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1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的逻辑生成 被引量:3
1
作者 沈元军 王丽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25,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基础上,总结和提炼形成的关于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战略形成,即可持续发展观;价值原则的确立,即人与自然和谐观;科学理念的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基础上,总结和提炼形成的关于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战略形成,即可持续发展观;价值原则的确立,即人与自然和谐观;科学理念的发展,即生态文明观;核心思想的深化,即绿色化思想;行动指南的完善,即绿色发展理念,理论体系各部分之间,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内在逻辑统一性,是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统一的充分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理论体系 人与自然和谐 绿色发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疫情之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愿景、进路难题及其挑战 被引量:16
2
作者 郇庆治 刘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7,共17页
发轫于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政治哲学基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建设,并不仅仅意味着构造一整套围绕着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与治理目标的公共管理政策... 发轫于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政治哲学基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建设,并不仅仅意味着构造一整套围绕着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与治理目标的公共管理政策体系,而是还要努力创建将社会主义政治和生态可持续性考量相结合的新经济、新社会与新文化。2020年爆发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既让我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更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或广义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未来图景的许多理论构想,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之间其实还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区别,但也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同时基于社会主义政治和生态可持续性考量及其二者有机融合的历史和理论自觉,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切实持续取得成效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前提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马克思主义生态 经济愿景 社会愿景 进路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向度 被引量:32
3
作者 郇庆治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17,共7页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概念尽管存在着具体界定上的歧义性,我们至少可以在人类文明转向、与资本主义文明竞争和社会主义实践反思等三重向度上使用这一概念,而描述与规定这一概念的更大困难在于实践中理论目标与现实起点间所构成...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概念尽管存在着具体界定上的歧义性,我们至少可以在人类文明转向、与资本主义文明竞争和社会主义实践反思等三重向度上使用这一概念,而描述与规定这一概念的更大困难在于实践中理论目标与现实起点间所构成的巨大反差和一般意义上的动力机制难题。尽管如此,"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概念构成了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绿色乌托邦未来想象,蕴涵着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与文明创新中最为重要的政治想象与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术语学解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建构及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5
4
作者 邬巧飞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55,共4页
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西方社会思潮,是西方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生态社会主义始终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其理论建构以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思想为方法论基础,从制度层面分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阐明人与自然... 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西方社会思潮,是西方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生态社会主义始终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其理论建构以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思想为方法论基础,从制度层面分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阐明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构想。生态社会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系统论述,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构架与实践方位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海月 王瑜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7-161,共5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目标,但目前仍缺少一套系统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倘若融汇熵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可以初步构建一幅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构架与实践方位:社会主义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目标,但目前仍缺少一套系统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倘若融汇熵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可以初步构建一幅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构架与实践方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变革人们的世界观为前提,即以熵世界观替代机械论世界观;必须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指导,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可持续发展观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解读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卜小龙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5-137,共3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从而破坏了生态的修复系统,以致于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例如雾霾、极端天气等现象,这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生态文明观清...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从而破坏了生态的修复系统,以致于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例如雾霾、极端天气等现象,这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生态文明观清楚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当代人类摆脱生态危机,发展生态文明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所以,深入研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这不仅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重温经典的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在中国社会主义下的新发展,探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途径,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生态理论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赤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7
《福建林业》 2024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健全深化山海协作机制,加强山海统筹、强化功能互补。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扩大生态环境容量。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 健全深化山海协作机制,加强山海统筹、强化功能互补。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扩大生态环境容量。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环境容量 全面振兴 保护治理 功能互补 山海协作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8
《福建林业》 2024年第3期1-1,共1页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自然生态系统 民生改善 生态移民 原真性 生命共同体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有序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逻辑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太明 王丹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2-169,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更加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实践。从纵向和横向双重视角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理论基石,以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更加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实践。从纵向和横向双重视角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理论基石,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为文化积淀,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为理论传承,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理论为理论镜鉴。深入研究并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逻辑,对于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理论基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的若干回忆——兼述我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 被引量:87
10
作者 刘思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8-30,共13页
