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
《福建林业》 2025年第2期1-1,共1页
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25%,贡献了约25%的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经过持续努力,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了“绿围脖”,科尔沁沙地正重现草原风光,成绩来之不易。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最真切。同时要看到,我国林草资源总量仍... 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25%,贡献了约25%的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经过持续努力,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了“绿围脖”,科尔沁沙地正重现草原风光,成绩来之不易。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最真切。同时要看到,我国林草资源总量仍然不足,质量效益还不够高。要切实解决突出问题,争取一年干得比一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新增绿化面积 森林覆盖率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
《福建林业》 2024年第3期1-1,共1页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自然生态系统 民生改善 生态移民 原真性 生命共同体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有序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3
《福建林业》 2024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健全深化山海协作机制,加强山海统筹、强化功能互补。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扩大生态环境容量。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 健全深化山海协作机制,加强山海统筹、强化功能互补。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扩大生态环境容量。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环境容量 全面振兴 保护治理 功能互补 山海协作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桂花 张建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2-96,129,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其中,经济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政治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点,文化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聚焦点,社会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因此,为实现美丽中国永续发展,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基本内涵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消费模式: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5
5
作者 牛文浩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7-59,共3页
当前,我国消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被异化为"病态式消费"模式,这使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我国新富群体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加上西方消费主义影响,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当前,我国消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被异化为"病态式消费"模式,这使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我国新富群体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加上西方消费主义影响,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克制消费欲望、调整消费行为,才能建立生态消费模式,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 病态式消费 生态消费模式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公正意蕴 被引量:1
6
作者 万希平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88,共7页
现代生态环境危机的本质是蕴含在社会制度深层次的公正缺失。由于社会转型带来的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利益格局调整、价值观多元化倾向以及国家竞争压力等众多因素叠加,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从公正... 现代生态环境危机的本质是蕴含在社会制度深层次的公正缺失。由于社会转型带来的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利益格局调整、价值观多元化倾向以及国家竞争压力等众多因素叠加,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从公正的制度设计入手,确立从人与自然的公平到人与人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再到国际公平的生态公平建设,着力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全民认同、公正的法律制度保障、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培育以及公正的全球治理规则秩序四个方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走进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社会公正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荣华 原丽红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16,共6页
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态文明的本土资源,它是我们需要加以承续、挖掘的深厚土壤。中国生态危机与各种社会转型矛盾相纠结,具有极强的特殊性,没有能够照搬的直接经验,只能从当下中国的问题中寻求突破口。立足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态文明的本土资源,它是我们需要加以承续、挖掘的深厚土壤。中国生态危机与各种社会转型矛盾相纠结,具有极强的特殊性,没有能够照搬的直接经验,只能从当下中国的问题中寻求突破口。立足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选择和现实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选择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冠文 王丹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3,共6页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它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从而顺应自然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所作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理论...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它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从而顺应自然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所作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理论层面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经过五年气势磅礴的伟大实践之后,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今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思考和实践举措上均有了重大创新。文章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困境,由此提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三点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社会主义 战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疫情之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愿景、进路难题及其挑战 被引量:16
9
作者 郇庆治 刘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7,共17页
发轫于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政治哲学基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建设,并不仅仅意味着构造一整套围绕着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与治理目标的公共管理政策... 发轫于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政治哲学基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建设,并不仅仅意味着构造一整套围绕着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与治理目标的公共管理政策体系,而是还要努力创建将社会主义政治和生态可持续性考量相结合的新经济、新社会与新文化。2020年爆发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既让我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更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或广义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未来图景的许多理论构想,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之间其实还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区别,但也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同时基于社会主义政治和生态可持续性考量及其二者有机融合的历史和理论自觉,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切实持续取得成效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前提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马克思主义生态 经济愿景 社会愿景 进路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的四个维度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雨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8,共8页
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其中,文化维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经济维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前提,政治维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社会维度是社会主... 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其中,文化维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经济维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前提,政治维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社会维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核心。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加以关注和重视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工业文明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西方绿色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命初探:21世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欣广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124,160,共4页
