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论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许洪位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9-111,共13页
围绕如何将中国由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农业国,争取在尽可能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历史课题,毛泽东在批判吸收、综合借鉴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和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两种模式、两条道路的... 围绕如何将中国由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农业国,争取在尽可能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历史课题,毛泽东在批判吸收、综合借鉴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和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两种模式、两条道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论述、观点和主张,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具有独特的生成逻辑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场景中,在人类探索实现现代化的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 生成逻辑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纪念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英俊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09-210,共2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 毛泽东 现代化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 共同愿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
3
作者 田兵兵 辜德宏 卿凯丽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共8页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在梳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价值和功能定位,并据此提出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我国竞技体...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在梳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价值和功能定位,并据此提出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应探索政社互动的新型举国体制,打造竞技体育多元协同治理体系;联动政社多元主体,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青训体系;强化科技助力,提升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统筹赛事安排,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竞赛体系;强化思想引领,促进竞技体育文化健康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竞技体育 实践路径 新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历史逻辑、价值追求和实践原则
4
作者 卓高生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共14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内在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引领中华民族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发展,折射出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战略与使命担当,体...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内在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引领中华民族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发展,折射出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战略与使命担当,体现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持续探索与历史成就。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文明底蕴的现代化,其内蕴的中华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结合,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价值根基,赋予文化强国建设以葆有中华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秉持发展创造文明的守正创新精神、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塑造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大国形象、构建和合共生的国际文明秩序等价值追求。新征程上继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明确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坚定文化自信,铸牢强国建设的文化根基;增强文化创新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增强文化引领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文化影响力,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凸显文化力量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支撑作用,正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实践彰显其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文化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性学理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蒋英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5,共15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新的文化使命之一,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之一,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新的文化使命之一,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之一,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理性回应和解答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和重大时代课题,系统性回应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全面性部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理论工作与实践工作,科学性指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中国共产党人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性是其体系性的内在基础,体系性是其学理性的外在表现,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维度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标志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走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新的文化使命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魏建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9-146,共8页
经过40年的奋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站在历史的高位上,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核心使命,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经过40年的奋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站在历史的高位上,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核心使命,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新发展理念、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科学定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分别更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框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将指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教材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几点思考
7
作者 田心铭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92,共8页
加快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教材体系。“指导”的科学内涵,是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还是找个别词句,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以为引用有... 加快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教材体系。“指导”的科学内涵,是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还是找个别词句,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以为引用有关本学科具体对象的论述就是坚持“指导”,找不到这样的论述就无法坚持“指导”,是把马克思主义仅仅当成了学术资源,而不是当作指导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论,防止和克服历史唯心主义“一般社会”论的影响,把问题摆到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去分析,不能从虚构的“一般社会”出发讨论问题。建构中国自主教材体系,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各学科中的问题,建构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科学等在内的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建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材体系 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明伟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10,共4页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时期提出来的一个发展新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现代化建设 指导思想 新发展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真研究和掌握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思想
9
作者 梁渭雄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9-52,共4页
在深入学习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过程中,加强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思想的研究,应该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研究和解决当代社会主义,... 在深入学习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过程中,加强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思想的研究,应该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研究和解决当代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种种问题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思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辩证关系 共同富裕 物质文明建设 邓小平同志 发展生产力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主题——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0
作者 张丽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998年第4期6-3,共2页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贯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事业与社会主义建设宏图紧密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一再指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強国,是我国人民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社会主...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贯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事业与社会主义建设宏图紧密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一再指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強国,是我国人民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利益、最根本的利益,決定着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搞现代化建设。正是基于这一指导思想,邓小平为我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教育思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同志 教育事业 指导思想 教育工作 中国特色 主题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历史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真学习和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11
作者 曾牧野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8,共4页
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者强调伟大的革命运动 ,必须有正确的科学理论的指导。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 ,全面深刻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主要内容、要求 ,正确回答了在新的历史... 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者强调伟大的革命运动 ,必须有正确的科学理论的指导。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 ,全面深刻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主要内容、要求 ,正确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好我们的党”的根本性问题 ,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然后作者还论述了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同时 ,如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泽民 "三个代表" 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先进性 人民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新的思想武器
12
作者 朱修国 《重庆社会科学》 2002年第5期14-16,共3页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学习“5.31”重要讲话,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三个代表”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创造,也是我们党执...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学习“5.31”重要讲话,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三个代表”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创造,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指针。我们一定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 "三个代表" 执政兴国 生产力 文化 人民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论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献苏 杨威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25,共5页
积极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要以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为方向指引,以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为... 积极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要以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为方向指引,以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为牢固根基,以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为丰厚滋养,以实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为责任担当,进而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发展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家庭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被引量:21
14
作者 齐卫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26,共7页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百年实践,贯穿着实现现代化的追求。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实践舞台。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找到了一条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启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百年实践,贯穿着实现现代化的追求。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实践舞台。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找到了一条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启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领导党中央守正创新,在开创新局面的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坚持以这一思想为武装,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推进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重要论述 思想武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冬冬 齐卫平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36,共11页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的奋斗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有着不同的话语表达,分别表现为:以完成工业国转型为追求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指向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的奋斗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有着不同的话语表达,分别表现为:以完成工业国转型为追求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指向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愿景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进程,从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中汲取智慧、总结经验,有助于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总体来看,其经验与智慧可以概括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根本保证;实现人民利益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价值旨归;对现代化内涵的准确认知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科学依据;对发展阶段的系统谋划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战略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目标 话语 小康社会 民族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庚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3-37,共5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在文化领域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部署。这是基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和面临历史性变革作出的科学研判和整体谋划,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在文化领域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部署。这是基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和面临历史性变革作出的科学研判和整体谋划,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战略意蕴。全会从四个方面展开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部署,既有前期改革举措的延续和深化,也有创新举措的设计和安排。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加强系统整体设计,以思想价值引领凝聚改革共识,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强化技术赋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思想
17
作者 孙以中 王翔 《研究生教育研究》 1998年第2期25-28,共4页
浅析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思想孙以中王翔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永恒的事业,在促进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文明、进步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特别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谁抓住了教育,谁就抓住了发展的契机。教育改革已... 浅析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思想孙以中王翔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永恒的事业,在促进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文明、进步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特别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谁抓住了教育,谁就抓住了发展的契机。教育改革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人们的共识。邓小平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同志 精神文明建设 教育思想 物质文明建设 《教育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职能 面向现代化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荫祖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5期1-7,共7页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体现了关于社会发展的实践理解,究其实质是关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主体性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正是把“自由人联合体”和“三个主人”界定为理想社会的根本特征的。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在当代就具体...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体现了关于社会发展的实践理解,究其实质是关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主体性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正是把“自由人联合体”和“三个主人”界定为理想社会的根本特征的。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在当代就具体化为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物的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我国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根本是如邓小平所提出的要培养“四有”新人。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基础性工程,而其根本途径则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科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现代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现代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民族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道德素质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旭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15,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论断是新时代十年非凡法治成就基础上的战略升级,是完成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论断是新时代十年非凡法治成就基础上的战略升级,是完成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开辟法治中国建设理论与实践新境界;需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加强法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轨道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
作者 颜吾佴 马越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0-23,28,共5页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毛泽东立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坐标,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科学战略安排,明确了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方法,确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一等的业务和中心环节,为社会主义文...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毛泽东立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坐标,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科学战略安排,明确了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方法,确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一等的业务和中心环节,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从“四个自信”“明体达用”“首要政治任务”三个主要方面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毛泽东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