本文概述了作者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所创立的生态文明与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理论,尤其是在我国学术界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命题;并把它纳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展示出马克思主义生态... 本文概述了作者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所创立的生态文明与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理论,尤其是在我国学术界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命题;并把它纳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展示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当代新形态。通过作者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梳理,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生态文明新理论从学界马克思主义视野,进入政界马克思主义视野的历史轨迹,深刻阐明了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观念,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巨大进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理论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治国理政新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凤华 周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8-41,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力量源泉,要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通力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力量源泉,要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通力合作。要从社会主义各种文明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文明理论的正义维度
12
作者 王雨辰 幸菊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6,196,共10页
生态中心主义思潮要求破除人际伦理学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把权利义务关系拓展到人类之外的自然,实现生态正义,才能解决生态危机和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和谐;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绿色发展思潮批评了“生态正义”在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困... 生态中心主义思潮要求破除人际伦理学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把权利义务关系拓展到人类之外的自然,实现生态正义,才能解决生态危机和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和谐;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绿色发展思潮批评了“生态正义”在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困难,指出只应当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环境正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既批评生态中心主义所主张的生态正义,又批评人类中心论脱离所有制正义抽象地谈论环境正义的做法,提出只有变革不正义的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作为社会正义的生产性正义,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西方生态思潮关于生态文明正义维度的争论反映的是生态文明理论的特殊维度与普遍维度、地区维度与全球维度的矛盾冲突。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最新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地解决了上述矛盾,实现了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革命性变革,并提出了独特的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是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清洁世界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理论 生态正义 环境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荣华 原丽红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16,共6页
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态文明的本土资源,它是我们需要加以承续、挖掘的深厚土壤。中国生态危机与各种社会转型矛盾相纠结,具有极强的特殊性,没有能够照搬的直接经验,只能从当下中国的问题中寻求突破口。立足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态文明的本土资源,它是我们需要加以承续、挖掘的深厚土壤。中国生态危机与各种社会转型矛盾相纠结,具有极强的特殊性,没有能够照搬的直接经验,只能从当下中国的问题中寻求突破口。立足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选择和现实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的四个维度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雨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8,共8页
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其中,文化维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经济维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前提,政治维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社会维度是社会主... 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其中,文化维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经济维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前提,政治维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社会维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核心。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加以关注和重视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工业文明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西方绿色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活燃料与生态文明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任会来 李冰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5-187,共3页
农村生活燃料是现阶段农村生活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考察现阶段农村生活燃料现状基础上,为推动生态文明型新农村建设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生活燃料 生态文明 社会主义 新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选择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冠文 王丹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3,共6页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它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从而顺应自然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所作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理论...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它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从而顺应自然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所作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理论层面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经过五年气势磅礴的伟大实践之后,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今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思考和实践举措上均有了重大创新。文章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困境,由此提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三点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社会主义 战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阐发的三重视野 被引量:18
17
作者 郇庆治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70,共8页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理论或话语体系的一个核心性概念或范畴,至少可以从如下三个文献或理论视角做出归纳与阐发:党代会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论述、生态马克思主义或生态社会主义。如果说依据党代...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理论或话语体系的一个核心性概念或范畴,至少可以从如下三个文献或理论视角做出归纳与阐发:党代会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论述、生态马克思主义或生态社会主义。如果说依据党代会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论述这两种文献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概括更多是一种政策理论或话语体系下的阐释,那么,生态马克思主义或生态社会主义视角所提供的就更多是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一种理论系统或话语体系下的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及其实践指引——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 被引量:39
18
作者 白暴力 程艳敏 白瑞雪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36,共11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经济理论的中国化。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为我国生态经济建设提供了科学引领;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为我国生态经济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经济理论的中国化。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为我国生态经济建设提供了科学引领;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为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确立了正确的价值目标;指引我们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确发展思路,明确了“绿色发展”是化解我国生态经济矛盾的根本之策,并为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指明了实践路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指引下,我国生态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我国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坚定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经济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践指引 绿色低碳发展 碳达峰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桂花 张建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2-96,129,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其中,经济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政治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点,文化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聚焦点,社会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因此,为实现美丽中国永续发展,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基本内涵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的再回忆--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位一体”总体目标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思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41,共9页
从生态文明思想发展史的视角,回忆作者创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与基本见解。本文从四个方面梳理论述:创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学说,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阐述,探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道路,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新学说 新道路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