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转型性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
包心鉴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2
|
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建构及其价值评析 |
宋才发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3
|
论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既对立又同一——兼论社会形态的界定问题 |
马学融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1
|
|
4
|
由国家为主体向社会为主体的飞跃——兼论社会主义改革的革命性质 |
童星
严强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89 |
1
|
|
5
|
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特质 |
王福民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6
|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与深圳的历史飞跃 |
蔡德麟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7
|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三块理论基石 |
包心鉴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1
|
|
8
|
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讨论述要 |
鲍刚毅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9
|
论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
王永昌
|
《浙江学刊》
|
1987 |
0 |
|
10
|
简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研究》 |
黄桂田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1
|
社会主义向前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理想建设的理论思考 |
包心鉴
|
《齐鲁学刊》
CSSCI
|
1991 |
0 |
|
12
|
试论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概念 |
张永华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3
|
马恩著作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含义探讨 |
胡帆
|
《社会主义研究》
|
1987 |
0 |
|
14
|
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几点思考 |
杨明清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5
|
社会主义辩证法是一门应用性理论学科 |
高齐云
李恒瑞
|
《学术研究》
|
1986 |
0 |
|
16
|
从社会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中把握社会主义辩证法的对象 |
邹永图
|
《学术研究》
|
1986 |
0 |
|
17
|
关于“中国模式”的辨析和中国道路的思考 |
包心鉴
|
《学习论坛》
|
2011 |
14
|
|
18
|
论历史的多元性统一 |
佘树声
|
《社会科学研究》
|
1987 |
1
|
|
19
|
过剩人口是普遍规律吗? |
刘长茂
|
《人口学刊》
|
1983 |
0 |
|
20
|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仅不对立而且可以相互兼容 |
李克华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