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
《福建林业》 2024年第3期1-1,共1页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自然生态系统 民生改善 生态移民 原真性 生命共同体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有序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
《福建林业》 2024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健全深化山海协作机制,加强山海统筹、强化功能互补。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扩大生态环境容量。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 健全深化山海协作机制,加强山海统筹、强化功能互补。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扩大生态环境容量。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环境容量 全面振兴 保护治理 功能互补 山海协作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的再回忆--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位一体”总体目标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思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41,共9页
从生态文明思想发展史的视角,回忆作者创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与基本见解。本文从四个方面梳理论述:创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学说,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阐述,探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道路,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新学说 新道路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疫情之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愿景、进路难题及其挑战 被引量:17
4
作者 郇庆治 刘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7,共17页
发轫于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政治哲学基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建设,并不仅仅意味着构造一整套围绕着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与治理目标的公共管理政策... 发轫于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政治哲学基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建设,并不仅仅意味着构造一整套围绕着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与治理目标的公共管理政策体系,而是还要努力创建将社会主义政治和生态可持续性考量相结合的新经济、新社会与新文化。2020年爆发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既让我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更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或广义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未来图景的许多理论构想,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之间其实还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区别,但也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同时基于社会主义政治和生态可持续性考量及其二者有机融合的历史和理论自觉,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切实持续取得成效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前提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马克思主义生态 经济愿景 社会愿景 进路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桂花 张建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2-96,129,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其中,经济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政治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点,文化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聚焦点,社会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因此,为实现美丽中国永续发展,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基本内涵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的若干回忆——兼述我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 被引量:87
6
作者 刘思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8-30,共13页
本文概述了作者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所创立的生态文明与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理论,尤其是在我国学术界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命题;并把它纳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展示出马克思主义生态... 本文概述了作者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所创立的生态文明与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理论,尤其是在我国学术界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命题;并把它纳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展示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当代新形态。通过作者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梳理,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生态文明新理论从学界马克思主义视野,进入政界马克思主义视野的历史轨迹,深刻阐明了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观念,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巨大进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理论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治国理政新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向度 被引量:32
7
作者 郇庆治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17,共7页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概念尽管存在着具体界定上的歧义性,我们至少可以在人类文明转向、与资本主义文明竞争和社会主义实践反思等三重向度上使用这一概念,而描述与规定这一概念的更大困难在于实践中理论目标与现实起点间所构成...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概念尽管存在着具体界定上的歧义性,我们至少可以在人类文明转向、与资本主义文明竞争和社会主义实践反思等三重向度上使用这一概念,而描述与规定这一概念的更大困难在于实践中理论目标与现实起点间所构成的巨大反差和一般意义上的动力机制难题。尽管如此,"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概念构成了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绿色乌托邦未来想象,蕴涵着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与文明创新中最为重要的政治想象与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术语学解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构架与实践方位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海月 王瑜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7-161,共5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目标,但目前仍缺少一套系统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倘若融汇熵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可以初步构建一幅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构架与实践方位:社会主义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目标,但目前仍缺少一套系统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倘若融汇熵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可以初步构建一幅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构架与实践方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变革人们的世界观为前提,即以熵世界观替代机械论世界观;必须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指导,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可持续发展观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被引量:44
9
作者 郇庆治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45,共4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系列表述,其实就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含义在中国背景和语境下的另一种形象化表达,所强调的是通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逐渐解决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难题的同时,找到一条通向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系列表述,其实就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含义在中国背景和语境下的另一种形象化表达,所强调的是通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逐渐解决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难题的同时,找到一条通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关系的现实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阐发的三重视野 被引量:18
10
作者 郇庆治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70,共8页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理论或话语体系的一个核心性概念或范畴,至少可以从如下三个文献或理论视角做出归纳与阐发:党代会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论述、生态马克思主义或生态社会主义。如果说依据党代...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理论或话语体系的一个核心性概念或范畴,至少可以从如下三个文献或理论视角做出归纳与阐发:党代会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论述、生态马克思主义或生态社会主义。如果说依据党代会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论述这两种文献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概括更多是一种政策理论或话语体系下的阐释,那么,生态马克思主义或生态社会主义视角所提供的就更多是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一种理论系统或话语体系下的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政治哲学基础:方法论视角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郇庆治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0,共6页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对社会主义的左翼政治旨向与生态主义的自然价值感知的自觉结合,其哲学基石或依据是一种能动性的社会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种能动性社会关系基础上的不断改善的社会—自然关系。相对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对社会主义的左翼政治旨向与生态主义的自然价值感知的自觉结合,其哲学基石或依据是一种能动性的社会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种能动性社会关系基础上的不断改善的社会—自然关系。相对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革新。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尤其是社会—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的辩证互动或转化,而且有可能拓展成为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一种主流性或前沿性表达。生态马克思主义体现在抗衡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全球化和探寻社会主义替代性选择两个方面,因而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似乎更具亲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政治哲学 生态马克思主义 方法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的四个维度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雨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8,共8页
