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4篇文章
< 1 2 1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探索
1
作者 田源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4期92-94,共3页
毛泽东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驱,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作出卓越的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主要经历四个阶段:祛魅阶段、奠基阶段、探索阶段、推进阶段。尽管中间出现一些错误,但是功绩是第一位的,至今仍... 毛泽东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驱,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作出卓越的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主要经历四个阶段:祛魅阶段、奠基阶段、探索阶段、推进阶段。尽管中间出现一些错误,但是功绩是第一位的,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毛泽东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能新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路径
2
作者 靳雪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6期119-121,共3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推动力。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其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认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推动力。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其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认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分析新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治理和文化生活的实践路径,旨在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助力新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疆地区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论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献苏 杨威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25,共5页
积极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要以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为方向指引,以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为... 积极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要以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为方向指引,以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为牢固根基,以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为丰厚滋养,以实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为责任担当,进而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发展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家庭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 被引量:19
4
作者 周济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9,共2页
回顾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我们深化了对"办什么样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怎样办好高等职业教育"这个根本问题的认识,并正在形成共识.这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 回顾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我们深化了对"办什么样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怎样办好高等职业教育"这个根本问题的认识,并正在形成共识.这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 产学研结合 办学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认识的新境界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谈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态目标的确立 被引量:1
5
作者 宋萌荣 康瑞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5-46,共2页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改善生态环境 ,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小康社会的生态目标的确立 ,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 ,它符合...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改善生态环境 ,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小康社会的生态目标的确立 ,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 ,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符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符合人民的愿望 ,符合国际潮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现代化建设 小康社会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 被引量:3
6
作者 孙福全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I0001-I0001,共1页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科学技术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什么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从最初提出,四个现代化到现在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学技术现代...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科学技术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什么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从最初提出,四个现代化到现在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学技术现代化从来都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历史演进和现实实践来看,现代化进程都是由科技创新推动的,谁站在科技创新前沿,谁就引领现代化发展。加快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现实实践 战略支撑 创新前沿 创新推动 历史演进 新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法宝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海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43,共3页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党的建设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宝。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是统一的整体。正确理解了这三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 ,也就等于正确领导了全部中国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党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真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在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座谈会上的讲话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湛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8,6,共3页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中国 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性贡献 被引量:1
9
作者 欧阳雪梅 《毛泽东研究》 2019年第6期38-50,共13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到党的十九大习近平同志提出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战略,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社...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到党的十九大习近平同志提出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战略,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历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探索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推进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建设。经过20余年的奋斗,开辟了中国式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道路,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奠定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进而实现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这是中国站起来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工业体系 国防现代化建设 科学技术现代化 历史性贡献 战略目标 党的十九大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现代化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农民问题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勇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9-54,共6页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农民问题正在引起广泛的注意和重视。本文试对有关的若干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1 农民问题曾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问题。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这是...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农民问题正在引起广泛的注意和重视。本文试对有关的若干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1 农民问题曾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问题。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这是小学生的常识。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692页)那么,在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是否还存在农民问题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问题 传统农民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工农差别 毛泽东 城乡差别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民主革命时期 农村 工农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旭华 闫晓蓉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49-54,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不断生成和完善过程中,逐渐形成体系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具有决定意义,它既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同时也决定了其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不断生成和完善过程中,逐渐形成体系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具有决定意义,它既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同时也决定了其内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还从根本上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的基本思路。一是深刻关切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的人民的主体地位;二是深度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重大问题的导向作用;三是深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的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杨群 刘作芬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5-80,共6页
对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理论阐述 ,对其重大失误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并简要总结了应当吸取的几点经验教训 ,为深入、系统地学习、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小康社会 工业化 经济体制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党百年理论实践创新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13
作者 于向华 张清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40-44,共5页
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要继续坚持理论实践创新,从创新中把握规律,从规律中抓住趋势,引导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从革命、建设到改革,从“农村包围城市”到“摸着石头过河”再到高质量发展,中国共产党敢为人先、敢于创新。中国共产党人把马... 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要继续坚持理论实践创新,从创新中把握规律,从规律中抓住趋势,引导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从革命、建设到改革,从“农村包围城市”到“摸着石头过河”再到高质量发展,中国共产党敢为人先、敢于创新。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有机结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在理论实践中不断创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将会形成“中国道路”,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理论实践创新 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4
作者 向勇 刘结成 《中国报道》 2024年第9期30-33,共4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擘画了战略布局和实施路径。文化是民族复兴的内在根脉,是强国伟业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施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产业体制改革 文化产业创新 战略布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产业发展 民族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区现代化建设现状及实践路径
15
作者 商清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7期79-81,共3页
该文系统地研究了灌区现代化建设的现状与实践路径,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化转型、节水技术应用及生态保护等核心领域。该文通过剖析国内灌区设施升级与智能化改造的推进现状,揭示了技术创新与制度优化的协同作用机制,提出了以数字化... 该文系统地研究了灌区现代化建设的现状与实践路径,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化转型、节水技术应用及生态保护等核心领域。该文通过剖析国内灌区设施升级与智能化改造的推进现状,揭示了技术创新与制度优化的协同作用机制,提出了以数字化管理平台构建、节水灌溉技术集成应用为核心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阐明了现代化改造对提升灌溉效率、保障生态安全的双重价值,同时探讨了资金投入、技术适配及管理机制等现实制约因素,为解决灌区设施老化、资源利用低效等问题提供了可推广的解决方案。该文为同类地区灌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技术路径参考与管理范式借鉴,对推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现代化建设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实现的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16
作者 周香兰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6年第1期55-59,共5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研究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从而创立了科学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其核心是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在价值上如何补偿,在实物上如何替换,即社会总产品如何实现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按比例发展的问题。马...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研究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从而创立了科学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其核心是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在价值上如何补偿,在实物上如何替换,即社会总产品如何实现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按比例发展的问题。马克思所阐明的关于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基本理论,舍去其资本形式,对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实行宏观经济控制,自觉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总产品 宏观经济控制 现代化建设实践 马克思 两大部类 总供给与总需求 固定资产投资 比例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 生产资料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与辩证法——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暨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述要
17
作者 包心鉴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40-142,共3页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共日照市委市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暨社会主...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共日照市委市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暨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7月29日至8月2日在山东省日照市举行。80多位理论工作者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围绕“现代化与辩证法”这一主题,紧密联系实际,重点就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若干全局性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 学术研讨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转型 两个根本转变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科学联合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的新贡献
18
作者 丘挺 《现代哲学》 1997年第4期9-10,共2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辩证法 邓小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发展生产力 解放思想 辩证关系 社会全面发展 两个基本点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现代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探析——评《现代化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研究》
19
作者 翁兆丰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2-152,共1页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宝贵经验,现阶段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内容与实践路径,在国家建设新征程中再立新功。由纪亚光著、译林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现代化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研究》一书,从现代化的视角分析...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宝贵经验,现阶段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内容与实践路径,在国家建设新征程中再立新功。由纪亚光著、译林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现代化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研究》一书,从现代化的视角分析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选择历程及阶段特点,阐述现代化建设中的宝贵经验和历史教训,揭示伟大复兴中国梦是现代化建设的延伸与拓展,与现代化进程本质同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林出版社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实践路径 现代化视域 历史教训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真研究和掌握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思想
20
作者 梁渭雄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9-52,共4页
在深入学习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过程中,加强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思想的研究,应该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研究和解决当代社会主义,... 在深入学习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过程中,加强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思想的研究,应该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研究和解决当代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种种问题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思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辩证关系 共同富裕 物质文明建设 邓小平同志 发展生产力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