历史正在进入一个转折:社会主义事业将从与工业文明相结合转向与生态文明相结合。这对于社会主义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以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的社会主义事业,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获得持续的生命力以及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同时也是一... 历史正在进入一个转折:社会主义事业将从与工业文明相结合转向与生态文明相结合。这对于社会主义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以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的社会主义事业,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获得持续的生命力以及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同时也是一个挑战:我们不可能跳过工业文明与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而两者都包含着违背生态文明要求的负面效果,理想与实际措施必然产生差距。应对这两大矛盾,只能运用社会主义本身的优势来进行调节,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今后的重点是在不放弃结合现实的前提下,努力弘扬理想、推进体现理想的现实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建设 工业文明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浅绿”走向“深绿”——生态主义视阈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垣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37,共6页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更加类似于生态现代化所提出的"浅绿"思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有赖于践行生态主义倡导的"深绿"思想,即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以及工业文明...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更加类似于生态现代化所提出的"浅绿"思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有赖于践行生态主义倡导的"深绿"思想,即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以及工业文明主导下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彻底变革。从"浅绿"走向"深绿"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必须承担起更多不断增加的环境责任,为人类的绿色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主义 生态现代化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浅绿 深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十八大精神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义文化创新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东民 王焕成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11期54-56,共3页
十八大报告所论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具有有机整体性、统领全局性和历史发展性的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弘扬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理论飞跃,... 十八大报告所论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具有有机整体性、统领全局性和历史发展性的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弘扬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理论飞跃,十八大报告所论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现了新的价值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大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建设 价值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选(2020年) 被引量:2
14
《国土绿化》 2020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这个理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这个理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优先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生态文明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绿水青山 高质量发展 金山银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三) 被引量:1
15
作者 习近平 《林业与生态》 2022年第9期4-4,共1页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习近平2013年11月15日在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说明时的讲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途管制 领土范围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国土空间 生命共同体 自然规律 习近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16
作者 袁银传 王喜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1-241,共1页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指出,无论是作为新的文明形态,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就本质而言,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状态的重要表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是GDP的连...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指出,无论是作为新的文明形态,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就本质而言,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状态的重要表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是GDP的连续增长却是以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袁银传 王喜 书介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7
《福建林业》 2023年第5期1-1,共1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 永续发展 生态环境 生命共同体 生态良好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8
《福建林业》 2023年第6期1-1,共1页
我们致力于永续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我们身处同一个地球村,在我们有生之年可能找不到另一个星球供人类生存了。英语里也有一句话:“地球不是我们从祖辈那里继承的,而是向... 我们致力于永续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我们身处同一个地球村,在我们有生之年可能找不到另一个星球供人类生存了。英语里也有一句话:“地球不是我们从祖辈那里继承的,而是向我们的子孙借来的。”2002年我在福建担任省长时就提出福建要建成中国第一个生态省。到浙江工作后,2005年我又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这已成为中国人民的共识。现在,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接近一半在中国,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半以上行驶在中国,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来自中国。我们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说到做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面积 新能源汽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永续发展 碳中和 道法自然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光伏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困境及其出路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翠丽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9-23,共5页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当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推进,正面临诸多困境:中国传统现代化模式短期内难以彻底转变;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化的利益需求和利益表达;生态环境建设中"生态政治化&qu...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当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推进,正面临诸多困境:中国传统现代化模式短期内难以彻底转变;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化的利益需求和利益表达;生态环境建设中"生态政治化"的严峻考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积极推动经济转型,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注重市场手段的运用,健全社会参与机制。通过加强生态文明的基础、保障、动力和主体建设,破解现实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现实困境 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野生动物保护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昊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第12期143-144,共2页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栖息地的丧失和人为过度的干扰。近年来,人类对野生动物进行非法猎捕、非法交易等行为愈演愈烈,导致野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受到了严重威胁,同样人们的生命健康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波及。为了一己私欲...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栖息地的丧失和人为过度的干扰。近年来,人类对野生动物进行非法猎捕、非法交易等行为愈演愈烈,导致野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受到了严重威胁,同样人们的生命健康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波及。为了一己私欲而猎杀野生动物,到最后将会报应到人类自己身上。新冠疫情的出现已经是自然界发生的警告信号。为此,为了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提高公众的意识,需要全民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保护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