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个核心话语的反思——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话语演变记 |
周启超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2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英雄”理念的逻辑演绎 |
朱德发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3
|
期待视域、阐释空间与本土经验——论“十七年”文学批评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接受与转化 |
曹霞
李刚
|
《扬子江(评论)》
|
2010 |
1
|
|
4
|
苏联电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及对中国“十七年电影”的影响 |
李蓓蓓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5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羁绊与催化剂 |
管月娥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6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现代文学的历史建构 |
胡希东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7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建国初期的接受与转化 |
郭力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8
|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 |
吴亦农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0 |
|
9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国现当代文论的一段问题史 |
吴玲玲
凌继尧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0
|
凝视理论视域下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从电影学到图像学的考察 |
陆颖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1
|
苏联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论争简述 |
令狐郁文
|
《当代文坛》
|
1983 |
2
|
|
12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是独立的创作方法 |
李留记
|
《中州学刊》
|
1988 |
1
|
|
13
|
1930—1950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探索 |
杨雅洁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4
|
最好不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个字眼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5
|
试论解放区几部代表作在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史上的成就 |
黄步青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2 |
0 |
|
16
|
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一些思考 |
张家平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1 |
0 |
|
17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特征 |
马新国
|
《远程教育杂志》
|
1984 |
0 |
|
18
|
波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前前后后 |
易丽君
|
《国际论坛》
|
1989 |
0 |
|
19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承袭关系 |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1 |
0 |
|
20
|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与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
神叨叨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