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其中,文化维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经济维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前提,政治维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社会维度是社会主... 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其中,文化维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经济维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前提,政治维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社会维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核心。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加以关注和重视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工业文明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西方绿色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取向与特质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雨辰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10,共6页
与西方生态文明理论和生态思潮相比,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不仅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价值取向,而且在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德法兼备”和“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在发展价值观上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 与西方生态文明理论和生态思潮相比,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不仅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价值取向,而且在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德法兼备”和“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在发展价值观上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生态生产力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与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差别根源于各自理论基础,即是坚持自然观与历史观辩证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话语的生态共同体思想,还是坚持把自然观与历史观分开来的伦理话语的生态共同体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坚持自由主义理论;是坚持非西方中心主义价值立场,还是坚持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立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取向和理论特质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是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以人民为中心 环境正义 生态生产力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消费模式: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5
14
作者 牛文浩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7-59,共3页
当前,我国消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被异化为"病态式消费"模式,这使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我国新富群体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加上西方消费主义影响,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当前,我国消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被异化为"病态式消费"模式,这使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我国新富群体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加上西方消费主义影响,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克制消费欲望、调整消费行为,才能建立生态消费模式,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 病态式消费 生态消费模式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另一种反思:走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两难境地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家俊 余莉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24,共5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做了总体规划和全面部署。落实新战略必须直面那些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深层问题,包括人与生态、科学技术与生态、工业化与生态等问题。基于此,我刊组织本期"生态文明建设专...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做了总体规划和全面部署。落实新战略必须直面那些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深层问题,包括人与生态、科学技术与生态、工业化与生态等问题。基于此,我刊组织本期"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研究",以期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深入和有启发性的解读。刘家俊教授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两难困境出发,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人的整体发展和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态"必须面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科学技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对于科学技术,我们既要发展又要控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走"生态导向"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工业生产的生态转向。余莉博士从马克思实践生态观的发端为切入点,分析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认为马克思实践生态观分为三个向度,分别是唯物主义向度、自我意识能动向度和实践批判向度。整组专题对于我们理解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较好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建设 专题 两难 实践批判 科学技术 人类生存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垣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6-40,共5页
对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社会,西方生态主义学者主张基于"地区共同体","自下而上"的生态社会建构方案,而中国则是走中央政府主导下的"自上而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经济政治... 对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社会,西方生态主义学者主张基于"地区共同体","自下而上"的生态社会建构方案,而中国则是走中央政府主导下的"自上而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经济政治发展水平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本身的内在要求,共同决定了今后我们要在坚持"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积极借鉴西方生态主义的有益经验,合理引导并充分发挥企业、各类环境非政府组织以及公众的环保热情和巨大潜力,群策群力、优势互补,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才能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主义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路径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浅绿”走向“深绿”——生态主义视阈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垣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37,共6页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更加类似于生态现代化所提出的"浅绿"思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有赖于践行生态主义倡导的"深绿"思想,即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以及工业文明...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更加类似于生态现代化所提出的"浅绿"思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有赖于践行生态主义倡导的"深绿"思想,即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以及工业文明主导下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彻底变革。从"浅绿"走向"深绿"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必须承担起更多不断增加的环境责任,为人类的绿色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主义 生态现代化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浅绿 深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政治哲学意蕴的存在前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全喜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75,共6页
要理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概念的政治哲学意蕴,需要对人类社会关系与社会自然关系这一基础性问题进行思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彰显的是社会公平正义与生态可持续的统一,这个概念本身就内蕴着人类社会关系的能动性问题、人类社... 要理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概念的政治哲学意蕴,需要对人类社会关系与社会自然关系这一基础性问题进行思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彰显的是社会公平正义与生态可持续的统一,这个概念本身就内蕴着人类社会关系的能动性问题、人类社会关系与社会自然关系的耦合性问题、能动性的人类社会关系与社会自然关系的关系问题等。深入挖掘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政治哲学意蕴,有必要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存在前提进行批判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人类社会 社会自然 政治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公正意蕴 被引量:1
19
作者 万希平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88,共7页
现代生态环境危机的本质是蕴含在社会制度深层次的公正缺失。由于社会转型带来的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利益格局调整、价值观多元化倾向以及国家竞争压力等众多因素叠加,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从公正... 现代生态环境危机的本质是蕴含在社会制度深层次的公正缺失。由于社会转型带来的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利益格局调整、价值观多元化倾向以及国家竞争压力等众多因素叠加,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从公正的制度设计入手,确立从人与自然的公平到人与人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再到国际公平的生态公平建设,着力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全民认同、公正的法律制度保障、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培育以及公正的全球治理规则秩序四个方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走进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社会公正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怀彬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4,共4页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贡献。必须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国际责任的关系,实...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贡献。必须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国际责任的关系,实现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生态意识制度建设 国际责任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