容经历了从观点转译、文本摘译到完整翻译传播的三阶段。关注处于不同政治立场的译者的译文,以1912年无政府主义者施仁荣译本、1920年国民党员徐苏中译本和1925年共产党员柯柏年译本为研究对象,聚焦于译作本身,从译介背景、译者身份、译文特色三方面进行整体考察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历史需求和主体选择的耦合,译者翻译的时间先后、参考的文献版本以及译者自身翻译水平的高低和思想取向都会影响译文的呈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施仁荣 徐苏中 柯柏年 译者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0
作者 蔡彦士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0年第7期42-45,22,共5页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从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动的基础上,阐明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更替的历史,也就是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从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动的基础上,阐明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更替的历史,也就是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交互作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明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 自我完善 改革 人类社会发展 社会存在 生产方式 矛盾运动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