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文论社会主义现代性命名的意义
- 1
-
-
作者
王钦峰
-
机构
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19,共3页
-
文摘
由于普遍盗用西方现代性概念等原因,我国文论界的现代性话语系统已基本疏离20世纪中国文学、文论现代性的主要品质。本文认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论的现代性,除了分有西方现代性概念的部分内涵外,从根本上乃是一种社会主义现代性。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命名,不仅可以在现代性概念系统内部弥补西方现代性概念之不足,直接呼应潜藏于西方现代性理论内部的、尚处于萌芽和预想状态的社会主义现代性言述,而且能够从理论上揭示与描述20世纪中国文学文论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一特殊而本质的现代性规定。
-
关键词
中国文论
现代性
社会主义现代性
-
Keywords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Modemity
Socialist Modemity
-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现代性的创造与超越
被引量:8
- 2
-
-
作者
田鹏颖
陈孟
-
机构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5期111-123,197,198,共15页
-
基金
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委托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现代性是涉及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整体性社会问题的总概念。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视野中,现代性之所以能跃出地平线是资本逻辑使然,现代性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拓展是资本逻辑所致,现代性之所以危机丛生是资本逻辑作祟;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批判的深刻启示在于,现代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现代性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现代性是必然性和选择性的辩证统一;中国人民正是遵循马克思资本现代性批判的逻辑理路,在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中探索并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实现了从“修昔底德陷阱”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超越,从“以资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超越,从理论解释到制度创新的超越,为现代世界贡献了人类制度文明史上一种崭新制度文明。
-
关键词
唯物史观
资本现代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
Keyword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capital modernity
socialist modern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
分类号
B15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